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0212-01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均为发生于咽喉部之疾患,皆有咽喉部梗塞不适,异物堵塞之感。故临证时若审证不慎,四诊不详,则易将两者混淆不清。其中尤易将虚火喉痹误诊为梅核气。由于两者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大相径庭,故一旦误诊误治,则非但不能愈病,反能使病情加重,缠绵难愈。为此,笔者不揣愚陋,将梅核气与虚火喉痹之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其鉴别撰成此文,不妥之处,敬请同道不吝斧正。
一梅核气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
本病为咽喉中有异常感觉,有如梅核塞于咽喉之中,故名梅核气。本病首见于《金匮要略》,在其《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云:“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明确了本病多发生于妇女,其主证为咽喉部堵塞不适,如有烤肉块塞于其中,其治疗方药一直沿用至今。至于梅核气一名,则始见于吴谦等编写的《医宗金鉴》,在其〈诸气治法〉中云:“四七七气郁生痰,梅核吐咯结喉间”。并云“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如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病也。”
本病多发生于青中年女性,尤多发生于沉默寡言,多疑善虑之妇女,故《金匮要略》径将其归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然本病非独为妇人之病,也常见于男子,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此证不但妇人,男子亦间有之”。
1、病因病机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循喉咙上入顽颡,故咽喉部疾患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志不畅,忧思恼怒等,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肝气郁结而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因肝病乘脾,以致肝郁脾虚,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而发为本病。正如《妇科要旨》所云:“妇人咽中贴贴然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俗谓之梅核病,多得于七情郁气,痰凝气阻”。
2、辨证施治
[主证]患者自觉咽喉中不适,如有异物梗塞其中,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不疼不痛,不碍饮食,每因情志不畅,忧思恼怒而发。察其咽喉,不红不肿,并无异常,或虽有变异,亦甚轻微,患者每见精神抑郁,多疑善虑,胸中窒闷,胁肋胀痛,不欲饮食,常欲太息,或见肢体消瘦,大便稀溏,妇女多有月经不调等症。诊其舌苔白腻,脉多弦滑。正如秦伯未等所云:“咽喉不红不肿,亦不疼痛,饮食可以顺利下咽,但觉喉中如食炙肉,或如梅核梗塞,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心情舒畅能自减轻”。
[治法]木郁达之,结者散之。痰凝化痰,气逆降气,为正治之法,故本病治法为疏肝解郁,化痰散结,行气降逆。
[方药]用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方: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方中厚朴、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半夏、茯苓、生姜辛开苦降,化痰散结,降逆和胃。诸药合用,共成辛香散结,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之剂。
由于本病为情志不畅所致,每因忧思恼怒而发,故医者应善于开导消除患者之疑虑,使其心情舒畅,无所顾虑,则有助于增强疗效。否则,疑虑不除,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则很难收效。
二虚火喉痹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
喉痹之名,首见于《内经》,在其《素问?阴阳别论》中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此喉痹实包括有咽喉红肿疼痛、阻塞症状的多种疾病,而现在所谓喉痹,系指咽喉部红肿疼痛,或微红干痒,梗塞不适为主症的咽喉疾患,其中因于脏腑亏损、虚火上炎为主而致病者,称为虚火喉痹。
