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经济学论文:外商投资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来源: 2017-08-21 18:34

  摘要:外商投资存在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可以用外商投资流量和存量分别加以度量,运用 中国 1984-2005年的数据进行计量 分析 的结论表明:1993年以前外商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非常显著,负的间接就业效应也很显著;1993年以后年外商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减小,负的间接就业效应也减弱。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外商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外商投资的间接就业效应

  2005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603.3亿美元,在外商投资 企业 就业的人数达到1245万人,约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4.55%,外商投资对中国就业的 影响 逐渐加大。笔者对外商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作了区分,并把外商投资的存量引入计量模型度量外商投资的间接就业效应。

  一、 文献 回顾

  Raveendra N. Bartera(1986)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表明,在一个资本缺乏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 发展 中国家,如果外商投资企业进入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在投资时又不带有技术转让,那么会导致东道国总体就业水平的下降。Edward F. Buffie(1993)把外商投资引入内生 经济 增长模型,他的结论表明,只有对外商投资企业征收足够高的税,外商投资才能起到带动国内投资和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否则对东道国的就业就有负效应。

  《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把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效应分为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外商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就是直接通过外商投资企业雇用的员工所产生的就业效应。影响直接就业效应的因素有:外商投资进入的方式、进入的行业以及外商投资的经营战略等。外商投资的间接就业效应,是指通过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消费、人员流动等相联系的方式,对东道国国内企业的就业产生的影响。间接就业效应通过以下三种渠道对东道国的就业产生影响:外商投资企业与东道国国内企业的前后连锁联系、竞争关系以及对东道国产业经济的促进作用等,因此外商投资的间接就业效应要通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是外商投资影响就业的长期方式。该报告强调,以上影响外商投资就业效应的因素都有可能对东道国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外商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可能较小,而且可能为负。

  实证方面的文献集中在对外商投资直接就业效应的计量分析上。江绮萍(2002)、曹小艳(2002)对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数量与每年的外商投资量作了计量分析,她们认为,1990年以前外商投资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高于1990年以后的就业吸纳能力。方小军(2002)的实证分析表明,外商投资对广东省的就业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外商投资量每增加1%,将带来0.123%的就业人数的增加。

  以上的分析表明,外商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同等重要,而且必须认真分析影响外商投资就业效应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但是, 目前 的实证 研究 只考虑了外商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没有把间接就业效应考虑在内。笔者把外商投资的存量引入计量模型,以求全面地反应外商投资的就业效应。

  二、分析外商投资就业效应的模型

  (一)外商投资对东道国总体就业影响的定量模型

  笔者采用于津平(2004)的基本模型假设,东道国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用资本和劳动生产同类产品,采用规模收益不变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d和Qf分别表示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出;Ad和Af分别为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技术。Ld和Lf分别为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投入。设总的劳动力需求为L,则L=Ld+Lf。Kd和Kf分别表示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存量。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来源于外国资本市场,利率为r*,国内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东道国国内资本市场,利率为r。假设东道国的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因此在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工资水平都为W。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条件,求出总的劳动力需求的表达式:

 

  (二)外商投资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效应的度量

  根据外商投资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的特点,引进与之相对应的外商投资流量和外商投资存量两种度量外商投资数量的方式。

  外商投资流量对就业的影响方式为新增加的外商投资直接增加了多少单位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其就业效应主要发生在外商投资企业内部。影响外商投资流量就业效应的因素主要是外商投资进入的方式、进入的行业和经营战略等短期因素,因此笔者把外商投资流量对就业的影响定义为外商投资流量的直接就业效应。

  在第三部分,笔者以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人数为因变量,以外商投资流量及其滞后变量为自变量,回归出外商投资流量的系数,定义为外商投资流量的直接就业效应。在第四部分,以全国城镇就业人数为因变量,外商投资流量作为其中的一个自变量,也回归出一个外商投资流量的系数,它度量的是外商投资流量对城镇总体就业的直接影响,把它定义为外商投资流量(对总体就业)的直接就业效应:

  外商投资存量山历年的外商投资流量按一定的比率折旧后加总起来,反映了东道国外商投资企业的总体生产规模与技术水平。影响外商投资存量就业效应的因素有:外商投资企业与东道国国内企业的前后连锁联系;外商投资企业与东道国国内企业的竞争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对东道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这些因素都与东道国外商投资企业的总体实力密切相关,因此,笔者把外商投资存量对就业的影响定义为外商投资存量的间接就业效应。

