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挑战世界头号强国的中国潜力
[摘 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能否再上一层楼,晋升为世界强国?通过"世界经济大国与世界强国关系表"这一简便分析工具,可以预测世界各国的强国潜力及其排名,并在探寻中国强国之路的过程中,导出重大结论--引领中国世界头号强国崛起的重大创新。
[关键词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世界强国;中国潜力;重大创新;水路大通道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跃居世界经济第二位,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普遍认为,20年后中国经济将超过目前位居世界经济首位的美国,接踵而至的是世界最强国的召唤。
中国能否再上一层楼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中国还需多长时间才能跃居世界强国?如果成为世界强国,中国能够维持多久?我们可以通过"世界经济大国与世界强国关系表"方便快捷地寻得大致答案,以及世界大国潜力排名和未来时间段的世界大国潜力排名(见下页表)。我们还可通过关系表简单明了地探寻昔日世界强国的兴衰成因,为中国长远谋划、战略部署提供便捷工具。
1 世界经济大国与世界强国关系
"世界经济大国与世界强国关系表"中的中央左下侧经济发展框对应的是世界经济大国,右侧是世界强国框,二者之间的连接点是财富资源框,经济发展所获效益直接转化为财富。经济发展框左侧的7个竖向方框,其中除了4项基本生产投入要素: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投资和科技水平外,还包括3项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投入要素:经济制度、基础设施和环境约束等间接投入要素。经济制度极为重要,方向正确就会促进经济发展,美国自由市场经济和中国一定程度上政府参与的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以交通和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必不可少,尤其对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更是至关重要,同为发展中国家大国的印度制造业与中国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其基础设施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压力会越来越大,环境恶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约束必须加以考虑,其投入要素为环保投入。世界强国框左侧的11个竖向方框,其中除了8项综合国力指标:自然资源、人力资本、知识技术、军事实力、经济资源、资本资源、政府资源和国际资源等战略性资源外,还包括3项指标:内需市场、主流文化和宜居环境等战略性资源。一个世界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本国市场,否则经不起世界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如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大震荡,主要依靠他国市场的国家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文化强国是一个强盛国家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是展示中国文化实力的最好舞台。宜居环境也是世界强国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宜居环境是吸引和保持国内外高中端人才的重要砝码,较差的环境非但不能吸引国外高中端人才,而且还有可能引起本国高中端人才的流失。投入要素框与经济发展框之间增加了一个重大创新框,重大创新是能够引发经济发展暴涨的重大科技成果;经济发展框与财富资源框之间增加了一个机会财富框,机会财富是能够引发财富资源暴涨额外的巨额收获。二者对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和财富资源的巨额膨胀为阶段性效应,表现为机会性,不为常态。
设定各项资源的权重,重新分配各项资源,各项资源所得分数之和为世界强国潜力总分。
财富资源以财富因子方式分配到各项资源:自然资源由于经济活动的消耗,其储量以一定的消耗率不断缓慢地递减,但由于财富资源的增加,新能源可以资源财富因子追加投资的开发方式得到增加,二者之差与原有储量之矢量和得到自然资源分数;内需市场资源与投入要素人力资源总人口数量有关,总人口数量与市场财富因子的共同作用应反映到内需市场的得分中去;主流文化、人力资本、知识技术和军事实力等资源均与投入要素人力资源劳动力数量有关,劳动力数量分别与上述各自财富因子的共同作用应反映到各自资源的得分中去;经济、资本和政府等资源均可直接通过各自财富因子得到各自资源分数;国际资源除了财富因子还与科技水平有关,科技水平系数与国际财富因子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国际资源的得分;宜居环境资源除了财富因子还与环境承载能力有关,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系数与环境财富因子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宜居环境资源的得分。
