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影响高校田径教学的因素及发展思路
[摘要]田径教学内容的滞后性、田径运动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学环境因素导致高校田径教学一直难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文章在深刻分析影响高校田径教学的因素后,从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强化师资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 田径教学 原因 对策
一、影响高校田径项目有效实施的原因分析
1.教学内容的因素
教学内容难度偏大可以说是影响高校田径项目实施的最大因素,据一项对高校田径教师所作的多选调查显示,47%的教师认为高校的田径教材难度偏大,不适合学生实际情况;50%的教师认为高校田径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过慢,缺乏延续性和趣味性,竞技化与技术化程度过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热情。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高校田径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内容,过于重视竞技运动系统性与完整性,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意识与习惯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挫伤了学生的热情,使得学生对田径产生厌倦和恐惧心理,并且影响到社会大众对田径项目的态度。
田径项目教学内容的传统性还导致田径教学缺乏延展性,即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以后基本上不会或者很少使用这项他们能较为熟练掌握的技能。而网球、篮球、健美操等项目,学生在校园学习并熟练掌握以后,学生能终身使用并受益。这就启示我们,田径教学内容必须要改革,让他们在速度、耐力、力量等方面得到提高,教会他们如何去锻炼身体。例如跨栏项目,可以降低高度,重在培养他们的跨越与协调能力,对于运动技能水平较高的同学才以标准的技术水准去要求。
2.教师的因素
大学生们普遍反映他们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田径课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和现行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有关,而这些又与教师戚戚相关。自高校体育实施选项教学后,新项目日益增多,跆拳道、健美操、网球、速度轮滑等新项目受学生欢迎的程度远远高于传统项目,致使许多田径教师放弃单调、枯燥的田径教学而转项,田径教师越来越少和选择田径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少可以说是相互影响的。就教学考核方式来说,田径课的考核标准过于量化,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退而选择较容易通过的运动项目。
另外,田径项目的竞技性与枯燥乏味往往也容易导致教师渐渐失去教学的热情,愈来愈少的田径课也使得田径教师相对而言缺少进修或者深入学习的机会。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态度与教学能力的缺失、教师自身运动技能水平与授课能力日渐落后,也容易使学生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产生厌学情绪。更有些学校从优化教学资源与节约教学成本的角度出发而取消田径项目,就更是直接将学生拒之田径门外。
3.田径项目本身的因素
田径运动技术技能的养成需要经过多程序反复的练习,通过大量的积累才能达到泛化――分化――自动化,这就决定了该项目相对其他项目而言可能比较枯燥。而调查显示,负荷过大、枯燥乏味是影响田径课开展的最大因素,运动形式的单一性位列第二。
田径运动项目要求一定的负荷承受力,其中有些项目的负荷要求过大,学生根本承受不了。如田径课中的长跑项目,该项目属于周期性运动项目,运动过程中会出现“极点”现象,有的同学在跑后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导致学生害怕上田径课。另外田径运动不像球类运动训练中有配合和交流,趣味性大,也不像操类运动动作情境变化多,练习过程生动活泼。田径项目训练过程中没有什么能较好的激发激情、转移疲劳和枯燥单调的心理,而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有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不符合现在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
4.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因素
教学目标的制定直接着影响教学效果,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能促进学生较好的完成教学计划。超过70%的教师认为田径课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影响了田径课的开展。传统的田径课教学目标一般被理解为增强体质与掌握“三基”,教学围绕“达标”与“技评”进行,短跑训练是为了50m达标,长跑是为了800m、1000m达标。本应该作为终身体育手段的技术本末倒置,成为训练和学习的唯一目标,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多被教师忽略了。加之过分苛求技术规范的技评,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畏难情绪,限制了田径运动本有的健身功能的发挥和学生的学习空间。应该说田径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普及化,让大多数学生实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增进运动的快乐应该是我们的目标。
二、发展高校田径教学的思路
1.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如在短跑教学中,采用击掌反应跑、让距追逐跑、分组相向接力跑,上下坡跑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短跑技术,提高了短跑成绩。围绕田径项目练习方法多样化与系统化的特点,从技术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拓展技术训练的结构与深广度,通过丰富的课堂联系形式,采取合理的难度与负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方式,都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2.完善教学内容
传统田径教学中出现的最基础性的问题就是教材内容的不适用性与不实用性,改革高校田径教学必然要对教材内容做出方向性的调整。教学内容首先具有教材价值,体现高校田径教学的基础性、娱乐性、竞技性、渐进性等特点,教学围绕走、跑、跳、投展开,将娱乐性、趣味性与知识的多样性、系统性融为一体,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体现出延续性,使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健身性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技术技巧,掌握增强体质的方法和手段,终身适用,终身受益。
3.创建合格的体育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思想信念的传播者,他们的任务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与技巧,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与手段,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并拥有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能力。这些任务都需要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与训练中落实与实施。因此,一支合格的体育教师队伍是田径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为保证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学校需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或进修,组织教师参与竞技比赛,还需要加强教师的执教能力与科研能力,完善知识结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