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外贸类学生校内外实训模式的初探
当前,虽然说金融危机已渐渐过去,但是金融危机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仍然在继续,对于高校来说,学生就业依然受到冲击,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很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而且就业形势严峻这一社会现象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就经贸类院校而言,设置的专业对应的行业大多都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行业,特别外贸类学生就业受到的冲击可能更大。面对这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情况,作为经贸类院校要想改变这种局面,笔者以为,应该摸索出一套新的学生校内外实训模式,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缓解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校内外实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学生听的多、看的多,但能实际参与动手操作的少
案例教学这种方式比较灵活,不需要额外成本,适合在课堂讲授,但学生对外贸业务的理解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认识。当然邀请外贸公司、外贸生产企业、海关、商检、港口、银行等单位的业务经理作专题讲座,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只能了解到相关的外贸内容,无法接触更深层次的东西,此外学校还需支付一定数额的劳务费。学生由专业教师带队到外贸公司、外贸生产企业、海关、港口、船公司、商检局、保险公司、银行、货代公司、集装箱堆场等单位或部门现场参观见习。学生对外贸的理解会有更形象的认识,但仅是对与外贸相关单位的表面接触,仍然无法获得具体的实践技能。
2.单一的“计算机+外贸软件”实训,不能达到实训效果
现有校内外贸软件只能实现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与表格登录、转换,没有业务流程操作的实务要求,没有具体的外贸产品生产跟单形态,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迅速发展、变化,有关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与时俱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相对而言,我们的校内外贸软件实训内容因不能及时更新,则出现了与现实不符、新内容缺失等信息滞后的情况。其次,外贸跟单的过程比较复杂,和具体的商品生产结合密切,这一点很难在外贸软件中体现。校内外贸软件实训,主要是熟悉简单的外贸过程,没有具体的产品跟单过程,再加上没有开设某类外贸商品的生产知识课程和没有外贸商品生产过程跟单的仿真实训环节,学生对外贸业务中的产品质量指标、成本、价格与工期核算等重要环节缺乏认识和实践,学生到了真正的外贸工作岗位短进间内难以适应外贸工作需要。
3.让学生到外贸公司顶岗实习,只是流于形式
由于外贸类专业实习的特殊性,不可能像许多工科类专业那样一个企业可以接受很多学生,一般外贸企业只能接受1-2名左右的实习学生。外贸企业注重自身的效益和效率,出于保守商业机密的需要,重要的外贸业务一般不会让学生参与。学生到企业实习时,根本无法插手一些金额大、风险高、环节多、时间长的外贸业务。而且,因为责任风险的存在,即使是一些简单的业务,学生亲手操作的机会也不多。安排学生实习事实上流于形式,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着“单相思” 的问题。
4.一对多的实训指导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实训课都是一个教师对几十个学生,教师既要指导实训又要维持实训纪律,教师跟根本不能很好的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有的学生问题比较多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指导好,实训时间不够用,影响实训指导效果。
5.教师和学生的实训态度有待提高
学生实训过程中态度不认真,不能按要求完成实训任务:走马观花式的实训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与三方面的问题有关:一是实训内容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二是学生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不够高的原因是没有经过有效的教育训练。三是教师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外贸专业学生不管是在校内的实训还是在企业的所谓专业实训都存在一些问题,再加上一些学生不认真对待实训,严重影响了高职外贸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无法体现高职学生“上手快”的特色。此外,教师校外指导实训的积极性也不高,很多的老师更愿意在校内上课也不愿出去指导学生,主要原因可能是目前的分配制度还不能很好的满足校外顶岗实习的需要。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的对策
1.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定期派教师到外贸企业学习和锻炼,经常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和责任心。将能力素质的培养与爱岗敬业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正确认识国际贸易工作的困难和挑战,才能树立起战胜困难、努力工作的信心和动力。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在校期间要进行艰苦奋斗和抗压抗挫能力的训练,养成能够吃苦,乐于奉献的好品质,增强工作的适应能力。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结合当代学生的素质和特点,强化其实现自身价值的意识,弱化其养尊处优的习惯,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动力。
2.完善实训软件内容和形式
增加外贸跟单内容,融合某种商品生产过程,将生产过程和外贸跟单有效结合,开发内容完整的实训软件。实训内容不仅有外贸流程、制单、结算,还要有具体的跟单训练。同时,增加某类商品的专业知识和生产过程方面的课程,为以后的跟单训练准备基础。目前,多数外贸软件的表现形式都是案例型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调,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适当增加影视内容,如外贸谈判实景、产品生产过程实景等。这样的好处是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便于学生将所学外贸知识融会贯通。对于外贸软件的开发和选择,应当多方位多渠道地去比较分析,选对的而不是选贵的。最好选择可以及时更新的软件,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外贸软件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
3.校内实训课程小班化
在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训的时候,将班级分组,对小组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不要将整个班级集中在实验室里。教师的指导时间主要用在这个小组的学生上。结束后指导其他小组。这样可以指导的更详细、更深入。但是,实训课时就要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
4.理顺校企关系,构建校外实训基地
(1)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训基地。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经营权全面开放,进出口经营企业实行登记制,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托自身的力量,获得进出口经营资格。这类新企业对国际贸易的人才有一定的需要,学校可与区域内这一类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如农产品、纺织品企业等),既可满足学生实习的需求,也可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准确信息。
(2)学校办企业
学校出台政策和筹措资金自办外贸公司,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聘请有经验的外贸人才经营管理,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优先使用本校的学生,承担培训本校外贸学生的责任,给学生提供了实习创新的机会。作为延伸,学校还可以经营创业中心,启发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并给学生搭建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低风险运作中学习、收益、承担责任。
(3)鼓励学生创业
国家不仅鼓励社会人士积极创业,而且也越来越倾向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并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创业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训方式,这种形式直接将学生融入到了实体的经营活动中去,使其承担了全部责任和风险,势必会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创业活动尽管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从为生产企业或国外品牌做代理开始,不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只要有一个场地和电子化的办公设备就可以了。此外聘请学生作为员工,进入门槛相对而言不高,因而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如果能够出现几个成功的创业案例,必然会形成群动效应,那么学校也就不必要花大力气通过其他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因此,通过鼓励学生创业可以实现校外实训的目的。学生创业在目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为了有效地促进其发展,学校和政府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比如思想观念上的改变,创业上的指导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和时间的改变、学校综合的协调,甚至政府在税赋和管理上的倾斜等。只有切实作好相关配套工作,学生的创业才能蓬勃发展起来。
总之,当前的外贸专业实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的原因导致的,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更要有学校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还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杨频.浅谈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中心的建设[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
[2]刘丽艳.国际贸易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 2008,(12).
[3]关于工学结合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与管理探究[J]. 实验室科学,2007,(12).
[4]何艳斌,黄颖.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3).
[5]冯钟.关于高职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6]董事尔.产、学、研相结合,创建校企共赢的实习基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9).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