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经济学论文: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

来源: 2017-08-21 11:36

 内容 提要:本文对解释 中国 半个世纪以来地区收入差距演变的各种假说进行了归纳、 分析 与检验,同时提出并检验了2个主要假说和4个推论。使用弹性分析与条件收敛分析检验了人力与物质资本、农业生产结构、城乡差距、产业结构、产权结构、政府规模、 企业 规模、户口结构等多组解释变量对 经济 增长与收敛的 影响 ,并估计了其影响力。上述检验较好地验证了各种竞争性与互补性假说,以及本文提出的假说与推论。

 
  关键词:地区差距/收敛/经济增长
 
  本文为博士论文稿其中一章的压缩稿。感谢林毅夫老师、殷韦、李志、陶然、刘明兴、章奇、孙希芳、李永军以及北大经济 研究 中心学生讨论会其他参与人对文章的批评与建议。但文中疏漏概由本人承担。
 
  一、 文献 综述
 
  对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 问题 的研究,尤其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趋势,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献。与大量文献相对应的,是对中国地区收入差距问题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解释,本节将对现有的文献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Tsui(1991)发现,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中央政府作出了种种再分配努力,其缩小地区差别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Duncan和Tian(1999)针对1952-1995年间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产出和消费的地区差距在改革前后呈相反方向变动。他们提出的解释认为,产出的倒U 型曲线是由改革前后 工业 化的不同特征所决定的,改革以后实行外向型经济并推行民营化缩小了产出差距;而U 型省际消费差距的出现,则主要是因为中央政府对地区收入差距在不同时期的干预程度不同。改革以来,在产出差距缩小的同时,随着地方自主权扩大,中央政府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干预不力,使得消费差距扩大了。他们因而强调说,如果要缩小地区差距,则应该采用有效 方法 来加强政府转移支付。
 
  Chen和Feng(2000)的文章,对1978-1989年间中国29个省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他们发现中国区域的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呈现出了收敛的趋势,并且认为私有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Young (2000)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地区性保护政策是地区差距扩大的关键,因为地区性的市场保护会使本地企业的资源配置状况偏离本地的比较优势。
 
  蔡昉和都阳(2000)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上的差异是造成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Wang和Yao (2001)等也持类似观点。
 
  Lee (1995)、DayalGulati 和Husain(2000)的研究都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们认为不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后者对1978-1997年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投资、国有企业集中度和银行存贷比是决定经济增长与收敛的重要因素。
 
  王小鲁、樊纲(2004)考察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认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在经济 发展 水平方面,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都还在扩大。这主要是由于生产率的差别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流动所导致。资本的持续流动已经使地区间资本产出率的差别出现了缩小的趋势,但是生产率的地区差距还没有出现缩小的趋势。
 
  Li等人(1998)的文章则采用AugmentedSolowSwan模型来分析1978-1995年的数据,他们的结果也证实了条件收敛假说。他们估计条件收敛速度高达每年4.75%.同时,他们也注意到1990年以后收入的差距扩大了。他们认为,经济改革促进了各省分别朝着稳态水平收敛,却扩大了不同省份稳态水平的差距;但由于存在着绝对收敛,所以即使各省稳态差距扩大,总的来说也出现了收敛现象。
 
  Jian等人(1996)的文章对1978-1993年期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地区收入差距来源于沿海与内陆的收入差距拉大,而不是沿海内部、内陆内部的差距扩大。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中央政府给予沿海的特殊优惠政策造成的。他们的发现与Chen和FlEisher(1996)针对同样时期数据采用附加的Solow 增长模型进行分析的结论相似,即经济收敛条件于沿海位置。
 
  Demurger等人(2001)将数据扩展到1952-1998年,他们的实证研究可以说是针对1952年以来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研究当中迄今最为完整的分析。他们发现,在1952-1978年期间,省际收入差距主要是体现了高收入的京津沪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这是政府"重工业优先"
 
  与"城市偏向"的政策所导致的。改革以前,三大直辖市以及黑吉辽等工业重镇的收入水平位居全国排行榜前列。他们已经注意到政府为了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通过人为压低农产品价格、提高工业品价格为工业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在 农村 实行农业集体化等配套政策,其目的也是将农业剩余用于工业投资。这些政策都影响到地区收入差距与城乡差距。他们将改革以来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因素归结为两大类,即地理条件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FlEIsher和Chen(1997)也持有相似的观点。他们认为:第一,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不能全部归功于中央政府的优惠政策,沿海地区比较有利的地理条件对其快速发展同等重要;第二,虽然自1992年以来,政府对于内地外商直接投资(FDI )和国际贸易的管制明显放松,但是1996-1998年期间沿海与内地在优惠待遇方面的差别仍然很大,这导致了沿海、中部、西北、西南1%的差距。此外,他们还认为中国区别于美国经验的重大制度差异在于中国的户籍制度与国有银行体系。美国经验表明,人口从北部到东西海岸的逐步迁移对于美国国内的经济收敛至关重要。然而,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却成为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根据内生经济增长 理论 ,持续的技术创新会使投资回报率保持较高,所以资本并不会明显地从高工资地区流向低工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流动便是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最容易的办法。但是由于户籍制度,这种收敛的途径在中国并不存在。不仅如此,中国垄断的国有银行体系以及各种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也阻止了资本在地区间的流动。但是,他们并未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其实证检验的重点是地理条件和优惠政策。
 
  龚六堂、谢丹阳(2004)讨论了我国各省份之间的生产要素配置的有效性问题。他们发现,从1970-1989年,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的差异水平在缩小,从1989年起,边际生产率的差异水平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的差异从1970-1993年也在缩小,但是,从1994年开始,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的差异水平反而开始上升。
 
  而刘树成等(1994)、陆大道等(1997,2000)、胡鞍钢等(1995)、国家计委(1997)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1994)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都给出了百科全书式的解释,这些研究把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归结为经济发展起点低下、市场失效、政策失效、中央财力下降、工农差距与城乡差距扩大、不同发展模式等。①「其他对中国地区发展差距的解释还包括:林毅夫等(1998,2003)从发展战略的角度进行的解释;Zhang和Zou (1998);Jin 、Qian和Weingast(1999)从财政分权角度进行的解释;林燕平(2000)从产业结构、人口结构与 教育 水平角度进行的解释。」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