填入基础数据可大致算出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潜力的大小。如果设定世界强国标准分数,潜力总分与强国标准分数之差,可大致判断中国与世界强国的差距。如果根据未来发展GDP的增长率,劳动力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各项资源财富因子各阶段的适当调整,可以推断中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所需的大致时间。填入各国基础数据就可大致算得各国世界强国潜力的大小以及各国强国潜力排名。中国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也可通过各强国潜力排名作出粗略判断。
2 关系表应用
通过关系表我们可以看到,自然资源的石化能源和矿产资源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减少,而自然资源总量随着经济发展一直处在缓慢下降的状态。如果增加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耗较少的高附加值产品,就会减缓自然资源的下降速度。如果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力度,所获新能源可以部分,甚至全部弥补石化能源储量的下降,这对于石化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较为紧缺的中国意义重大。如果通过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尤其是将流出本国的水资源调入缺水地区,那么,不但可以增加水资源储量,还可增加国家耕地面积,这对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为紧缺的中国意义重大。
内需市场、主流文化、人力资本、知识技术和军事实力五大资源均与人口或劳动力数量有关,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这些资源财富因子随财富资源的增加而增大,而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总量还在快速增长之中,这5个方面的资源分数也将随之增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于人口较多的国家,人才资源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有可能逐渐达到或超越其他战略资源。当然,这里还需考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资源分数的减少。
经济、资本和政府三大资源均随财富资源的增加而增加。
国际资源除了与财富资源有关外,还与该国的科技水平有关,尤其是高科技出口贸易和高端产业及其产品的对外投资。因此,加大科技投入是增大国际资源分数的必要措施。
宜居环境资源除了与财富资源有关外,还与该国的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系数有关,环境承载能力越强,在环境财富因子的作用下宜居环境资源得分就越大。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需要不断加大。
通过关系表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自然资源变化不大。内需市场、主流文化、人力资本、知识技术和军事实力五大资源除了与财富因子有关外,还与人口数量或劳动力数量密切相关,对于人口基数大的国家,人力资源所得分数就大,有可能超越自然资源,成为世界强国潜力的第一大因素。经济、资本和政府三大资源仅与各自财富因子有关;国际资源与科技投入和国际财富因子有关;宜居环境资源与环境保护和环境财富因子有关,这些资源最终都与GDP增长率有关。因此,在GDP增长率相同的条件下,对于人口基数大的国家,其世界强国潜力就越大。
除了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外,其他资源都与GDP增长率有关,其所得分数与GDP增长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与该国GDP增长率呈正相关。与人力资源有关的资源也与该国GDP增长率呈正相关,但还需叠加人力资源的作用。因此,变化不大的自然资源和与人力资源有关的资源以及国家GDP增长率等三个变量,基本上决定了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世界强国潜力的大小。由于自然资源变化不大,可将其视为常量。由于人力资源与人口数呈正相关,可以简化为用人口数替代人力资源。由于国家国土面积与国家自然资源总储量基本上呈正相关,可以简化为用国土面积替代资源总储量。因此,利用简化了的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以及国家GDP增长率就可推测世界强国的潜力。
3 中国潜力
世界人口超过1亿人、国土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巴西和俄罗斯等,印度和巴西的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均不及中国。中国人口最多,拥有13.5亿人,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俄罗斯国土面积最大,拥有1700万平方千米,人口1.4亿人,美国介于其间,人口3亿人,国土面积与中国相当。世界强国潜力最大的国家就是这三个国家中的某一个。
