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经济学论文: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多维审视

来源: 2017-08-19 22:47

 发端于2008年的国际经济危机蔓延、冲击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体系的固有缺陷再一次充分暴露,这为我们多维审视、理性看待、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参照体系。
  一、与资本主义国家过分强调个体利益与资本自由的经济制度体系相比,中国以"结合"为特征和以"平衡"为实现机制的经济制度,为社会整体与个体良性互动提供了制度支撑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体系,建立在其所谓的"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经济人"在完全理性的支配下,能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种制度体系与实现机制只关注了个体作为"经济人"的本性,而忽视或简化了其作为"社会人"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在极大地增进效率的同时,却无法有效协调社会整体与个体互动发展的关系,实际上只实现了个体利益、短期利益,而损害了整体利益、长期利益,更损害了人的"关系利益",无法真正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以2008年以来的国际经济危机来看,处于风暴中心的美国,经济上采取了转移中低端产业至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内部产业结构出现明显的空心化趋向,制造业从业人员和产值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产业结构变化导致一小部分人员收入迅速提高的同时,大部分劳动者收入普遍下降。然而,美国人的社会消费并没有下降,而是通过信贷来保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热潮,最终导致危机爆发并席卷全球。此外,从希腊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后政府与民众的拉锯式冲突,以及在世界范围产生重大影响的"占领运动"及政府反映来看,资本主义框架内,无法完成个人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协调。显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赖以存在的思想理论困境与制度安排。
  资本主义由于片面强调个体与短期利益的制度设计,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避免了由于单纯强调某一方面导致失衡而出现危机,或者尽量通过平衡而缩小出现危机的可能性。这样的制度安排,一方面,要体现在"社会人"的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对自身生活幸福感受的不断提升,以及对未来生活希望指数的持续增加;另一方面,要体现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以及社会整体心理认同度的持续增强。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不断体现社会主义本来所具有的优势。由此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其能够为奠定社会主义社会整体与个体良性互动提供基本制度支撑。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既保证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体现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又为社会个体层面经济利益的充分实现奠定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实现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奠定了体制基础,可以既发挥市场机制调动个体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效率提高的优势,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职能以协调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兼顾整体与个体、当前与长远利益,增强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势。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显然,这样的制度安排,既保证了中国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又为个人实现经济利益诉求、满足生活需要、追求生活幸福提供了现实可能与实现途径;既关注"经济人"的现实要求,也关注"社会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体验过程。
  我国当前这种以"结合"为鲜明特征的制度体系,传承和创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优秀思想,使这种制度本身优势的发挥更加具有历史、理论与现实基础。实际上,资本主义能够取得先发优势,在于资本在特定制度和技术条件下创造更多的价值,资本家又在各种社会压力下自愿或不自愿地让渡一部分价值,使得社会大众生活条件逐渐改善。而资本贪婪的本性,决定了这种活力最终必然导致其通过对人民生活、国家政权等的全面控制,获得更多的价值。因此,社会主义要避免这种局面出现,必须既要让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充分迸发,又要有效"节制资本"。中国目前的制度设计,正是继承了传统中国"抑商"理念而力图实现"节制资本"的意愿。长期以来,我们在批判传统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均贫富"、"不患寡而患不均"、"重农抑商"等思想中"平均"、"限富"的负面影响,忽视了其所包含的积极意义。实际上,传统中国的这些政策,既有"节制资本"以限制其过度扩张以致控制国家的一面,也有承认差别基础上限制贫穷以使普通百姓足以养生的一面。这两方面的有效结合,则保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今天中国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同样在努力寻求社会个体与整体的有效结合,而避免出现资本失控的局面。
  我国当前这种以"结合"为鲜明特征的制度体系,主要通过"平衡"的机制实现其目标设计。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们的目标要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社会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只能由共同贫穷逐渐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由贫穷到富裕过程中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作用与国家职能以及多种生产要素的平衡与互动。实际上,正是这样一种实现机制,保证了中国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瓦解后,能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保证了中国在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照搬"华盛顿共识"而陷入困境的同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两极分化等风险,从实现机制上来说,正是由于这种平衡机制没有有效发挥作用的体现,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应该通过制度的完善使平衡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二、与资本主义国家过分强调对立、制衡、优胜劣汰的政治制度设计相比,中国以统一、同心、协同并进为特征的制度设计,传承和优化了传统家国体制巨大的社会凝聚力、平衡力和再生力
  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的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体系,无法摆脱个体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客观事实,所以,其制度设计除了建立私有制、自由市场经济,也发展了其所谓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体系。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体系基于纯粹的竞争逻辑考量,强调相互制衡、对立斗争、优胜劣汰。具体来说,表现在其以"相互制衡"为原则的国家权力运行体系、以"对立斗争"为原则的政党关系体系、以"优胜劣汰"为原则的个体权利实现体系。
  显然,不同利益集团在议会制下,只有局部利益,没有整体利益。这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所谓的民主制度设计,造成军工、金融、律师等利益集团主导政治过程。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已经无力约束军火工业、金融寡头和跨国企业对本国经济、政治的操纵,这种力量正企图控制世界经济与政治走势。所以,这样的制度设计形式上体现了资本主义所说的民主,并通过选举等机制表面上保障了个体权利的实现。但事实上却造成了各个层面的对立、冲突与争斗,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对自然的无限索取与破坏,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是彼此的孤立与排斥,表现在政党关系上是相互间的倾轧与拆台,表现在国家间的关系上是征服与剥夺,等等。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