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经济学论文: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中国文化思想基础研究2

来源: 2017-08-21 09:28

 (四)中国文化的人本定位

  关于"人是什么"的问题是任何哲学都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即所谓哲学史上长期存在的斯芬克斯之谜,对人的本质命题的回答决定着一种文明的发展图式。欧洲人从宗教改革之后,人就脱离了神权奴役地位,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之后,"理性经济人"假设使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彻底解放。在中国哲学思想里人的定位也是明确无疑的,《易经》里的人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易经》讲三才,即天、地、人为三才。北大王博教授讲《周易》"贯穿在三才中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在天为阴阳,在地为柔刚,在人为仁义",论文联盟wWw.LWlm.com《周易》称人为大人,《文言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鬼神乎,而况人乎!"这是一种何等的气度,天地人相并列,人与天地、日月、四时相通相合,是可容介进化的一种形态。老子的人是独立而掌握了自然之规律的人,《老子》第二十五章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的人是充满理智的道德人。
  因此,中国文化的人充满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在西方仍处于对神灵顶礼膜拜的时候,在生和欲的罪恶中挣扎着期望通过自我救赎到达彼岸天国之时,中国文化已早之千年抛弃了神鬼思想,把人同自然放到一个层面上。人是"四大"之一,与自然界一样产生于道,人既不是西方观念里上帝统治的奴仆,也不是无边无际物质世界里可有可无的尘埃微粒;宇宙不再仅仅只是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的永恒世界,自然界的产生和运行在道的规律上与人相通相和。因此,人与自然平等和谐,人不应在宇宙自然面前卑微自怜,而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时,人也应像珍惜自己一样,改造自然、爱护自然。
  四、中西方文化思想的本质差异及结果分析
  (一)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格,以伦理道德为先;西方文化具外向性格,以科学态度为重,两种文化实都有单向度倾向
  中国文化重在炼内功,强调"修己安人","内圣外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复强调要在"反求诸己"中保持理性,提升修为。即使战争这种人类资源争夺的极端形态,也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可见中国文化自我完善的思想有多重要。所以中国文化是最重教书育人的,也是产生精英政治和当时较为先进的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但是教育多以孔孟之道为内容,科举考试也是儒家文化,而不是科学的知识,冯友兰的评价是"故不重知识。中国仅有科学萌芽,而无正式的科学,其理由一部分亦在于此"。
  贯穿西方文化的主线有两种精神,一是发端于希腊、罗马及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宗教精神,思维逻辑是对神性的崇拜,以神性为中心,这是古代西方文化的核心;二是现代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即追求知识,解放人性,哲学上坚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人的中心地位,把自然作为人的对立面或者客观对象,靠科技的力量征服和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要。在《形而上学》开篇,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的本性。"苏格拉底说:"知识就是道德。"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要借助服从自然去支配自然"。总之,在现代西方文化思想里,科学、知识、道德都是人支配自然,获得自由的力量,可以说,西方科学技术的蓬勃兴起和工业文明的建立无外以此思想为源头。
  (二)中国文化是和谐文化,西方文化是二元对立观念
  冯契这样评价说:"西方的宗教把人世与天国,此岸与彼岸截然对立起来,以为人类终极关怀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超脱这短暂的污浊的尘世达到永恒的圣洁的天国,终极关怀的目标是彼岸、在天国。中国儒家、道家都否认在人世的彼岸的天国,他们不把此岸与彼岸割裂开来。"后来,西方把人与自然之问确立为主体和客体的对立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思想,这正是中西方哲学二元性的本质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两家为代表,都以尊崇自然与生命对立统一为根本,认为自然世界和人的生命是相一体而不可分的和谐状态,正如《四书》上讲"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就是指自然气象与万物生命是相通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二元哲学。
