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
一、国贸专业的社会需求调研结果
1.专业分布和就业规模现状。我们对河南省郑州市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些企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相对较少。新进员工中高职毕业生所占比例仅为总体的20%左右。通过进一步对比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较本科院校学生有差距,受以上因素限制,国际贸易类企业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
在所调查的深圳航荣(郑州)物流有限公司和河南豫鑫物流有限公司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百分比,比在国际贸易类公司就业的人数比例高出10个百分点。物流类公司比国贸类公司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的现象,说明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就业方向的一致性。
企业规模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呈负相关。企业规模较大的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反之需求量相对较多。
2.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调查统计发现,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电脑应用和道德素质方面比较满意。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最为不满。且用人单位在高职毕业生各方面能力中突出强调的依次是: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电脑知识及应用(尤其是办公类应用)、国贸专业知识、技能培训、英语口语、人际关系、专业英语、市场营销知识。
二、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表现为过于专业且涉及面不够宽。首先,专业主干课程设置过于专业,核心专业课程设置以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概论、报关实务、外贸单证实务等课程为主;其次,专业选修课涉及面不够宽,局限于国际贸易领域,致使选修课与专业主修课内容重复,专业课前后衔接层次不突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首先,教学内容更新迟缓。经典理论占教材比重较大,而近几年被大众认可的新理论、新思路却没有及时更新,教材更新速度与应用实际操作有一定的"窗口期"。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形势多有变化,国际贸易政策从保护贸易政策转向自由贸易再到协同管理的相对中性的贸易政策,而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形势以多边贸易为主,双边贸易为辅,由双边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转为区域集团的区域性贸易等。故应根据相关趋势的变化及时更新教材内容,调整教学。
其次,学习过程中动手实操内容不多。重理论、轻实践,在国贸这种社科类课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现实中受各种条件制约,理论和实际操作不能完美结合。例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理论知识讲授所占比例在80%左右,实际操作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所占比例仅为20%。由此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竞争力相对较弱。
3.教学方法单一,配套设施落后。国贸课程的讲授大多以课本为主,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偶有创新教法加以尝试,像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都未产生较大影响。
多媒体虽已在教学中推广应用多年,其资源的紧缺仍不容忽视,很多学校因设备不足常常排不到课。有些学校即便拥有多媒体资源但相应的实训设备不足。更常见的问题是,很多公司出的软件设有加密狗,只能在特定的实训室机房使用,学生上完课后到学校机房不能及时复习。另外很多软件的设计与实际操作并不吻合,导致实训的效果大为降低。
三、优化专业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的措施
1.重置课程设置定位,加大实践操作力度。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企业一线的生产、基层管理和创新性基层岗位工作。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合格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调整"大而全"的培养思路,尽量压缩空洞的理论课程,够用即可,增加实务或实训课程。根据社会需求增设考证课程,例如跟单员、国际货运代理等,将考证植入教学。
2.校企合作开发实用型教材。与对口企业合作开发相关教材,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等实际操作指导书籍,促进实训课程标准化。在理论指导下,加大实训室的利用效率,完成各项以实际操作为目标的任务。教师编写教材要注意根据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变化,随时补充教材内容。如现在流行的农产品贸易、各种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等。
3.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由于国贸专业对思维能力要求很高,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把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多媒体技术、情景模拟、计算机软件模拟等各种手段用活,使课堂声情并茂,学生乐于接受。此外可以定期请企业人士或校外专家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陶冶职业素养,让学生真正了解现实中的国际贸易,进而确定发展目标,实现自身发展。
4.课内课外并重。课堂上学生以3~6人为一组合作,进行模拟交易,重现真实交易场景,共同完成合同的签订及后续履行。并结合国际贸易实务的理论知识和案例讲解对交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点解析。课外则是引导鼓励学生使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补充。
5.校内和校外并重。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训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校内实训,一部分是校外实践。
国贸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很重要,除硬件建设之外,还要请企业专家训练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在真实的贸易环境中了解国际贸易的环节、注意事项以及贸易进程。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单证实务等课程,学生可以在实训环节中通过实际操作加以消化吸收,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应注意规范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港湾进行工学结合。由教师带队到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参观海关、工厂、国际博览会等用以开阔视野,对实际操作环境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国际贸易的氛围,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教学保障。
6.考试与考证并重。课程考试可以与考证结合,部分课程可以采取以证代考模式,取得了课程相关资格证的学生期末可以免考。把报关员、单证员考证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实现教学与考证对接。同时要求国贸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等相关证书的考试,为就业奠定基础。
7.打造专业师资团队。重视师资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建设职业课程特色的关键。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仅靠文化理论素质的提升远远不够,还需到企业聘请行业专家或一线"能人"来学校做兼职教师,以弥补校内师资在实际操作上的短板。让校内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或假期到企业兼职"修炼",以真正提高一线教师的动手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教法、课程设计等方面,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讨论开发制定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深造进修,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研讨机会,以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经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