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大师费孝通
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著名学者费孝通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从风华正茂的学子,到声名卓著的耄耋老人,费孝通的步履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走一趟,写一篇"的工作和研究方式,造就他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众多学术和研究成果,饱含他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奉献的满腔热诚、智慧和心血。一位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曾这样评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当今中国社会学影响最大的学者当首推费孝通先生。也可以说,费老是今日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
青年时代就接受了进步思想的费孝通,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对自己国家的羸弱贫困、民不聊生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悲愤。他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助病弱。1928年,他选择了东吴大学学医。作为学生会秘书的费孝通在社会活动中渐渐意识到,来自社会的病痛,比来自个人生理的病痛更需要有人关心和医治。于是在20岁时,转到燕京大学学习社会学。这次转学使费孝通的人生经历出现了重大转折。之后他的一生便与中国以及中国乡村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1935年初秋,在广西瑶山的峻岭密林间,费孝通开始了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的学术之旅。次年,他对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进行了近两个月细致严密的社会人类学调查,写下了中国重要的社会学著作《江村经济》,被当时的学术界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而费孝通认为,《江村经济》只是他毕生工作的一个起点,他想要了解的不只是这个小村所表现出来的中国社会的一小部分,而是更广阔、更复杂的"中国社会"。
较之以往,晚年费孝通的学术研究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联系更加密切和直接。通过调研,他率先提出了针对不同形态的经济区域进行类型研究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的由来。费孝通对新时期小城镇发展变化的研究、对区域经济模式的调查、对开发大西北的建议等,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国家解决发展、建设中的迫切问题开拓了思路。
据他身边工作人员粗略计算,近20年来,费孝通每年都有150天左右在全国各地搞调查研究。2001年已经九旬高龄的他,甚至在外调研了170多天。而且,越是贫困落后的偏远山区,他去得越多。甘肃定西,他先后去了7次;贵州毕节,他也一次又一次奔波往返。
风雨沧桑,光阴荏苒,费孝通以自己辛勤的劳作诠释着人生的真谛。他写下300多万字的文章,使人不能不惊叹这位老人释放的巨大能量。
五四之子
费孝通的学者之路,发端于对国家、对民族的爱与哀愁。这种爱国情怀同时也使他的人生涂抹着许多传奇色彩。
同年11月25日晚,西南联大图书馆前6000多名学生举行反战时事晚会,费孝通等4位教授应邀前来演讲。当轮到费孝通的时候,会场突然断电,枪声大作。面对着专制者的残暴,费孝通没有退缩,而是发出了比枪声更为响亮的呼声:"不但在黑暗中我们要呼吁和平,在枪声中我们还要呼吁和平。"
解放前夕,钱伟长和费孝通都在清华大学任副教务长,分管文理科。当提出院系调整时,两人都主张维持清华大学原来的综合大学的格局,不同意院系调整只搞工科方案,可这个意见没被采纳。
作家曹聚仁在谈到费孝通文章时,说费孝通与红学家王昆仑、哲学家冯友兰等社会科学家虽然"都不以文艺作家见称",但是他们的文采,却"是其他作家所不能及的"。费孝通的散文随笔和诗歌尽管是学术耕耘之余的"副产品",然而行文朴实典雅,灵动多姿,洞察世态人生,是完全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欣赏的。
一次他参观梅兰芳故居时,有人出了个上联"早春前后,大江南北,一例前生事"请他对。这实际上暗指费孝通1957年罹难和复出后施展宏图的历史。费老慨然对曰:"千秋功罪,文章高下,尽付后人论。"
其实又论什么"高下"?只要我们读他的文章时感到愉悦,能从中领略作者迷人的人格魅力而受到鼓舞,足以。
生死爱情
费孝通的爱情让人唏嘘不已。
爱情的开始很普通,费孝通与王同惠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聚会上相识,在共同感兴趣的学问切磋中相知,渐渐产生了感情。1935年夏,费孝通和王同惠在未名湖畔举行了简朴婚礼。9月,这对新人赴大瑶山考察。但是,谁会知道等待着他们的此次学术之行兼蜜月之旅,竟然会有着一个生死离别的结局。
考察进行到12月26日,正在深山中跋涉的他们迷了路。慌乱中,费孝通误中瑶人设下的捕兽陷阱,双腿被兽夹牢牢夹住动弹不得。在营救未果的情况下,王同惠独自下山求援,从此一去不返,七天后在湍急的山涧中发现了她的遗体。此时,她与费孝通结婚才108天。
被营救后的费孝通回到家乡养伤,利用这段时间,他对开弦弓村进行了中国江南村落小社区的田野调查。之后才有了《江村经济》。在奠定费孝通成为社会人类学巨擘地位的这本书的卷首,费孝通深情地写道:献给我的妻子王同惠。
1938年,费孝通从英国学成回国,任教于云南大学。1939年,费老在昆明与从印尼回来的孟吟女士结婚。第二年就有了一个女儿。为了纪念前妻,费孝通给女儿起名费宗惠,昵称"小惠"。
王同惠葬于梧州。1988年12月,与爱人分别53年后,已是78岁高龄的费孝通睹"碑"思人,慨叹"心殇难复愈,人天隔几许",告慰爱人的在天之灵。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