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诸因素浅析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这就需要我们高校工作者对此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探索与研究,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人际交往是其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是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任何人都不会没有原因的接纳他人。同时,在交往过程中,通常我们所选择的交往对象对自己都是有价值的,只有当交往过程中得大于失时,这种交往才会稳定和健康。另外,交往双方如果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的交往关系,那么就可以让双方感到安全、放松和有尊严,这种交往关系才是良性的。
大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大学生与校园内外各社会成员、群体、阶层之间的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就目前来看,大学生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单位是寝室,这也是初级单位以及最小的单位。寝室是大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团体生活,良好的寝室同学关系不仅体现在寝室的卫生环境、寝室文化,更体现在寝室成员之间的团结友爱和互助,这些都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也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融入班级这个大集体。接下来的班级和教师便是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第二大组织单位。同学关系以及师生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影响着个人在与班集体以外人员的交往。所以,处理好个人与班级、个人与教师间的关系,是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另一重要环节。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使大学生得到其他人的支持,从而树立信心,同时也能够确定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感,进而形成健康的心态,这样就可以避免大学生因对自我价值的怀疑而产生焦虑。
二、情感个性对大学生的主导
“情感教育是指把情感作为与理智相对应的、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理论化、系统化的情感知识的传授以及情感变化规律的揭示,消解或弱化个体的自卑、自私、冷漠焦虑等负向情绪体验,触发及强化个体的自爱、利他、同情、悦纳等正向情绪体验,促进及巩固个体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能力,并使之自觉向情操(道德)的境界提升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情感中,道德应该是大学生最重要的情感。道德感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的情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都是同道德评价相联系的情感。一个人具有高尚的品德,人们会觉得这个人只得尊敬;一个人损人利己,人们会觉得他卑鄙,这些都属于道德情感。
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目的就在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更要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要与人为善,坦诚。就我目前的工作现状来看,目前大学生的年龄集中在90后的占有很大一部分,这一部分的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个性比较强,这就导致自尊心容易受伤害,不敢面对挫折……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特点,我们就要改变以往教育方式,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对症下药,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恋爱也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他们的爱情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导致大学生不成熟爱情的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不成熟的爱情心理。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是可挖掘和培养的,而且其操作并非高不可攀。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情感能力,因此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大学生增强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克服情感的冲动性和盲目性,使情绪经常处于理智意识控制之下。
三、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人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有的内部尺度。一个人对于人生的看法和认识,归根结底凝聚在一个人的价值观上。有研究发现,大学阶段,由于大学生不再有高考的压力,因而有更多时间来思考人生问题,为人生观的最终确立定下了基调。但由于大学生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所以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再改变。只有等参加工作以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磨合,才能最终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对自己内心的思考,而是逐步转向社会,他们审视周围人,并且急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而且他们对一些社会政治事件的反应是带有情感性或情绪化的,这时候就有必要要用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引导他们怎么正确面对富于变化的社会,使他们的行为逐步走向正轨。
心理健康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高校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特点,通过积极营造心理健康可能有的良好氛围,实行全面教育与针对性教育相结合的方针,以学生为本。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乎党和国家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需要一代又一代大学生为之努力奋斗。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只要我们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能够使广大大学生成长为有健康人格、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