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高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供需动力模型
[摘要]高校为地方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对供给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高校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基建、实验室等方面的投资,对需求产生了一定的拉动力。高校通过供给的推力和需求的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根据这一逻辑,文章构建了高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供需动力模型。根据该模型提出高校应确立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走产学研之路,促进地方内需的扩大。
[关键词]高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供需动力模型
[作者简介]姜鸿(1970- ),男,湖北黄梅人,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潘伟强(1979- ),男,河北定州人,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徐军(1980- ),男,江苏海安人,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与经济增长。(江苏常州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资助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CDGZ20100037)和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科教城高校服务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研究"(基金批准号:K20103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7-0005-03
一、引言
当今的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与技术的竞争,高校作为人才与技术的主要提供者,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拥有两千多所高校,2010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超过630万,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校每年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专利、专有技术、经营管理技术。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统计,1985~2008年全国100所高校专利总授权量为60011件。高校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基建、实验室等方面的投资,带动了地方有效需求的扩大。
许多文献研究了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诸大建、鄢妮认为大学通过后向的支出和前向的知识溢出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城市经济的相关主体;吕颖认为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高等教育将成为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何心展、张真柱认为大学城的兴建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良性互动效应,作为一种新的大学组织形式,大学城有其自身的特征,大学城与发展区域经济密不可分;吕京把国外高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互动模式总结为三种:以威斯康星为代表的教师与顾问式高校主导模式、以硅谷为代表的产学研三结合模式、以相互作用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大学与地方经济共生模式;车红华从高等教育服务核算、部门相关联和科技的角度分析了高等教育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认为高等教育可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发展;庄莉、刘艳分析了中俄合作办学培养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的合作战略,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冯淼认为高职教育提供的人才支撑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职教育提供的继续教育场所有利于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全面提高区域内的产业素质,高职教育为技术革命提供创造基地,有利于区域经济内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吴玉鸣、李建霞认为高等教育在提升区域竞争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区域竞争力的强弱是直接影响各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张光斗提出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结合与合作,关键是经济建设必须依靠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也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罗海丰提出高等教育不仅要针对经济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针对未来的趋势,适度超前发展,同时要针对我国国情,将高等教育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实现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现有文献大多是从人才、技术等角度分析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较少从经济学供给、需求的角度系统论述高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考察高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其供给机制,从消费、投资的角度分析其需求机制,最后构建了高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供需动力模型。
二、高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供给机制
从供给方面来看,社会总产出可以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表示,其基本形式为:
Y=AL?琢K?茁
Y 表示总产出,A是综合技术,包括设计制造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L是投入的劳动力,包括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K是投入的资本。?琢和?茁分别表示劳动力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或者说是表示劳动力所得和资本所得在总产出中所占的份额。当?琢+?茁>1,称为递增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当?琢+?茁< 1,称为递减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得不偿失的;当?琢+?茁=1,称为不变报酬型,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示从供给方面来看,经济增长与技术、劳动力、资本呈正相关关系。A和L均可看做高校教育的函数,因为高校教育可以提高综合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的素质,这也是高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1.高校为地方输送高素质的劳动力。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明,经济增长需要劳动力投入的增加,其内涵是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高校在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劳动力的同时,更主要地承担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的责任。高校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第一,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是高校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招收学生,按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生完成学业后,由学校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目前的学历教育主要有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层次,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模式。第二,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属于非学历教育,是高校利用其教育资源为企业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我国虽然劳动力丰富,但劳动力的素质并不高,劳动者技术能力水平偏低,其科技创新能力比之发达国家差距更大,在职培训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在职培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企业选派人员到高校接受定期的系统培训,二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请高校教师到企业通过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培训员工。第三,创业培训。创业培训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是高校对具有创办小企业意向的人员和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开业培训、项目培训、业主培训、融资培训、青年创业培训,以提高企业创办者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使小企业创办者在成功地创办企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创造和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或再就业。
2.高校为地方提供先进的技术。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科技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新知识、新思想的重要发源地。高校为地方提供的技术分为设计制造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高校为地方提供技术的途径包括:第一,自主研发创新。自主研发创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高校自筹和政府资助。高校自筹经费研发的目的是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研究本学科的前沿问题。政府资助经费主要是高校通过申请各种科研基金和国家各类科技发展计划而获取的,这些项目往往是基础研究或社会经济领域中的重大科技问题。高校自主研发的成果往往是专利、专有技术、数据、配方等形式,这些成果可以通过技术交易市场达到向企业转让的目的。政府是技术交易市场的主要组织者,技术成果的质量、适用性、技术市场及各项交易制度的完善性是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第二,企业的委托开发。企业的委托开发是企业提供全部或部分资金,委托高校为其开发急需的技术。委托模式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高校与企业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组建研发机构或经济实体,合作开发企业需要的技术。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使企业和高校共享信息、知识和经验,获得互补性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形成技术协同效应和技术组合优势,克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有限理性,降低交易成本,获取研究开发的规模经济利益。第二种模式是企业单独出资,委托高校开发企业急需的技术。相对于企业自身开发技术而言,这种模式有利于缩短技术开发的时间,提高创新成功率。对高校而言,可以获取研发资金,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避免闭门造车,提高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度。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