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浅析地缘经济理论对中国地缘经济之意义
从1917年瑞典政治地理学家哲伦在《论国家》一书中首次提及,经过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之"陆权论"等著名地缘政治思想的提出与实践,地缘政治学对世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和大国战略决策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以豪斯霍费尔为代表的德国学派所提出的"国家有机体"和"生存空间论"等观点被纳粹所利用,地缘政治学的一些观点一度成为了纳粹对外残酷扩张的借口。直到1976年法国拉考斯特重新使用地缘政治这个概念,这标志着一度敏感的地缘政治学重获新生,随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热潮,如布热津斯基、亨廷顿等分别提出的"新的世界新秩序"、"失控世界"、"文明冲突"等理论。地缘政治学的快速发展与波折再到复兴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学科的实用性、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研究价值。
为何要在介绍地缘经济学之前首先介绍地缘政治学?就笔者看来,地缘经济学的提出与发展是与地缘政治学有着密不可分之关系的。换句话说,地缘经济学是地缘政治学的发展的继续,是在目前时代背景下地缘政治学发展的产物。正如我国著名政治学者王逸舟先生在《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一书中强调说:"地缘政治的观点必须随着人类的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变化而变化。"①
20 世纪90 年代初, 西方学者最早提出了地缘经济的概念。地缘经济学在国际上已形成美国学派、俄罗斯学派和意大利学派这三个主要学派,在乌克兰、中国、德国、土耳其等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②地缘经济关系是地缘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我国关于地缘经济学研究目前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但究其与其他国际关系理论比较来说,由于国外发展也不久,所以并不晚,并且国内也有了一批对于地缘经济学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如外交学院的韩银安,社会科学院的陈铁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董晓阳,中央民族大学张丽君等,笔者在此不详细列出。他们的研究无疑为将来的中国地缘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经济学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地缘经济学中比较有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的论述,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笔者认为要了解"地缘经济",就要先弄清楚关键的几个问题。首先,在将地缘与经济相结合之后,地缘经济已经与之前两个独立词汇的含义完全不同。地缘经济中的"地缘"不单是指静态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等因素,还包括相对的地理各方面因素之比较和运用地理区域的差异进行互补和竞争的动态行为。其次,地缘经济应该不同于就国家内部或单纯商业经济交流而言的行为。只有国家或国家集体参与、指导并且实施的对本方利益有利的对外经济措施才能够称为地缘经济。换言之地缘经济必须着力研究国内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关系, 这也是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一个重要区别③。在定义方面,西方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由经济地理位置和经济关系来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的理论。中国学者在西方学者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它是一门研究地缘变量与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学科。本人对地缘经济定位上比较认可的观点是:地缘经济是一种从经济现象和地理因素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国际政治经济现象的理论;它是一种遵循着"非零和"的经济规则,附加了国家政府意志的经济行为;它是区域集团化产生的内在机制,是一种更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战略。④
地缘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不能独立于地缘政治之外。这也是我们在探寻地缘经济特点和发展规律时必须注意的一个前提。笔者认为地缘经济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主要体现在:
(1) 注重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国家是地缘经济中最主要行为体。
地缘经济只有放在国家或者更大的层面来研究才能够体现出其意义所在。否则将与普通的经济交流无异。因此,地缘经济战略决策代表着国家在经济利益上的战略选择,自然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出发点。换句话说,对外政策是地缘经济权力运用的核心表现,是国家利益与安全的外在体现。⑤
(2) 经济利益取代军事对抗成为国家间互动的主要方式
冷战结束以及经济全球化将地缘区域内的国家联系得更加紧密,各区域之间不断地融合,这使得传统以军事实力为标准来衡量国家间关系的原则越来越站不住脚。在和平和发展为主要基调的年代,各国都希望尽可能发展经济,而与邻国的经济互动又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来寻求与区域内他国的合作或渗透取代了以往"互秀肌肉"为代表的国家间互动方式。
(3) 国家间经济的博弈是一种"非零和"的博弈
不可否认,不管是地缘政治还是地缘经济都带有对外扩张倾向。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在地缘政治中,对外扩张往往是伴随着被扩张一方的巨大损失,是一种"零和"式的国家间博弈。但在地缘经济中这种表现却截然相反。国家间相互之间的地缘经济行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而采取的,并且体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⑥的"非零和"博弈的特点。
(4)一体化下的经济联盟在世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援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伍贻康教授的观点:区域一体化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特征,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特征。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以经济集中或者经济联盟为表现形式的区域经济联盟或松散、或成熟地出现在世界版图上。为了协调国内经济模式,加快发展步伐,抑或保护区域内某种固定的资源,甚至为了抵抗外部强劲经济势力的渗透而形成的各种经济团体和经济联盟正逐渐形成的经济联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力量。现代地缘经济活动不可能不考虑区域经济联合体带来的巨大影响。在明确了"地缘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之后,笔者力求解决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说"地缘经济"?换句话说,为什么说地缘经济对于当代国际关系来说如此重要?