  西方哲学的二元性以对立和决裂为本质特征。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他们也无不强调一切存在的二元性:"以物质和形式,质料和理念来构造存在者。"《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的德文编者霍尔斯特·福尔曼斯认为,笛卡尔通过严格区分物质性的世界和精神性的世界,从根本上切断了人的肉体的物质世界和心灵的精神世界的联系,从而把存在的领域定格于一种不幸的二元论中,并认为近代西方哲学就开始于这个二元论。如果研究西方哲学"从本体视角而言","古代西方主流是持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相分的自然观立场。"这种二元相分的思想是西方哲学传统的主流。关于人的起源,从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哲学思想设定的人和自然万物都由上帝所创生,上帝是永恒不变的存在,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与上帝是不能容介的,也是不能进化的,这就意味着上帝和人、自然是相分而对立的。后来,"在笛卡儿的哲学中,他把物质实体(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主体自我)视为平行的、互不相干的存在体,是二元论的主体与自然的相分观。"同时,"在其他的一切对立之上,还存在着善与恶的巨大对立。……按照这种二元论,世界从根本上说存在着两种完全互不依赖的原始力量:一种是善的,一种是恶的。"几个世纪里,西方一直纠缠于善与恶的对立,并一直努力摆脱这种对立二元的纠结,甚至强行将善恶置于一种混合的存在,排除恶的存在的本原性。而中国文化认为,"善"和"恶"是相对立的,是相互制约,也是可以转化的,"祸兮福所伏"就是这个道理。试想,如果只存在善的力量,没有制约的因素和对立面,就是无限的力量,也可能是无限的暴力。物质与精神的分裂和对立从根本上制约了西方二元容介与进化思想的产生,也是西方在经济学理论上从来没有将物质的产业和精神的经济真正统一起来的思想根源,所以,西方几个大国的衰落无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生了工业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失衡与脱节,而且,几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和萧条都由失衡的虚拟经济所引发。
  (三)中国文化是利人利己、先人后己,追求大同社会;西方文化是主观利己,客观利人,倡导自由精神
  在讨论中西方文化两者之问的差异时,梁漱溟认为,中国的文化思想"最根本就是伦理思想--人生哲学"。"儒家没有什么教条给人;有之,便是教人反省自求一条而已。除了信赖人自己的理性,不再信赖其他"。梁漱溟总结中国文化时用了"早熟"一词,甚以为恰当,他说:"在社会生命上,则须待经济文化之进步为其基础,乃得透达而展开。不料古代中国竞要提早一步,而实现此至难之事。我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早熟,正指此"。所以儒家的利义观及富贵思想是极具理性的,至今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达到入论文联盟wWw.LWlm.com骨入髓之程度。而这种经济思想着眼点在于对社会整体的大利大义,这是中国文化追求富贵的第一出发点,违背之就是不义,虽富贵而不可取。所以,中国至今甚至没有出现过从利己出发而真正的私有体制,自古如《孟子》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人性的自由思想也因此未曾真正产生,作为人基本需求的"自由"更是被长期漠视。这样看来,儒家文化不仅将人之食饱和居安这一基本需求放到次要地位,对人的精神自由这一基本需求也无一般关注,以致中国人的自由精神在礼教的禁锢下,几无伸张,所以自儒道统治地位确立以来,中国文化思想无大的创新,概与此有关。
  与中国文化之早熟不同,西方文化因为中世纪宗教人性的极度压迫与黑暗教会统治,通过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革命性反动,逐步形成了科学与自由,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大行其道的文化特色,分工的建立、私有制的强化以及市场机制的发展,带来了人性的觉醒和社会的能动力量,取得了知识、科技、文化、经济的空前发展和发达的物质文明。
  五、世界强国的兴起取决于文化思想的进步性
  文化思想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凯恩斯说:"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得白天启,实则其狂想之来,仍得自若干年之前的某个学人。我很确信,既得利益之势力未免被人过分夸大,实则远不如思想之逐渐侵蚀力之大。……危险的倒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纠凯恩斯把思想对经济和历史发展的影响讲到了绝妙,翻阅人类历史发展的篇章也是何等符合。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发展史上,出现过诸多大国强国,可以说是各领风骚一时期。这其中,东方有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等,以及现代的日本;在西方则出现过古罗马、波斯帝国、古希腊、中世纪的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以及现代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法、德、美国等国。但是,真正能够称得上世界强国的,主要是始于西欧资本主义阶段之后的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等几个强国,因为他们在经济、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发挥了真正的全球性作用。我们简要梳理一下这些强国的发展道路,不难发现,支撑其走上强国之路的动力源泉正是文化思想的进步性,导致其衰败的根本因素也是文化思想的局限性(见表1)。
  (一)儒家文化主导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国家兴衰之路
