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到底谁做新闻
2012年,我看过一个纪录片――《头版:纽约时报的一年》。当时虽然传统媒体的颓势已经开始显现,但基本还能保持歌舞升平。我还躬耕于一家主流报社,看到纽约时报的严谨、努力、变革,不免惺惺相惜。我当晚写了篇日记,在其中写道:我认为做新闻是件值得尊敬的事,我们是在监督,不是在审判,我们力求让公众知道真相。媒介本身不是信息,信息才是媒介,也许有一天,信息真的完全不再选择报纸,那么这部纪录片算是为我们谨记了岁月中某些恒定的价值。
刚看了部英剧《报社》,时隔6年,传媒领域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媒体基本可以独步江湖了。应该是因为从业经验吧,我看《报社》的时候聚精会神。这部剧的情节也许稍有夸张,但是对报社气氛的刻画十分逼真,绞尽脑汁地想选题,各抒己见地头脑风暴,出版前夜的紧张节奏,下厂印成白纸黑字,报纸的出版流程�ё攀忠杖说囊鞘礁校�令人怀念。
《报社》中的情节是在全球报业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展开的。在社交媒体的冲击下,还有些秉持新闻理念的人为了维护报纸的尊严在做最后一搏。剧中《先驱报》主编阿米娜问,假如有一天报纸消失了,谁会怀念它?她身边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因为她问的是报社的从业人员,如果去大街上问,估计没几个人会搭理她。我觉得新闻通过什么媒介传播不重要,报纸就算是成为古董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传播的是真正的新闻,并且真正的新闻能够得以传播。当自媒体带着新闻的标题吸引你点击进去之后,津津有味地看到最后,发现原来是个推广电烤炉的广告时,你很难相信之前你看到的那些观点是作者的真实想法。他们的编辑部不会从新闻的角度来开编前会,他们的编前会讨论的是怎么把广告植入到新闻当中以蹭热点。
《报社》第三集中,商业大佬约书亚性侵丑闻被记者挖出来了,为了不让《先驱报》的报道顺利面世,约书亚申请了隐私保护,结果导致《先驱报》被迫开天窗。首相为了不让侵犯大众隐私的监控活动曝光,不遗余力地动用各种资源让报道被迫中断。这真是一幕幕令人悲伤的记忆,真正的“狼来了”,不是新媒体的崛起,也不是“10万+”和算法,更不是没完没了地推送统治了今日读者的阅读口味,而是对真相的扼杀。
当年我刚入职时,有前辈在泥石流现场进行报道,租一辆夏利车,最后是4个人一起抬着车才得以脱身;也有记者怀揣微型摄影设备,冒险在三甲医院调查非法试药导致的患者死亡;更有记者捅了马蜂窝,主编在检察院赔笑脸。时至今日,这些比我年长不了几岁的前辈几乎全部离开了新闻战线,甚至有人看破红尘,皈依佛门,真相早已成心中浮云。岁岁年年人不同,我已经不知道现在的新闻从业人员是否还会提及新闻理想。
资本强奸新闻的那一刻,是整个社会的悲哀。新闻真的是商品吗?肯定不是。那么请在一定范围内保护新闻的独立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