先看中国与俄罗斯:中国GDP增长率高于俄罗斯,除自然资源和与人力资源有关的资源外,其他资源得分两国互有高低,这里按两国的GDP增长率持平计,两者资源相抵。俄罗斯国土面积为中国的2倍,但中国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9.5倍,考虑到俄罗斯平均人口素质是中国的2倍,中国依然高于俄罗斯1.3倍。因此,中国的世界强国潜力大于俄罗斯。
再看中国与美国:中国GDP增长率虽然是美国的3倍多,但除自然资源与中国相当外,美国其他资源得分远高于中国,即中国现有综合国力远低于美国。普遍认为,20年后中国GDP总量将与美国持平,届时,再除与人力资源有关的资源外,中国其他资源所得分数逐年提高,再过50年这些资源所得分数将会陆续达到或超越美国,即80年后中国其他资源所得分数将达到或超越美国。两国国土面积相当,自然资源总储量相当,可不予考虑,还剩下人力资源一项。中国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46、日本的1/41、法国的1/34、德国的1/32,中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和韩国的1/7。这里按美国平均人口素质是中国的10倍计。但随着财富资源的增加,平均人口素质随之提高,由于中国财富增长率高于美国,且人口基数庞大,随着时间的延续,中国平均人口素质的提高量快于美国,那么,经历相当长的阶段后总会达到或者超过美国。中国人口数是美国的4.5倍,设中国GDP增长率为9%,美国GDP增长率为3%,考虑到GDP增长率并不与人口素质的提高量成正比,令GDP增长率的1/2为第一个10年平均人口素质提高率,且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按第二个10年、第三个10年、……、第八个10年各段时间以1/4、1/6、1/8、1/10、1/12、1/14、1/16等数列递减,那么,中国平均人口素质第一个10年、第二个10年、第三个10年……第8个10年等分别为该国GDP增长率的1/2、1/4、1/6、1/8、1/10、1/12、1/14、1/16等,即分别为4.5%、2.25%、1.5%、1.125%、0.9%、0.75%、0.643%、0.5625%等,各段复利终值分别为1.55、1.25、1.16、1.118、1.094、1.0776、1.0662、1.0577等;美国平均人口素质第一个10年、第二个10年、……、第八个10年等分别为该国GDP增长率的1/2、1/4、1/6、1/8、1/10、1/12、1/14、1/16等,即分别为1.5%、0.75%、0.5%、0.375%、0.3%、0.25%、0.2143%、0.1875%等,各段复利终值分别为1.16、1.0776、1.051、1.038、1.0304、1.0253、1.0216、1.019等。中国各复利终值分别与对应的美国各复利终值之比,且各值乘积为2.227,美国初期平均人口素质高于中国的倍数10与乘积2.227之比为4.49,小于中国人口数是美国的倍数4.5,即历经80年中国整体人口素质已经达到或超过美国水平,届时,中国将替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这里忽略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上述资源得分的减少。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中国的世界强国潜力不但大于俄罗斯,而且还大于美国,虽然中国目前的综合国力远低于美国,但中国凭借庞大的人口数量和持续不断的GDP高增长率,未来80年即209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4 昔日强国兴衰成因
通过关系表,我们还可方便地找出昔日世界强国的兴衰成因: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资助下,凭借航海技术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非好望角抵达印度的航线,并发现且到达了美洲,进而建立起了殖民帝国。从他国掠夺了大量财富,从而迅速崛起,由于这些财富没有用于工商业增值而挥霍殆尽,很快从盛极走向衰败。从表中看到,掠夺了大量财富为机会财富,从而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世界强国,但获取的机会财富汇集到财富资源后,并未转化为强国资源,因此两国很快走向衰败。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大的小国荷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建起了世界上第一间股票交易所,又率先创办了现代银行,凭此创立了世界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将整个17世纪揽入荷兰怀中,但由于国土面积狭小、人口有限,荷兰世纪不足以持续下去。虽然荷兰创立了世界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属于重大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起到飞跃般的促进作用,从而坐上世界头把交椅的宝座,但重大创新为阶段性效应,不足以长期支持,而稳定性较好的自然资源和人口数量不足,无法长期维持其世界霸主地位。英国凭借蒸汽机掀起了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统治着遍及全球各地的大小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大英帝国,攫取了大量海外资源,同时开创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鼓励全民发明创造,促进了科技进步,强大的科技军事实力和巨量的海外资源,支撑起英国长达200多年的世界霸主地位。