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贾康: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的奠基人
【人物简介】 贾康,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财政学会顾问,北京市、上海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安徽省、甘肃省人民政府顾问,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东商学院、首都经贸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2013年,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院长、秘书长)并积极推动"PPP研究院"(任院长)等交流活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库和跨界、跨部门学术交流平台。
早年求学历程:付出常人难及的坚持和努力
1954年,贾康出生在江城武汉。一年后,他随父母回到北京,在那里读到小学五年级,接着开始的文革"十年浩劫"使他没能继续接受系统的教育。贾康曾经历两年初中,一年是在北京"复课闹革命",另外一年则是随父母去湖北沙洋"五七干校"后,在汉江边的一所乡村小学"戴帽"初中班读书,期间他除了认真学习《毛泽东选集》等政治读物外,还略学到一些从正负数概念开始的初中数学基本知识。此后的教育,更多来自"社会大学":他先在江西度过了三个年头的军旅生活,其后又在北京矿务局当了五年工人,这期间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经典著作和可借到的各种"旧书"。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贾康按第一志愿考入北京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系,并最终以八个学期各门考试课程全优的成绩毕业。
虽然完全可以获得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然而他却执着于深造,考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如愿得到了"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学习机会,贾康更为自觉地付出了常人难及的坚持和努力。1984年,他曾只身一人深入江苏调研,旅途辗转中,曾几次因病发烧到近40度,但他总是就近找一家医院打个退烧针,不间断、不放松、不打折扣地在江苏完成了近两个月的调研行程。期间,他深入几十个工商企业、乡镇企业了解实际情况,走访所到各个城市的财政部门和有关综合部门,随后形成的调查报告和系列论文先后发表。其中向组织和有关方面汇报介绍常州综合财政工作中预算处资金管理的情况,后来成为财政系统广为流传的"常州经验"。他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是预算外资金管理,在缺乏可参阅文献、需要大量地方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贾康成稿一篇三万余字的硕士学位论文。日久回眸,贾康坦言在后续有关全口径预算管理、税收与非税收入、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社会保障等种种问题的研究中,都直接或间接受益于硕士毕业论文的广阔视野和调研基本功训练。而基于该论文以"综合财政"为视角提出的"三(预算内、预算外、制度外)而二(预算内、预算外)、二而一(全口径预算)"的思路,官方的实践中一直在贯彻(1996年"三而二"框架被官方确立,到2012年国家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概念,推进到"二而一")。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