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范:全力以赴做喜欢的事
人物简介: 刘忠范,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获评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4)、首届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99)、“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2009)、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中组部“万人计划”杰出人才(2013)、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5)。发表学术论文5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10余项。撰写的《纳米技术与人类生活》被收录在小学课本中。
从学生时代的学霸到赴日留学,再到学成归国创办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从研究LB膜到碳纳米管,再到石墨烯,每一次都是他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人生重在积极选择。既然选择了,就没有对错,全力以赴就好。我最大的优势是有耐力。认准的事儿,我会做到底。”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院士回首过往岁月感慨地说。
做学问不拘泥,与人交往亲和有礼,这是刘忠范院士留给《经济》记者的第一印象。“其实我一直是学霸”“把材料做到极致,找到好玩的用途”“我不反对发Paper(论文),但别拿它说事儿”……他的风趣直爽,让采访顺畅而轻松。 “全力以赴去做”
“从小到大,我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出生在吉林省九台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父母是典型的农民,用土话讲是‘斗大字不识一口袋’。得益于母亲的坚持和父亲的辛劳,供我们兄弟姐妹读书识字,才让我一路走到今天。”刘忠范回忆道。
在孩提时代,刘忠范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甚至嗜书如命。在采访前,记者偶遇有人赠书予他,他欣然接受。记者提议帮他提书,他半开玩笑地说:“我自己来,我怕你把书拿跑了。”
他读书广博,家和办公室共有4间大书房。“人生不可能什么都要亲身经历。唯有通过书本才能把别人的经历嫁接在自己身上,我们也能从书中汲取知识和营养。”他自小受大哥的影响,喜欢唐诗宋词,兴之所至便吟诗作赋,并结集成《诗意人生》。“一个人不管多忙碌,最重要的是寻到让自己静下来的时刻。看书、写诗,换换脑筋也好。”
人生是由无数道选择题组成的,而命运最终的决定者,正是自己。“我的选择现在看起来还不错。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得一辈子当农民,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无法出国留学。我是生逢其时,早一点或晚一点都不行。”刘忠范毫不犹豫地说。
1984年,他初到日本,被安排到横滨国大读硕士。“那时,我还没有真正喜欢上科学研究,但我很用功。后来,我投奔了名气很大的藤岛昭先生。从横滨国立大学到东京大学,在研究上算是一个转折点,在藤岛昭先生那里读博期间,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藤岛昭先生能够从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线索,鼓励你深入挖掘下去,给了学生非常大的自由探索空间,但是总能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出现在你的面前,鼓励你不要气馁,坚持下去。”刘忠范这样回忆导师对自己的影响。
博士毕业后,刘忠范想去美国继续深造,拿到了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Adam Heller教授的博士后位置。无奈被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拒签两次。第一次被拒签的理由是有移民倾向,对方曾反问他:“你在日本待了这么多年,怎么知道你到美国就一定能回国呢?”
第二次,刘忠范向藤岛昭先生倾诉被拒签的烦恼。没想到藤岛昭先生要亲自做担保。“导师领着我到大使馆办签证。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连我也做不到。”但大使馆的人对藤岛昭先生说:“这事儿跟你没啥关系。”当时,刘忠范既尴尬又生气。如果他去美国了,也许是另一种人生。“尽管有时不被命运选择会失落,但我每个时期都很用功。因为我的理念是积极地选择,全力以赴去做,不为选择后悔。”
后来,他选择到冈崎市的分子科学研究所做井口洋夫先生的博士后。两年下来,他对科学的理解更上一层楼。“我获得了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勇气,这对我后来从事纳米碳材料研究,影响深远。” 结缘石墨烯
1993年,刘忠范选择回国。
“我选择到北大,完全是因为化学系的蔡生民教授。当时他想寻觅接班人,藤岛昭先生向他推荐了我。那时我在冈崎市做博士后,对此事没有上心。蔡生民教授从东京赶往冈崎,那天新干线出了故障,大半夜才到达冈崎和我见面。我被老先生的韧劲和真诚感动了。后来,我带着井口先生和藤岛先生送给我的一卡车仪器设备回国了。”他回忆说。
“蔡先生一直喊我‘小刘’,见到我的学生却称呼‘老师’。我问其故,蔡先生笑着改了称呼。对比之下,还是‘小刘’更亲切、顺耳。今年老先生已85岁高龄,我专门邀请他参观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他看了非常高兴。我能在北大闯出一片天地,没有蔡先生的提携,也是很难的。”刘忠范充满感激地说。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