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试论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摘要: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应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在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应着力改革科技领导体制,制定科学技术政策,推进国家创新系统,创新科技投入机制,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创办且完善高技术产业园,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政府职能;发展战略;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3.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038-02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正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关键性因素。我国遵循"总体跟进,重点突破"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产业园区建设、培植新兴产业以及运用高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2003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技术产业统计,2005年,河南省政府将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作为考核目标。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成为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切入点。探讨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定位、作用和调控手段等问题,对于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改革科技领导体制
为了创造科技发展所必需的环境,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科技领导与决策体制。由于科技决策事关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全局,而原有的科技管理部门职能有限,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由最高行政首脑亲自挂帅的科枝领导体制,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协调。由于高技术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为了避免政府官员独立决策失误的风险,一些国家的最高领导充分授权于以科技专家为主的科技管理机构,使科技管理走上专业化轨道,而另一些国家则把民主机制引入了科技决策过程[1]。科技决策机构组成,由过去以政府科技官员为主,转变为由官、产、学、研等多方高级权威共同组成。如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由具有重要政治地位的内阁成员和对R&D事务有重要影响的有关部、局的领导人组成。同时还建立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科技顾问机构,高度重视决策智囊的作用,并且鼓励民众参与国家科技决策,提高社会对高科技的理解力。
二、制定科学技术政策
高风险性和外部性会使得技术创新出现市场失灵,此时国家科技政策至关重要,应从全社会整体长期利益出发,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和机制,不断引导、激励各种创新要素,从而达到提高技术水平的目的[2]。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日益强调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重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对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而且政策措施更加务求实效。科研战略的突破重点由以往单纯追求占有军事制高点,逐步转移到兼顾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在资金投入、人员配置以及政策等方面相应做了重大调整。更加强调知识与技术的创新,高度重视掌握高技术的源头。通过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激励高技术企业、高技术产品以及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最终取决于产业的竞争优势。只有科研与产业结合,依靠面向市场持续不断的科研开发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持续增强国家竞争实力,这成为科技政策的核心内容。
三、推进国家创新系统
国家创新系统是以政府为主导、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通过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国家竞争优势。国家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和技术创新相关的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以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我国实施的"中国21世纪议程"、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构成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内容,在国家层次上形成了建设国家创新系统的战略布局。
国家创新系统的作用体现在对其组成主体的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组织与协调,使它们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其本质是在创新主体间形成协调机制。政府是创新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广者,通过科技计划、立法和政策手段、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对创新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正确引导。政府不仅通过制定、评价创新政策及相关的国家科技活动计划,使其与宏观产业政策等目标一致,而且为激励和刺激创新发展设立一系列手段和机构。甚至对一些重大创新项目采取直接由政府组织的方式予以实施。制定国家创新战略,确定有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和重点战略产业作为扶持重点,通过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最终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