  三、外商投资流量直接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

  以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人数为因变量,考虑到外商投资在较长时期内都可能吸纳就业人员,把外商投资流量及其滞后变量都引入下面的模型:

 

  为了便于比较,将国内投资分为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等四类,分别回归出它们的直接就业效应,模型与(4)相类似。

  (二)数据说明

  样本的取值为1984-2005年,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集体企业是指城镇集体企业,不含乡村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包括城镇私营企业和城镇个体企业。

  (三)计量 方法 与结果

  用Almon提出的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以1993年为分界点,分段回归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除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之外,在1984-1993年期间各种类型投资的就业系数分别大于各自在1993-2005年期间的就业系数,这表明1993年以前各种类型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分别大于各自在1993年以后的直接就业效应。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大,通过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已经不能显著地推动就业的增长。在1993~2005年这段时期之内,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系数为负数-0.91212,这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大量工人下岗导致。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系数都是负数,其原因在于:(1)集体企业不断地私有化和变卖导致集体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2)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在1984-1993年这段时期之内,外商投资流量的就业系数为2.83377;而1993~2005年这段时期内,外商投资流量的就业系数下降为1.08050,下降了1倍多。1993年以后外商投资流量的就业效应下降的主要原因:(1)外资投资进入方式的转变。1993年以前,中国的投资多数是"绿地投资";1993年以后,以并购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外商投资越来越多,直接就业效应减弱。(2)外商投资类型的转变。1993年以前,中国吸引的外商投资以中小型的港澳台投资为主,约占中国外商投资总额的75%,这些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比较大,直接就业效应显著。1993年以后,中国吸引的外商投资主要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减少了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因此直接就业效应减弱。(3)外商投资进入行业的转变。1993年以前,外商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鞋类、 电子 元件、箱包、塑料、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行业,直接就业效应显著。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中国外商投资进入的行业主要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并不大,因此直接就业效应有所减弱。

  四、外商投资对 中国 总体就业 影响 的实证 分析

  (一)计量模型

  第t年的外商投资流量和存量分别用表示,其中表示从1979年起到t-1年的外商投资流量折旧后求和。把国内资本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存量,分别用表示。

  劳动力流动性的增强,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减少摩擦性失业。在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表现是 工业 化过程中农业从业人员的城镇化,笔者用城镇化水平代表劳动力的流动性引入计量模型。由于模型中有的变量具有时间趋势,存在谬误回归的可能性,但是对变量的Johansen协整检验表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在模型中不必剔除时间趋势,可以直接回归分析。计量模型如下:

 

 

  (二)数据说明

  L为城镇就业总人数;V为城镇化水平;W为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以平均工资折算指数折算到1990年的不变价格;R为一年期存款利率。用索洛余值法 计算 A和A,其中城镇的生产总值来源于历年的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外商投资 企业 的生产总值来源于《中国对外 经济 贸易白皮书2003》。把1978~1982年的外商投资量求和,作为1982年的外商投资资本存量,1983-2005年的外商投资资本存量,用上年的外商投资资本存量按10%的折旧后加上当年的外商固定资产投资。1984年的国内资本存量数据来源于张军(2002),把1984年的资本存量折算成1990年的不变价为25428.87亿元。城镇的资本存量用1984年的全国资本存量乘以城镇生产总值占全 社会 生产总值的比重。1984-2005年的城镇资本存量,用上年的资本存量按10%的折旧后加上当年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资本有关的各项数据,全部折算到1990的不变价格。1980~199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折算指数来源于张军等(2003);1991~2004年的折算指数来源于《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2006》,2005年的折算指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

  (三)计量 方法 与结果

  从1984-2005年的22年之中,中国经济 发展 经历了显著的结构变化,所以有必要对模型进行分段回归,笔者以1993年为分段点进行回归分析。笔者使用ARMA模型纠正序列相关,用Eviews软件计量出表2的结果。

 

 