  自秦统一以来的两千多年时问里,中国一直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过三次太平盛世,一是汉代的文帝、景帝、武帝,大概80年光景;二是唐朝的唐太宗、武则天、唐明皇直到开元,即所谓的贞观之治,大约持续了120年时问;三是清代的康乾盛世,包括康熙、雍正、乾隆三任皇权,大约134年时问。在经济上,中国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尤其在1300年之前,中国的人均GDP水平一直高于欧洲平均水平。"从5世纪到14世纪,它较早发展起来的技术和以精英为基础的统治所创造的收入都要高于欧洲水平。14世纪之后,虽然欧洲的人均收入慢慢地超过了中国,但是中国的人口增长更快。1820年时,中国的GDP比欧洲和其衍生国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在中国经济1500多年领先的时间里,儒家农本商末、重义轻利、以民为本的理念,符合当时农耕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发挥了先进的文化引领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上先进性主要有以下表现:(1)农业生产力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加之中国地域广大,气候适宜,外来冲击大多是文化落后的游牧民族,无法改变对儒家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统治,这就保障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和人口较快增长,经济结构亦比较稳定,这样,从1000年到1820年经济总量提高了7.5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9倍(见表2);(2)儒家文化思想有利于维持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了阶段性的国富民安的稳定局面;(3)儒家士农工商均衡发展的思想,使中国在农业工具、劳动技术等方面得到开发,工商自由市场得到一定繁荣,保持了较为长期的经济生产的持续和平稳;(4)儒道文化进一步向文学艺术、手工艺、建筑业、医术、武学渗透,促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产生,这是留给今天的最大财富。
  中国文化始终高扬以和为贵的旗帜。从世界经济史上看,不同区域之间财富流动和分配,包括资源的天然占有、社会契约性的贸易交换、暴力性(战争)掠夺等方式,其中,战争和暴力几乎主导了每一个世界强权的兴衰与更替,至今世界战争仍然纷纷扰扰,从未停歇。《荀子·礼论》把道理讲得很透彻:"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所以,中华文化早就参透了争夺与暴力的根本危害,认为欲壑难填,所以,强调"修己安人","内圣外王",以礼治欲,修身养性;在对外关系上,《论语·季氏》讲"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主张以文化和道德感化外邦,反对动辄以武力相要挟。"有朋自远方来,不以乐乎!",追求与人和谐共处,以和为贵。所以,中国自大一统以来,向外拓展财富从不见战争掠夺与殖民性统治,盖儒家文化思想是其历史的源头。例如:"在1405年~1433年,中国先后7次派船远征到'西洋'。中国这些远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赠送礼物和护送外国大使或首脑离开中国,寻求与外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没有在国外建立贸易或军事基地的任何企图。"中国对外扩张建立的是一种互惠互利的附庸关系,"在这种附庸体系中,由一方发起赠送'礼物',另一方则需要回增礼物。……这种附庸关系可以被认为是对中国的道德和文化优势确认的一种载体,是开化中国边境蛮人的力量,从而可以增加中国的安全。其潜在的思想不是建设殖民帝国,而是维护中国的霸主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弊害。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进性是相对于西方黑暗中世纪的思想压制而言的,主导了两千年持续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缓慢的,甚至是停滞的(见表2、表3、图3),尤其在1820年~1950年130年时问里,西欧GDP增长了7.5倍,世界平均增长了6.7倍,而中国的GDP仅增长了5.0%,人均GDP反而出现了负增长(见表2、表3)。
论文联盟wWw.LWlm.com  中国文化几千年发展,有灿烂光辉的精华积累,也有落后的思想糟粕形成。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早熟,其深意是中国文化必然带着固有的缺陷,本文以为最为关键的在于三点。一是儒家不看重人的现实幸福感,坚持以礼养欲,以义为先,教导人安贫乐道。因此,没有真正从满足人的福祉出发,发展技术与生产能力,创造更加丰富的财富,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正是这种思想使中国经济几千年处于停滞状态,实乃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弊害。冯友兰说:"盖中国哲学家未有以知识之身为自有其好,故不为知识求知识。""直接能为人增进幸福之知识,中国哲学家亦只愿实行之以增进人之幸福,而不愿空言讨论之"。这说明中国哲学是一种务实哲学,对增进幸福的知识与科技缺乏探索精神。这一思想直接的结果是中国工商业发展的落后(见表4)。二是儒家以道德礼教抑制人性的自由发展。儒家重视教育,但是这种教育主要目的是以理性约束欲望和人之自由,以理性和礼节适应社会,所以"人在情感中,恒只见对方,忘了自己。""是在个人将永不被发现,而自由竞变为无主之物",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动性,人性的自由精神,追求幸福以及造福人类的潜力将永被埋没。三是从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史来看,中国的人均GDP的最高点大约出现在公元1250年左右的宋朝末期(见图3),从此之后再无增长。从文化根源上分析,中国自儒家文化据于统治地位以来,在近千年时间里几无文化创新,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考制度,不变的是儒学考试,形成了文化的高度统一,抑制了新文化新思想的创新发展。这三个缺陷,第一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制约了人的自由与社会的发展,第三必然导致文化创新力匮乏,而文化思想的教条必然导致体制机制的僵化,经济的停滞变得顺理成章。
  (二)西方主要文化思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历史进入15世纪以来,西欧逐步完成了对中世纪黑暗宗教势力的反抗,伴随着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文化运动,科学精神和自由主义成为西方的核心价值观,自由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成为西方经济思想的主流,重商主义学说率先在航海发达的葡萄牙、西班牙兴起,他们抱着追求财富的梦想,去海洋去远方追寻财富,从此开启了欧洲现代文明的新纪元。一个重大事件是,在1493~1502年期问,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经历了4次航海旅行,发现了美洲大陆。哥伦布是第一个为了商业利益航海并达到美洲新大陆的人,他给美洲新大陆带去了移民统治者,也给美洲带来了几近灭顶之灾,为欧洲在全球建立殖民统治打开了潘朵拉盒的盖子。新大陆的发现,西班牙以利益而且是赤裸裸利己利益的商业模式,第一次开启了世界上"把抢劫作为国家唯一主导产业"的历史,从新大陆殖民地掠夺的金银使西班牙国家购买力直线上升,从此成为西欧强国和世界金融中心。