(1)冷战后经济在国家利益中地位的提高,同时经济也成为当代学者研究国际关系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由对抗与动荡逐渐转向合作与发展。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运作,一些国家用武力都无法获得的利益却能够通过经济活动而获得。经济自然成为国际关系中越来越重要的互动因素。正如韩银安所言:"地缘经济成为当今国际竞争中首要追求的战略目标"正如两次世界大战和同样重要的冷战支配20世纪的世界政治地图一样,经济在21世纪将占据统治地位。"⑦
(2)当前地缘经济活动相对于国家间军事的战略更容易被地缘内国家所接受,也更容易达到战略目的。
地缘经济是与地缘政治息息相关的。它不能摆脱那种在地缘层面上的扩张和控制思想。但地缘经济探讨的是经由合作而实现的控制,我们可以称之为软控制。这与以往的军事对抗与威胁完全不同。它以经济的交互与渗透为主要方式来获取行为体的利益。尽管前者从表现手法上显得细腻与温和,不像前者那样刀光剑影,但破坏的结果可能较前者还要大。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3)地缘经济的现实意义在于利用地缘经济理论对区域国家间的战略决策产生影响。
地缘经济关系的好坏对地缘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往的经济服务于政治虽然还无法颠覆,但是当前经济对政治的反作用无疑较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大。国家在地缘层次上主导政治战略或是经济战略成为了领导人需要考虑的重要选择。
(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国家必须面向周边和世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一国在区域内的军事扩充或扩张必然招致周边地缘国家的联合反制,这样既不利于扩张国家的国家利益,也不利于地缘区域内的发展与稳定。而通过经济手段获得国家利益就必须与周边相邻国家间进行经济互动,如与周边相邻国家建的经济互补合作或经济渗透与控制等。这些都需要地缘区域内的国家将视线与注意力放在区域的角度与世界的角度上来。
(5)从地缘角度出发开展的经济外交成为新时代国际关系中的一道亮点
经济外交要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建立和发展国际经济联系,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开展经济合作,化解国际经济危机,维持和改革国际经济秩序。⑧当代经济外交的一个特点是一些经济弱小或有劣势的区域国家选择抱团,以区域性的或一体化经济联盟与大国展开经济交流与博弈。这无疑给大国对外开展经济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国家实力强弱,从地缘角度出发来审视自身实力并作出战略选择成为了每个国家都需要完成的功课。而经济外交成为了处理和调整世界经济秩序的关键所在。
地缘经济理论的发展之动力一方面在于经济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在于地缘经济理论能够为国家在地缘层面上开展经济外交,进而对政治和安全产生经济的外溢效用而作为理论依据。
完善和丰富中国自己的地缘经济理论体系对于处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之世界中的中国在21世纪的地缘经济战略选择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西方地缘经济学主要是倡导加强国家交流的同时也更加要加强西方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优势和经济控制。遗传了西方地缘政治思想的扩张与控制思想的强势与霸道。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实行"和平崛起"战略的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新的。因此,从中国自身地缘经济的现状出发来分析的研究中国地缘经济理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而中国又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点,这使得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改善。⑨经过三十年的壮观增长,克服了东南亚经济危机,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全球经济制度的建设与参与角度来看, 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参与与影响不断深化,。这不仅促进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 拓展了中国地缘经济的发展空间, 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溢出效应, 而且还反过来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提高了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发言权。中国30年来直至现在都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增长姿态,这无疑是鼓舞人心的。但是从世界、亚洲和东亚这三个地缘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劣势。
(1)中国地缘经济结构脆弱。
中国经济的发展迄今为止主要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优势与资源密集型优势, 因此, 贸易的数量扩张是以耗费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宝贵资源为代价而换来的。这种弊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劳动力价值的不断提高而越来越明显。此外,中国地缘经济战略布局并不平衡。以贸易为例--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 143倍,年均增长16.8%。其中,出口总额达1577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进口总额达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16.4%。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⑩但是中国的主要地缘经济空间并不广阔。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三十年来,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直都是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而其他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如拉美国家、印度、独联体国家等都在中国经济崛起中扮演着不太重要的角色。这值得我们保持警惕,也是中国可以大力发展地缘经济的潜在空间。