  MA系数后面的括号内的数值是MA的阶数。除加有星号的变量外,其他变量的显著性都在90%以上。模型的R2和Adiust-R2都很高,接近于1;F检验值都很大,远远地大于显著性水平;D.W检验值基本接近于2,残差不存在白相关。因此,模型的模拟效果都非常好,可以进行结论的解释。

  (四)结论的解释

  1.利率R、工资W、城镇化水平V、国内固定资产投资l、国内资本存量TKa的系数。1993年以前,R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1993后R的系数为-109.8316,这是因为在中国利率由政府决定,利率反映的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如果经济出现过热,投资过多,政府提高利率以降低经济增长率,因此利率提高,投资减少,经济增长放慢,就业减少。1993年以前,工资水平W为-25.03591,表明中国的工资水平上升导致就业下降,这与工资上升就业下降的经济 理论 相符合。1993年以后,W的系数为0.697938,这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现了严峻的就业形势,城镇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增长非常缓慢,从1996~2005年的10年间,城镇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只增加了500元。1993年以前,城镇化水平V的系数是负数,这是由于1993年以前中国城镇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比较缓慢,就业的吸纳能力有限,因此来自 农村 的剩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的安置,给城镇就业带来了冲击,造成总体就业数量的下降。1993年以后,V的系数是正数,这是因为1993年以后中国工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增强了,促进了城镇就业的增长。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在1993年以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系数为负数。国内资本存量的系数,在1993年以前为8.245784,1993年以后为0.089300。这说明,1993年以前国内资本存量的增加对城镇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993年以后国内资本存量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不大,这也是由于中国人均资本存量不断提高造成的。

  2.生产技术比Af/Ad、外商投资流量Kf、外商投资存量TKf的系数。(1)在1993年以前,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的比值Af/Ad的系数为488.7920,而1993年以后变为-3.228219。这说明,与中国国内企业生产技术相比,外商投资企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在1993年以前并没有对中国的城镇就业造成挤出效应,而在1993年以后,对中国的城镇就业造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这是因为,1993年以前中国吸引的外商投资的技术水平不高,对国内企业的冲击不大;1993年以后,中国吸引的外商投资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对国内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2)在1993年以前外商投资流量的Kf系数为18.92750,1993年以后Kf的系数为0.119166。这表明,在1993年以前外商投资流量(对总体就业)的直接就业效应非常显著。1993年以后外商投资流量(对总体就业)的直接就业效应大幅度下降,系数的绝对值接近于零。笔者第二部分的实证结论也表明,外商投资流量的直接就业效应从1993年以前的2.83377下降到1993年以后的1.08050。因此,用两种方法得到一致的结论:1993年以后,外商投资流量的直接就业效应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由于1993年以后外商投资的类型、进入方式、进入行业的转变造成的。(3在1993以前,外商投资存量TKf的系数为-12.91391,1993年以后系数为-0.527034。这表明,外商投资存量的增加对中国城镇就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导致中国城镇就业的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在具有资金和生产技术优势的外商投资企业面前,中国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失去了市场份额,减小了就业机会。所以,虽然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在不断地增长,吸收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但是它对国内企业的就业有较强的挤出效应,挤出了更多的就业人员,因此总的间接就业效应为负,这与刘金钵等(2005)的 研究 结论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1993年以后外商投资存量系数的绝对值已经很小了,这表明外商投资存量对中国城镇就业的挤出效应是在不断地减少。这是因为,1993年以后,中国吸引的外商投资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技术溢出效应增强,外商投资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间接创造就业的能力有所增强。此外,中国国内企业逐步适应了外商投资企业带来的竞争,影响外商投资间接就业效应的消极因素逐步消除,因此外商投资对中国城镇就业的负的间接效应在逐步地减小。

  五、结论

  在1993年以前,中国吸引的外商投资主要以中小型的港澳台投资为主,技术水平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投资,因此外商投资流量的直接就业效应比较显著。但是这段时期的外商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没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而且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内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差,在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外商投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挤出效应比较显著,因此外商投资存量的负的间接就业效应比较显著。

  1993年以后,中国吸引的外商投资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大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投资,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下降,因此外向投资流量的直接就业效应显著地下降。但是外商投资的技术水平比较高,技术溢出效应增强,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间接创造就业的能力增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也有所提高,竞争能力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商投资存量的负的间接就业效应,因此,外商投资对中国城镇就业的负效应有所减弱。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