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
摘 要:本文从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出发,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是对信息化建设的更高要求,分析了智慧校园综合应用系统的核心与建设目标,构建了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智慧校园结构,探讨了智慧校园内部的动态信息管理体制。
关键词:智慧校园;信息化;信息资源;信息管理
1 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
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高校的建设发展越来越科技化,以校园网为平台承载的校园网络应用成为了大学建设道路上的新趋势。网络科技的应用不但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也为学校与社会打开了互动交流的窗口。随着用户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校园网现状已经不适应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学校总体发展速度不相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智慧校园建设成为当前校园建设的当务之急。智慧校园是信息化建设的更高要求,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体现,它综合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感知、物联网、商业智能、数据管理、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记录并储存校园物理环境,通过数据信息与网络技术智能处理使用者对学习、科研、工作等的需求,将学校物理环境和数字信息相结合,为学校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1]。
2 建立“以人为本”的综合应用系统
系统开发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信息化智慧校园的建设应注重以人为本,以使用者为核心构建综合性应用系统。
2.1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使用对象的应用系统涵盖与学生相关的各种服务,包括从学生入学到在校学习、生活,直至毕业全过程的各个应用系统,与传统应用不同的是,该系统将各种应用融为一体,突破了部门的限制,达到高效率服务的目的,实现入校前的报考者身份、入学后的学生身份、及毕业后的校友身份间的过渡和转换。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招生、网上学习、教务、文化生活、实习指导、就业等领域的服务与应用。
2.2 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应用系统主要以教师的各项活动为核心,包括日常教学及科研工作。该综合应用系统主要包含三大平台,即管理、教学和科研。通过该系统,教师可进行日常备课、行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在教师工作评价方面,可通过该系统查阅个人职称信息,并根据智能提示完成相应的职称评定、岗位津贴定级,同时,也可以查询课时津贴的发放情况;在科研方面,教职工可通过该应用系统查询各类科研活动。另外,综合应用系统可实现学生系统与教师系统的衔接,完成数据共享,使教师系统和学生系统成为整体,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方便、快捷、人性化的校园e生活。
3 以教学和科研应用为建设目标
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是要将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提供给所需的教师或学生,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或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终端为教师提供最新的教学素材资源,不再需要为了查找更新教学资源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中,教师可利用上传的最新的课件进行授课。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将电子讲稿、教学课件公开发布,以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进行教学交流和课下辅导。
学生可通过终端进入系统搜索各专业的学习资料,也可以提供课堂建议或与课程相关的素材资料,提高授课效率。
4 注重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相结合
智慧校园的建设从本质上来说,是从数据与应用出发,整合各类资源,开发出综合的应用系统,从而满足学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我们平常所说的物理网络的搭建只是设备的集成,而当下高校所追求的综合性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才是衡量校园网建设成功的标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是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点。因此,对于信息资源建设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一)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设可以充分实现教学工作的无纸化管理,通过该系统,教师在每学期初,可以查询与自己相关的教学信息;在期末时,教师可以按专业和课程在网上提交各个学生的成绩。同时,学生终端可为学生提供选课、课表查询、考试成绩查询等服务。
(二)学校网站的建设。学校网站是面向全校和面向社会全部应用的主要入口,具有联系社会、展现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功能。因此,形成统一的门户网站对内具有获取信息、从事多种应用的渠道功能;对外有利于校园网成为外界的窗口,从而充分展示学校形象,扩大知名度。
(三)图书馆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随时查询馆藏图书的相关信息,了解个人借阅情况,对于即将到期仍未归还的图书及时提供备忘消息,还可以通过网上阅览室进行电子图书的阅读。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