(2)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依赖很大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也积极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去。这在一方面体现出了中国的经济崛起并不是某些国家认为的那样是原有世界经济体系的破坏者和挑战者,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参与者。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却面临过分依赖外部经济而带来的压力。中国经济的外贸依赖度却远远超过了正常水平,2006年高达66%,成为世界上唯一具有小国贸易依赖特征的大国。B11对外依赖大将直接导致国家的竞争性不足,在经济上受到其他国家的制约,同时抵御其他经济体的渗透和反制能力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06 年9 月决定将中国的基金份额从2. 98% 提升至3. 72%, 相应地, 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所占的投票权也从2. 98% 提升至3. 72%, 排名由第8 位升至第6位。但是这与中国所在的经济贡献上来说并不协调。总体上, 中国在全球经济制度中的空间还相当有限。B12要摆脱对世界经济的过分依赖就必须拓宽中国在其他地缘经济空间的经济影响力。
(3)亚洲地缘经济活动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很大,且分布不均
21世纪的亚洲经济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各经济大国与新兴经济体都力图在亚洲的各个角落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对于中国来说,亚洲在地缘政治上是熟悉的,但在地缘经济上却又陌生。中国处于东亚,并且与中亚、南亚、东南亚相邻。这样的地理位置为中国在亚洲开展地缘经济活动提供了异常便利的平台。中国在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利益也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中印总体处于竞争性的关系,保持竞争优势成为又一核心利益。中国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B132004 年,东盟对中国的进出口额为1059 亿美元,同比增长35.3% ,远高于东盟当年对外贸易的增长幅度;即便在全球贸易增长几近为零的2001 年,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仍然取得较大发展,双边贸易额达416.1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 。B14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后,虽然其经济有所波动,但是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额依然逐年增长,2010年元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运行,今年我国领导人提出与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设想等一系列举措都证明中国对东盟的重视。中亚方面,从 2000 年到 2009 年,中国与中亚五国总体贸易额就增长了近 13 倍。2010年上半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近 67%。2010 年,中亚国家向中国出口额大幅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哈萨克斯坦第三大贸易伙伴。B15在肯定以上所取得之成绩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中国与中亚经贸往来在成倍增加,但是由于基数小,起步较晚,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中亚一直是俄罗斯不可舍弃的地缘经济空间。俄联邦委员会国家杜马议员、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委员B·勃戈莫罗夫幽默地指出,对俄罗斯来说,中亚就是它最心爱的女人,其他人不能染指。B16此外中国与日、韩、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有海域争端;与印度和日本有领土争端;东盟在与中国进行广泛经贸交流的同时也与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积极交流。这些敏感问题的处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摩擦甚至是引发严重的经济后果。
(4)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落后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世界联系的更为紧密。放眼未来,在地缘经济不断活动与交流之后,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很有可能是区域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东亚自然也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地缘经济区域。但以中、日、韩、朝鲜、蒙古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可谓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从经济实力来看,中国、日本分别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韩国次之,而蒙古是一个内陆国家,被中国和俄罗斯所包围,经济比较落后,但增长速度较快。朝鲜至今是一个还未真正对外开放的国家。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两个地区地缘经济也很重要。这样一种配置下的东亚,经济差距明显,各自国家所追求的经济利益亦不相同。再从地缘经济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关系来说,中国与日本的地缘经济是强互补性的,而与韩国的经济是强竞争性。日本与韩国之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又是弱互补性。B17政治方面,中日韩三国之间都有领海与领土争议,朝鲜与韩国之间处于战争状态,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存在回归问题。经济实力的不平等,国家间地缘经济关系,地缘政治方面存在的分歧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使得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几乎停滞不前,大大落后于其他经济区域的发展进程。这无疑对中国的地缘经济战略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在地缘经济活动中的优势就在于:1. 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世界经济活动总话语权的增加为中国实施地缘经济外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在亚洲的地缘位置异常重要。西联中亚,南接南亚与东南亚,北与俄罗斯接壤,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在地缘经济中,中国无疑在亚洲中部发挥着纽带的作用,也为中国在亚洲开展地缘经济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地理条件。3.在东亚,无论是地缘经济还是地缘政治上,中国都开始掌握主导权。中国有能力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破冰展开主动的战略部署,成为东亚区域经济的主导者。
有劣势就有挑战,有挑战就有机遇。
如何利用自身地缘经济优势,结合适合我国的地缘经济理论进行经济活动与外交实践,弥补或扭转中国在地缘经济活动中的不足与劣势成为了考验我国学者和决策者的关键问题。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