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深化中职教育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如何深化中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肯干"体现了德育标准;"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学"体现了发展潜力。并按照"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立足当地,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培养宽基础、复合型、智能型人才架构上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为"艰苦行业留得住,实操、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办学
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模式,走产教结合、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扎实稳妥地开展订单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鼓励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技能实践。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实习岗位,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还可依托学校主体专业办相关产业,开展应用技术推广和咨询。
2、鼓励学校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或"校中校"
鼓励学校采用独资、合资、引企业入校等形式,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具有企业文化的教学工厂,即"校中厂",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学校,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相似的培训环境和学习环境,使学生得以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必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支持学校和合作企业举办"厂中校",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放到企业,即将"教室"搬到企业,学生"边学边做"。或者与一些名校合作办学,成立"校中校"。
3、充分发挥社会培训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的作用,提高实习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努力拓展社会培训功能。大力提倡职业学校和行业、部门合作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三、合理设置专业,优化课程结构
在专业设置上,应围绕地方的特色产业,以及未来产业、行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
1、专业设置应"面向经济,适度超前"
专业设置应在充分调查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职业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掌握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
2、专业改革应"宽口径,多方向"
"宽口径"专业的课程结构优点是:弹性强、有后劲、上手快、转岗换岗适应性强,即使学生毕业前与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但配以"多方向"辅助,即在同一专业中,针对就业市场分解出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毕业前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以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也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3、专业增设应"创特色,扬优势"
中职学校各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因此,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派生与本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其他中职学校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应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师资力量,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
4、专业建设应"长短结合,软硬兼施"
长线专业建设必须以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为依托,短线专业应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而开设。长线专业建设要立足于"基础牢,信誉好",即应拥有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设施,合理的师资结构,宽厚的课程体系和优化的课程结构,以及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且在社会上要有"拳头"专业的良好信誉。短线专业建设要立足于"灵活、适用",即办学灵活,能依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能起到补充、辅助"长线"专业的作用。
职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应以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建立相应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调整要以行业专家为主,学校应建立常设的课程指导委员会,指导标准的制定和调整。要建立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技能课和选修课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公共课既有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又有职业意识方面的内容。专业课的针对性要强,实践课和技能课的学习时间比例要大,保证学生在学校就达到岗位操作的要求。
四、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监督机制
1、加快推进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为重点,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该突出以下几点:一、提高教师素质,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同时,必须具有两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二、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不仅可以进行理论教学还要能进行实践指导。为此,学校应该建立起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每年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实地调查学习,进行自身知识更新。同时了解企业需求及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要求。还可以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2、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其适用性
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性。针对现有中职学生结构复杂,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摸底学生的入学基础和能力状况。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努力目标,分别进行"学习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因材施教,分类教学",让各层次学生可以"量力而行",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挖掘中职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对"学习型",主要是进行学历教育,为该类中职学生升高职打基础。对"技能型",主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服务型",主要面向企业的一般操作工,可以通过基础与特色模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尤其强调职业技能的培训,应尽量采用现场教学法。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