证券金融论文:如何构建财经类高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课程设置要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人们可以借助丰富的各类教学资源,随时随地在不同的教育形式和环境中学习,大学只是人生学习的一个阶段。财经类高校主要面向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培养专门人才,其素质教育实施要主动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学生职场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变迁提供强大的"自我反省"精神力量。近年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行"职业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近年来逐步形成文学艺术审美类、跨文化沟通与人际交流类等10个领域共36门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保障。因此,财经类高校必须加快课程结构改革,大力提升素质教育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打造特色鲜明的财商教育类、商业诚信类、生活理财类、人文通识类、公共艺术类等素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步人社会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境界的不断提升提供精神养分支撑。
其次,课程开发要贯穿协同育人的原则。财经类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要吸引企业、文化机构、基金会、社区等多元力量参与,贯穿协同育人的原则,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勇安指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既要支撑受教育者能找到第一份工作,还要为他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如转岗、学历晋升)提供教育支持"。财经类高校与农业类、工业类、卫生类等院校的办学特点不同,学生专业知识的"技术含金量"优势不明显,很多知识需要依靠职场中人与人打交道的过程才能发挥展示出来。近年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项目建设,在校内遴选100名"素质教育导师"的基础上,还从企业、文化单位、本科大学聘用120多名校外"素质教育名师",形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此,在素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财经类高校要突破传统上依靠校内教师为主的做法,坚持协同育人的原则,动员、组织、汇聚社会上商界、文化界、艺术界等力量,参与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课程开发,提高校外教师的课酬待遇,设J=专门的素质教育教师工作室,利用讲座、论坛、报告会等形式开展素质教育教学,培育一批从事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的名师和大师,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逐步养成学生的融商素质和文化素养。
再次,课程教学要重视全面发展。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独特性,学生的商务素质、诚信品格、情商养成、财商教育等潜在能力培养,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素质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核心平台,因此该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应该打破传统,适应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正如江苏理工学院职教所所长王明伦所言,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品、容事的气度、学业的成功作为认教的毕生追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积蓄正能量"。在江浙沪地区财经类高校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素质教育建设具有鲜明的特色,该校积极打造"三个学院各具特色,三个课堂有机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三个学院"即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明理学院、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银领学院和注重女生才艺特长的淑女学院;"三个课堂"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学生校外社会实践为主的第三课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独特的素质教育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在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由此看来,财经类高校要引导教师大力创新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导师制学习法、书院制研习法,积极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参与到课堂对话的情境中,让人文精神不断滋养和充实。
总之,财经类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探索性的新问题,它既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共性"之处,也深刻体现了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的"个性"难题。素质教育课程的建设是否成功,取决于财经类高校宏观层面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战略,也受制于教学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状况、课程考核评价等中观层面因素的变革,还涉及素质教育课时分配、选课班级人数限定、学生主动参与等微观方面情况。因此,财经类高校必须紧密结合区域人才需求变化和职教发展趋势,利用当前国家和地方探索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新机遇,不断跟踪和调查在校学生的生源结构和学习特点,融于地方传统文化的熏陶,力求打造品牌化、个性化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精神家园的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成长基石。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