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苏台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苏台经济合作一直在高质量、高水平的平台上发展。近5年,经台湾当局批准投向大陆的台资有4成投向江苏;台湾民营百强企业中的60%已在江苏投资设厂;到江苏投资的台资企业有80%已进入产出期,有了良好的投资回报。这是苏台经济合作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双赢"的结果。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苏台经济合作继续在高平台上发展,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
论文联盟Www.LWlm.com
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政策的紧缩。陈水扁上台以来,迫于大陆加人世贸组织的压力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大陆经贸政策先后作过两次调整,即早期以所谓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李登辉的"戒急用忍"政策,连任后则以"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取代了"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看似文字游戏,实则是进一步紧缩,对在岛内工商企业界具有标杆作用的大财团、大台商,以及某些拥有核心技术的产业类别,进一步加强了监管和审查机制,甚至动用警侦力量监控"台塑"等龙头企业。目前已有近千家台资企业受到所谓违规处罚,同时,大幅收紧了台商经第三地转投资大陆需向当局申报的标准,将台商在第三地公司持股达20%以上才需申报的标准调整为只要持股比例达到5%、投资金额在20万美元以上或担任董事、监事、总经理就需申报,这个规定进一步压缩了台商曲线登陆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是积极采取手段吸引台资回流,如建立"大陆资金回流机制",制定租税优惠政策及各种投资鼓励政策,组织"台商巡回服务团"主动出击,赴岛外四处活动,力图吸引台商回岛内投资。最近召开的"经济永续发展会议"再次证明,台湾需要"全球开放",但唯独限制的是对祖国大陆开放。江苏是台商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且高新技术、大项目多,受台湾当局紧缩经贸政策影响波动大,台商投资我省必将趋于谨慎,前几年"独领风骚"的格局将逐渐弱化。
苏南少数台资企业开始显现外移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苏南地区台资企业得以迅速集聚发展,除受上海大都市金融、物流等便利辐射影响外,主要靠的是低成本。其廉价的高素质的劳动力,每人每小时是50美分,而台湾是4美元,美国是16美元,所以,包括台湾在内的境外企业蜂涌而至。早期投资的企业,尤其是一些大企业,占领的都是一大片低价的土地,新建厂房也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现在,劳动力、土地成本和强度都在逐年增高。昆山规定每亩地投资额必须超过25万美元。据有关专业部门分析,苏南地区商务成本每年以15%的速度在递增。这使那些固守低毛利与低进入门槛的产业形态的台湾中小企业,为了生存的压力,不得不寻找新的迁徙地区。还应该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工业化之后,实际上拉开了国内区域间的差异。形成了地区之间的梯度,当梯度拉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差异本身就成为一种动力,推动区域间的产业流动和循环。这种整个国家全面开放、全面起飞的大格局,也必然影响和推动台资企业的流动和转移。对此,我们应冷静应对,顺势而为,在可能出现的"转移"中把握"双赢"的机遇。
这些都表明,我省对台引资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拐点。如果转得好,就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反之,就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落后于人。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