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国际贸易的发展将面临更多挑战,对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在这种趋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本科教学相互支撑的统一体系。"[1]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来说,实践教学更是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实践理论、验证理论和发展理论的关键,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特殊作用。"[2]因此,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适应世界经济发展,顺应高等教育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意义。
一、我国外经贸人才需求的特点
1.亟需应用型或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
随着国际商品交易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类型的不断增多,企业亟需应用型或复合型的外贸人才是企业最为需求。应用型或复合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型外贸人才通常要具备以下特点素质:一、熟悉国际贸易的政策和规则。国际贸易的政策和规则是各国进行对外贸易的基本准则。因此,熟悉国际贸易的政策和规则,是避免贸易纠纷和摩擦的有效手段,也是职业外贸人的必备知识之一。二、熟练操作国际贸易业务。国际贸易业务涉及诸多方面,包括企业定位、市场开拓、业务谈判、价格制定、合同签订、合同履行、货款结算、客户维系等。这些方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除此之外,在实际进行实际业务之前,还必须对贸易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确保贸易的顺利进行和货款的顺利回收。因此,熟练操作国际贸易业务,是应用型或复合型外贸人才最为核心的能力之一。三、洞悉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洞悉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对于每个外贸企业都至关重要。因此,拥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和市场洞察力是应用型或复合型外贸人才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2.精通一门外语,外语水平要求较高
从事对外贸易,精通一门外语是外经贸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由于美国、欧盟、日本是我国的主要进出口市场,因此,英语是外经贸领域最为通用的语言之一。,在外经贸领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是进行贸易的基础。尤其对于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直接与国外客户进行业务洽谈或业务跟进的人来说,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沟通能力,每一笔业务、每一个环节都要用英语进行交流,稍有差池,与对方沟通稍有差池,有误或不到位,就可能导致整笔业务前功尽弃。因此,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英语至关重要。随着我国与其他各国外贸合作的不断加强国际贸易的发展,企业也需要精通日语、韩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小语种的,也成为业内需求的外语种类外贸人才。
3.注重经验和专业技能更为看重
为了尽快开拓市场、扩大业务,许多外贸企业,尤其是新成立的企业,招聘人员的首要标准是具有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如果是愿意招募已工作多年,并且拥有自己客户群的人才,更是被企业所极力招募。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通常有笔试、和面试。笔试部分通常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要求撰写外贸函电、分析案例或审核单证等。面试部分就会涉及到对实际工作经历、经验的考核。因此,能通过考核的学生往往不多。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仅学到有专业知识和取得一些专业资格证书是不够的。,利用寒暑假,多接触一些外贸企业参与社会实践,熟悉外贸企业的运作流程,多考取一些专业资格证书,如货运代理资格证、跟单员证、外销员证,能更被外贸企业所看重也很重要。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构建
根据以上对外经贸人才需求特点的分析,我们构建了以基础认识、课堂训练、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四个环节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将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四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基础认识是实践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学生接触实践教学的第一步。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的寒暑假,通过让学生自主寻找外贸企业、港口或口岸、船务、仓储、物流等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通过对这些单位进行了解、参观或考察,使学生对国际贸易有一个感性、概括的认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考证、就业或深造打下基础。基础认识要起到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目的。
课堂训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进行案例分析、实行专题探讨等,使学生通过实际的、具体的例子,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弄透理论的内涵、价值、意义,达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目的。比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均可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恰当有机结合。课堂训练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校内实训主要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或仿真实验室,在虚拟的贸易环境中,使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对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演练操作,达到熟悉进出口业务环节,熟悉进出口和业务流程,提高各环节业务操作技能的目的。校内实训,一方面可以巩固并消化前面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可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不同课程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国际贸易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有系统的了解,为学生今后的校外实习奠定基础。在校内实训方面,学校的投入是保障,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学生的操作是核心。 校外实习是对学生实践技能系统训练的一个环节,让学生深入到企业中,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切实解决工作中面对的各种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提高和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关键。由于绝大多数外贸公司都较小,而学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在短时间内不能体现。,因此,绝大多数外贸公司都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放宽眼界拓宽合作渠道,将一些外贸零售企业或外贸生产性企业都可以列为洽谈对象。一旦双方实现建立实习基地的合作,对于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内部,了解产销研一体化的外贸企业运作有重要意义。在这一环节,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措施
1.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
任何体系的有效执行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完善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健全必要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一般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组成。应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使各层级的人员配备齐全,人员职责、分工明确,使确保整个管理机构能达到有效运转,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的目的。二、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制度的目的是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决策的有效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重点应放在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注重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测评
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进行测评是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督、考评的主要手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措施。实践教学的测评主要涉及实践教学条件的测评、实践教学过程的测评、实践教学和效果的测评等。测评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评。测评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实践学习的效果,也可检查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测评。测评可以体现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可保证实践教学有效落实。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加强对测评方法、测评周期、和测评内容的建立管理,及时将测评效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便改进。
3.加强对实验场所和实习基地的管理
无论是模拟实验室还是仿真实验室,都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学习的场所。在实验场所的管理方面,应适当提高实验场所的开放程度,满足学生课下灵活支配时间,进行模拟演练的需求。开放实验场所,还可为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综合性试验和进行科研活动提供平台,这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实习基地管理主要体现在院校要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在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使学生尽可能深入接触企业的经营管理或业务运作,使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这一段时间,真正对国际贸易涉及的各环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而不是只是安排在闲杂岗位,充当廉价劳动力。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