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论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程体系改革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形势的巨大转变,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国内企业纷纷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国内外经济相互扶持关联,逐步加大了对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影响,因此,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也应该满足更高的要求,有了更高的使命。根据教材大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是:面向21世纪,适应国际贸易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构、涉外经济部门、外资公司从事涉外经济、国际贸易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也就是说,此专业的学科定位讲究理论与实务并重,偏侧重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服务对象大部分则是涉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谷全局,就目前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育现状,相比发达国家,在人才素质和人才质量上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总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指以下几点:
(一)课程结构不是很合理,培养目标不清晰。
由于我国的历史沉淀,在专业设置上出现了一定的扭曲。目前,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狭隘,各学科之间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及内在逻辑性,各课程之间的层次设计也不是很妥善,开设的课程名称偏大、容量偏小,课程与课程之间内容复杂较多而且重复。理论性课程不是缺乏系统性和前沿性指导,就是应用性课程缺乏实际性以及操作性应用。
(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忽视实际操作。
客观来说,文科类教学都比较偏重于理论指导,但部分案例研究比较新颖,容易勾起学生兴趣,而且,由于时间周期,经济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发展存在一定时差,加上,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和社会变革迅速发展的特别时期,因此,若教学内容一味侧重理论,则容易杂牌车内容陈旧,实际操作性弱,远不能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实际的需求。目前,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而忽视实际操作,造成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的尴尬,因为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都明确地提出,应聘者应该掌握基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改革手段难度大。
传统的老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课堂意识不强,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导致教学效果差。随着大部分高校积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但传统的黑板手写教学手段仍然存在,这也造成学习实践教学的一个严重瓶颈。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传播媒体的广泛使用,学校应该顺应时势,适当进行教学改革。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法
面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对症下药,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校教学也在不断适应时势进行适当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从原来精英教育逐步演变为目前的大众教育。我们应该看清眼前形势,清醒意识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应该有的教育目标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更多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非纯专业理论的强化。
(二)加大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新鲜的事物总是给人带来新鲜感,在教学上,教师也应该更多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而且考试的形式也应该保持一定的多样化。但是也要考虑到新的教学方法的采用也受到来自学生方面的制约。有些学生会认为新的教学方法的采用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甚至会认为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或讨论式教学方法是为了减轻工作强度。因此,保持适度原则,这样才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从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变为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只有不断的与国内外的经贸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能是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又掌握了一定实际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