从表中看到,蒸汽机为重大科技创新,攫取的大量海外资源属于机会财富,弥补了本国自然资源的不足,再凭借先进的科技军事实力,足以长期支持其霸主地位。地处亚洲的岛国日本,地域狭窄,资源匮乏,毅然抛弃闭岛锁国的封建体制,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大力发展资本主义,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到毁灭性的损失,但凭借良好的教育带来的先进科技,加上从中国等国家攫取的大量财富和朝鲜战争期间的发展机遇,还有能够从西方发达国家畅通无阻地获取大量的先进技术,以及低成本地获取他国资源,迅速跻身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从表中看到,攫取的大量财富和战争期间的发展机遇为机会财富,但资源匮乏的日本之所以能够长期占据世界经济强国的高位,主要还是凭借与人力资源有关的科技实力,而最终没能成为世界强国,是因为自然资源过于匮乏,以及国际对侵略国家的军事限制,无法增强军事实力。虽然日本的整体人口素质很高,但没有自然资源和军事实力的支持,很难跻身世界强国行列,除非在其他资源上有更为突出的表现。苏联凭借辽阔的疆域、丰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迅速崛起,尤其增强了军事实力,因此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赢得了与世界第一号强国美国可以匹敌的世界强国称号,但较弱的经济体系难以维系日益高涨的军事费用,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从表中看到,丰厚的自然资源以及强大的军事实力,没有经济基础的支持,仍然难以支撑世界强国的重压。拥有较广疆域、坐拥两大海洋地缘优势的美国,通过大量移民带来的欧洲先进技术,完成了长达近一个世纪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很快上升为世界经济强国,接连两次世界大战的大好发展机遇,从战败国手中获取的大批科技人才,对发明和创新给予制度性保障,重大科技创新接连不断,引领了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凭借领先于各国的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等高新技术,以绝大部分战略资源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绝对优势将美国稳稳地送入世界第一号强国宝座,如今美国以一支独大的超级大国姿态持续称霸世界已达100多年。从表中看到,西进运动和信息技术等属于重大创新,欧洲先进技术的引入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大好发展机遇为机会财富,以雄厚的科技队伍、强大的科技军事实力,成就了美国世界头号强国,并以信息、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等高新技术、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数量,足以美国称霸世界持续100多年而底气不衰,并且还将继续延续昔日的辉煌。
几乎所有昔日世界强国的崛起都或多或少地获取过机会财富或者曾经拥有过重大创新,由此步入世界强国之林。但要想长久地维持世界强国地位,需要较为丰厚的自然资源,高水平的整体人口素质,先进的科技、军事水平,其他资源不能存有弱项。当然,如果存有弱项,需要其他资源更为突出,以弥补弱项之不足。
5 中国强国之路
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潜力居世界各国之首,但要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还需80多年的艰苦奋斗,当今世界获取机会财富的可能性不大,但重大创新却有可能从天而降,如若出现,中国跃居世界头号强国的漫长时间将会大为缩短。黄河水路大通道具有重大创新的性质,巨大的工程规模,广阔的涉面范围,量的积累必然产生质的飞跃:再现黄河中游六千年前的"伊甸园",延伸到西部腹地的"黄金海岸线",凭空增添一道水上"绿色长城"及10倍于世界最大运量长江的"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第二"长江经济带",迎接中国邮轮经济时代的降临,立体交通网络的建立和大量的外来水源,使得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规模利用成为可能,一举改变西部恶劣的自然条件,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开启庞大的内需市场,实现曾未有过的一国内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整体提升人口素质,全面推进产业科技进步,促使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以及彻底解决或大幅缓解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重大问题,为今后的低碳经济发展铺垫坚实的基础。其巨大效应不亚于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延续百年之久的影响力。