  17世纪欧洲现代科学的兴起和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建立了现代西方工业文明。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兴起,特别是以亚当·斯密的"理性经济人"假说的提出,劳动分工、自由竞争思想以及市场机制的发展,建立起以预设的个人主义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学理念,根本上改变了欧洲长期的落后状态。当然,"这里的个人主义并不是指研究个人发展,这不是'经济人'所关心的,而是一种个人占有主义,即私人占有的产权制度。这种个人主义的私人占有制度的预定,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中一个不变的核心,是各种经济学派别共同不变的出发点,从来都没有动摇过。"英国的工业革命通过分工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而科学的成果进一步使工业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英国乃至整个西欧经济的持续增长。"从1500年到1700年,英国人均收入几乎翻了一番。""在170-1820年之间,英国人口增长出现明显加速,英国人均收入增长要快于17世纪,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在18201913年问,英国的人均收入增长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快,大约为170-1820年期间的3倍。这个时期是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的一个新纪元。"
  战争掠夺是西方财富发展史上的显著特征。翻开欧洲列强财富发展历史,无一不是血迹斑斑的人类残酷的战争史,对世界的殖民性掠夺,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台。"1688~1815年期问,英国先后共卷入6次主要战争,共持续了63年。""英国之所以卷入这些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对全球商业霸权地位的追求。"西班牙、荷兰等强国对殖民地的掠夺无不如此。美国虽不是"一战"和"二战"的发动者,但在这两次战争中均大获利益。20世纪20年代一战之后,美国实际上已经取代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商业经济体,到了1913年,美国在技术水平上已经超越英国成为第一技术工业强国,但是,真正使美国取得世界霸权地位的是1945年二战之后,二战再次给美国带来经济发展巨大机会。以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和1947年10月签订关贸总协定为标志,美国占据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制高点,利用新的一轮技术革命,通过自由贸易机制,加快资本全球性扩张,实现了财富的爆炸性增长,以虚拟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和全球霸主地位得以建立。
  (三)世界大国衰落背后的文化因素
  中国衰落的文化因素。从公元1000年到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一直处于世界第一位置,在16世纪到18世纪"随着中国产品的输出,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这一时期,中国的商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白银大国,"1800年之前,中国当时吸纳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完全具备了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物质基础和货币条件,从而为发展工商业奠定基础。但是,中国没有利用这一优势发展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错失了一次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随着同期西班牙、荷兰等西欧商业帝国的兴起,特别是英国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在西欧发生了第一次科技浪潮,从此西方经济取得巨大进步,从1820年到1913年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西欧经济总量增加了4.5倍,而中国经济仅增加了大约5.0%(见表2)。期间,1842年、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及鸦片贸易,致使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到英国,中国则从马可波罗笔下的满是黄金、白银、珠宝、丝绸的东方富国一下子成了穷国。"1894-1895年中日之问的"甲午战争"清政府一次性"向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几次战败给予中国经济以致命打击,耗尽了中国的商业资本(白银),也大大拖延了中国发展工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可以说西方超越中国真正的分水岭就发生在19世纪,而思想根源在于中国闭关锁国招致落后和西方重商主义的兴起及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文化上向外用力的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为武器,巧取(不平等贸易)豪夺(战争赔偿、资源占有),加上日本的致命打击,惯于向内用力的中国既无招架之手段,亦无招架之功夫,更没有看见"有朋自远方来"!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