本病患者以青中年男性为多,且与职业及生活习惯有关。素嗜烟酒,过食辛辣,长期受化学气体及粉尘刺激者,皆易患本病。
1、病因病机
喉为肺系所属,与肺相通,是气体出入之要道。且手太阴肺经循经喉中,故肺为外邪所伤,或肺脏虚损,皆可影响咽喉发生病变。肾藏精,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且足少阴肾经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故肾阴亏虚,虚火上炎也可引起咽喉疾患。
外感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损伤肺肾之阴,或素体虚弱,久病劳伤及发声过度,素嗜烟酒,过食辛辣等,肺肾之阴被耗,皆可致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咽喉失于濡养,且被虚火所灼,而发为本病。正如陆拯氏所云:“阴虚喉痹多由肺肾素虚,阴液不足,或久病不愈,阴液亏耗,虚火上炎,损伤咽喉,而成本症”。
2、辨证施治
[主证]患者自觉咽中不适,灼热微痛,干燥而痒,如有异物,常发出“吭”“喀”之声,晨起较轻,午后加重,伴有咳嗽,恶心干呕,口干舌燥,手足心热,颧赤唇红等症,舌红少苔,脉象细微。察其咽喉,微有红肿,或起红丝,或颗粒突出,或干燥萎缩,触之易致恶心。张赞臣氏认为:“咽有梗感及咽红燥痛是主要症状”。
[治法]火热为阴虚所致,故不可用苦寒泻火之法。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乃为治疗阴虚火旺之正法。故治法为滋阴降火,润燥利咽。
[方药]肺阴虚为主者,则口咽干燥,干咳无痰,午后颧红等症明显,方用甘露饮(阎氏小儿方论方:熟地黄、生地黄、麦冬、石斛、天冬、枳壳、枇杷叶、黄芩、茵陈、甘草)。方中麦冬、石斛、天冬养阴生津润燥;生地、熟地滋阴清热;黄芩、茵陈清上焦之火从小便而泄;枳壳、枇杷叶、甘草行气降逆,止咳利咽。诸药合用,共成滋阴降火、润肺生津、行气利咽之剂。
肾阴虚为主者,则兼有腰膝酸软,虚烦失眠、头晕眼花、耳鸣等,方用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方:山萸肉、淮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熟地黄、知母、黄柏)。方中六味地黄丸滋肾养阴填精,知母、黄柏滋阴降火,共成滋肾养阴降火之剂。
三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临证时若审证不慎,易于混淆,故须详加鉴别:
1、梅核气以青中年女性发病较多,尤以平素沉默寡言、多疑善虑之妇妇女较易患病;而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尤以老师职业者较易患病。且长期受化学气体及粉尘刺激者,素嗜烟酒,过食辛辣者皆易患虚火喉痹。
2、梅核气系由于情志不畅,忧思恼怒致肝郁气结,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互结于咽喉而发病,故其症状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每随情志不畅,忧思恼怒而加重,而当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其症自减,甚则消失;虚火喉痹由于久病体弱、劳倦、发声过度等致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而发病。故其症状每因操劳,发声过度,感受外邪而加剧,但与情绪波动无关。
3、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患者均有咽喉部梗塞不适,异物堵塞之感。但梅核气患者咽喉部不痛不痒,也无干燥、灼热之感,多无咳嗽、恶心干呕之症,常伴有精神抑郁、沉默欲哭,胸中窒闷,胁肋胀痛,食纳差,善太息等症。其舌苔多白腻,脉象多弦滑;虚火喉痹患者则咽喉部灼热微痛,干燥而痒,多有咳嗽、恶心干呕之症,常伴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热,颧赤唇红等症,其舌红少苔,脉象多细数。
4、察其咽喉,梅核气患者咽喉部不红不肿,并无异常,或虽有异常,亦甚轻微;而虚火喉痹患者咽喉部有红肿,或起红丝,或颗粒凸出,或干燥萎缩,是其区别。
按:患者除咽中如有物阻外,尚有咽中干痒、咳嗽、恶心等症;与情志无关,而常因操劳过度加重;咽喉微红微肿,稍有颗粒凸出。舌红苔花剥,脉细数。皆为阴虚火旺之症,属虚火喉痹。以梅核气治疗不效,而予滋阴降火,润燥利咽之剂则很快显效,方中沙参、麦冬、元参、石斛、花粉滋阴降火,生津润燥,连翘、青果、六路通清热利咽,佛手、陈皮既可行气,又可防诸药腻脾,共成滋阴降火,润燥利咽之剂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