中国拥有较为丰厚的自然资源,最为庞大的人口基数,迅速崛起的中国不但具有世界第一强国的潜力,而且其世界头号强国头衔的持久力还会比曾有或现有的世界强国保持得更为长久。因为,中国整体人口素质具有最大的提升空间,崛起时消耗的自然资源较少,保持强国地位的持久力就越强。中国经济在公元前5世纪起就领先于世界各国,直到19世纪中叶,是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最大经济体,较为广阔的疆域、较为丰厚的自然资源、众多的人口数量以及当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封建体制与先进的农业技术,成就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之久的世界经济大国地位,同时也佐证了中国雄踞世界各国的世界强国潜力。
6 结 论
(1)重大创新或者机会财富是一个国家迅速崛起的先决条件。
自然资源的限制,不允许该国持续不断的粗放式高速发展,而其他国家的竞争也会阻止该国的强国之梦,因此,对于战略性自然资源较为紧缺的中国寻求重大创新机遇尤为必要。
(2)辽阔的国土疆域和庞大的人口数量是维持一个强盛国家经久不衰的最大保障。
经济发展受到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如果没有自然资源中石化能源和矿产资源,其他战略性资源都将大打折扣,人类文明也将退回到原始社会,因此自然资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其他资源。虽然某些自然资源可以从其他国家获取,但由于成本和安全等因素受到限制。由人力资源决定的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再生、转化和复合等方式产生新的替代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共同决定了其他资源。但是,人力资源又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其庞大的人口数量由于逐渐减弱的资源承载能力,反而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包袱,人力资源只有在自然资源较为充裕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主观能动作用。
(3)黄河水路大通道理应成为中国晋升世界头号强国的重大创新。
作为将要问鼎世界头号强国的国家,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保证其崛起,还需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维持其强国地位。如果一个国家在崛起过程中耗费了大量自然资源,终将得不偿失,即使该国坐上了世界头把交椅,也会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而走向衰败。鉴于中国战略性自然资源较为紧缺,且目前的高速发展也不可持续,中国迫切需要寻求能够迅速崛起的重大创新--黄河水路大通道。
背景资料:黄河水路大通道简介
黄河水路大通道工程包括航道工程和大西线调水工程。
航道工程,从渤海湾出海口到西部腹地兰州全长3300千米,5万吨级船舶可通行至兰州。支流渭河5万吨级船舶可通行到咸阳;支流洛河5万吨级船舶可通行到洛阳;支流汾河万吨级船舶可通行到太原。黄河下游北侧的卫河、马颊河和徙骇河等次河道和黄河下游南侧的颖河、贾鲁河和惠济河等次河道和黄河下游主河道与京杭大运河贯通,可通行千吨级船舶。干流航线分别在小浪底、古贤和黑山峡等处设有大型船闸。
大西线调水工程,分别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六大江河调水1500亿立方米至黄河上游库区。库区由两座大型水库组成,库容达300亿立方米的黄河上游久治水库和库容达1200亿立方米的黄河玛曲大拐弯水库,总库容达1500亿立方米。调入量的500亿立方米,通过人工渠道,从库区输入到青海柴达木盆地100亿立方米、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300亿立方米和罗布泊100亿立方米;调入量的1000亿立方米与黄河原有水量汇合可使该处至兰州段的多个电站全年满负荷运行,并在兰州七里河区分流500亿立方米;通过人工渠道,经河西走廊输入到新疆吐鲁番盆地100亿立方米和准格尔盆地100亿立方米,河西走廊沿途石羊河、黑河等众多奄奄一息的河流均可得到足额水源300亿立方米的补充;保留500亿立方米作为专用水源,与黄河原有水量一起用于航运。
全程输水电力驱动,沿途无须考虑自留所需的海拔高度及平整度,沿河流及公路布置管道及其施工最为简便。黄河源头及上游巨大的调蓄水库,调水河流不再要求调水量的库容,因此,出水口及提水坝高度均可限定在50米以内。西南地区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无须建高水坝,也无须掘长距离深埋隧洞,还可省去大部分运输公路的建设。如此一来,南水北调大西线工程的所有技术难题基本消除。
无高水坝、无长隧洞,施工难度大为降低,沿公路、河流铺设管道,施工量大为减小,施工成本也较低。输水管道导致很高的投资成本,电力输水导致昂贵的运行成本,均可通过具有巨额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大通道来承担,何况,输水所需的大部分电力来自调水河流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电站。该电力为季节电力,在使用上并不理想,但用于调水却相得益彰:丰水期既是电站大出力之时,也是调水大用电之时;平水期既是电站正常出力之时,也是调水正常用电之时;枯水期不调水,枯水期电力与丰水期剩余电力调配均衡后,供给西藏。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