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经济学论文:我国城镇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 2017-08-20 22:33

 众所周知,我国既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人口基数大、存在着下岗和失业人口、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之新增就业人口的不断出现,使我国将长期存在劳动力供给明显大于需求的问题,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也就成了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城镇就业难问题的实证分析
  (一)就业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而就业增长相对缓慢。在过大的人口规模下,就劳动力的需求来说,经济增长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度的,以至于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的就业状况也在逐渐恶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多,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员数总体趋势逐年缓慢增加,城镇登记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失业率基本稳定。
  (二)就业难的实证分析
  1、模型假定
  影响我国城镇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从供给方面看主要有城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需求方面看与人口数有关。设定以下计量经济模型:
  2、数据收集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2》。为保证有足够长的分析区间,本文从中选取了我国1996-2011年的城镇就业人数及相关统计数据。
  3、OLS回归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 较为显著因素如下表:
  4、模型检验
  (1)统计检验
  (三)小结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最初设定模型为:
  二、对我国城镇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一)历史因素
  我国历史上长期的封建经济社会形态下对劳动力的依赖,以及建国初期的人口制度、户籍制度规划欠缺、鼓励生育的政策等历史因素使得城镇人口增长迅速,其中适龄的劳动人口也迅速增长,同时,还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形成了高数量的劳动供给。
  (二)体制因素
  马克思失业理论的核心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技术变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相对过剩人口。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导,以企业为市场的主体,各个企业在竞争下不断扩大积累,提高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过程中,由于技术进步、追加投资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是无法补偿其产生的失业人口的。此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也逐渐形成,以劳动力价格即工资为调节的市场机制尚未健全,也是形成就业难体制因素的一部分。
  (三)需求因素
  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将原因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总产量由就业量决定,而就业量又由有效需求水平决定。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社会新投资数量增加迅速,社会消费支出数量却相对滞后。自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加,消费的贡献却逐年减少。居民作为消费主体,由于社会习惯等原因使其往往将其收入的大部分作为储蓄,使得收入与消费间存在一个巨大缺口,投资引诱不足,从而又带来对劳动的需求有限,出现未充分就业。
  (四)现实因素
  1、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有限
  在本文构建就业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部分,我们用经济意义检验将国内生产总值因素剔除,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一个单位,会相应增加0.45个单位就业人数。齐艳玲曾指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对就业产生很大的拉动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出就业增长。
  2、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对就业的制约
  从分析结果看,结构转型中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就业人数,但其贡献率远远低于因物价上涨而减少的就业人数。就是说,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创造的就业岗位不足以弥补其带来的就业缺口。
  3、政府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政策上的不完善
  政策的实施和运行结果不尽如人意,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有限,主要是在配合就业制度解决就业难问题;在劳动力流动制度上的限制,城乡劳动力随日趋自由流动,但户籍制度以及由此派生的劳动者工资、社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仍阻碍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三、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增加就业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要目标。综合以上经济学理论与实证分析,针对就业难的成因,本文试给出以下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历史因素方面
  在人口政策上,优化人口结构,转变生育观念,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技能和素质,完善就业政策和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国人口大国的人力资源比较优势,持续推进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享受更多的人口红利,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规范城乡劳动力流动转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保障,满足城镇就业岗位需要,统筹劳动力城乡就业。
  (二)体制因素方面
  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应当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发挥其对劳动力的吸收接纳能力,建立更好的激励机制,促进所有制结构优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的、依法规范、制度健全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各种对劳动者的歧视和欺诈,保护劳动者基本权益,建成"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模式。
  (三)需求因素方面
  扩大消费,转变消费观念,创新消费机制,以消费拉动经济,扩大投资,提高就业水平。消费的扩大,需要政府做好稳定物价水平,防止过度通货膨胀,保证人民的实际收入,完善医疗、保险等制度,转变传统过度储蓄的消费观念。健全金融产品交易市场,扩大投资者收益,将居民储蓄转为投资,拉动就业。创新新的消费方式,鼓励适当的提前消费,如贷款买房、贷款购车,从而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岗位。
  (四)现实因素方面
  1、经济增长越快,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大,提供的就业岗位就越多。要保证一定的合理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对解决就业问题至关重要。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大。在面临这种压力下,通过保持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将面临更大的难度。
  2、在经济、产业结构上,要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旅游、动漫、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处理好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不能盲目发展、引入高科技,要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切实解决城镇就业难问题。在优化经济、产业结构过程中,还要注意解决好劳动力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形成的暂时性失业。
  3、完善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失业保险的就业政策,将解决失业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劳动力能更好的满足就业岗位需求。在现有劳动力就业上,鼓励自主就业、创业,保护其劳动者权益,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促使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于失业、贫困、无劳动能力者提供健全完善的保障措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