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浅析改革三十年我国企业赢利模式的转变
【摘要】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 企业 快速成长的三十年,企业每次大的调整与成长都与我国相关政策的出台息息相关。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企业赢利模式的转变历程,简要 分析 企业赢利趋向与对策,以促进我国企业构建可持续的赢利模式。
【关键词】企业赢利 模式 转变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大,国家的宏观调控正逐步由直接方式转向间接方式,从而使企业赢利的模式也逐步从依靠政府政策获利转向依靠市场规则获利。
一、我国企业赢利模式的演进
简要回顾一下我国企业赢利模式的四个 发展 阶段,将有助于加深对我国企业赢利模式 问题 的认识。
第一阶段:计划 经济 时期--计划主导下的生产赢利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我国企业赢利的主体集中于国有企业,企业赢利的模式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企业只要严格执行政府制定的产供销计划便可以获得基本确定的赢利,即企业的赢利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在政府计划中所处的地位,其次才是企业执行计划的能力。政府多派任务则企业可以多得,政府少派任务则企业即使多劳也未必能多得。在产供销三环节中,企业的重点是生产,采购和销售基本由计划确定。
第二阶段:市场化导入期--产品导向赢利模式。20世纪80年代到 90年代上半期,商品管制和价格管制逐步放开,企业赢利的主体开始向管理和市场能力较强的企业转移。虽然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此时期也有发展,但国有企业包括集体企业仍然占经济总量的80%以上。另外,由于 中国 经济在总体上仍处于短缺 时代 ,因此大部分中国企业的赢利增长并不困难,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加强自主采购和自主销售,但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产品产量仍是当时企业成功的关键。
第三阶段:市场化发展期与全球化导入期--市场导向赢利模式。起始标志事件是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与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在此期间,许多行业开始向非国有经济开放,中国经济出现了由国有、民营和外资多方共同推动的混合经济格局。经济总量在新生力量推动下快速增长,迅速改变了多数行业供不应求的格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阶段,衡量企业赢利模式成败的关键是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那些能够在高增长、高利润行业中通过快速投资、技术引进和大规模的市场营销占据有利地位的企业是此阶段的主要获利者。竞争的结果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占经济总量的80%左右逐步下降到50%左右,民营企业在一般竞争性产业中逐渐取得了领先地位,而跨国公司则开始加快市场进入,超越原有的港澳台资企业,成为外资企业的主体代表。
第四阶段:全球化发展期--基于比较优势的赢利模式。起始标志事件是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此后4年间,中国经济版图中初步形成了不同企业主体在不同产业中获利的初步格局。大部分国有企业在此阶段明确并实施了在高度竞争性产业中的战略性退出计划,政府转而集中发展带有垄断性的和事关国计民生产业中的重点企业。民营企业在房地产和一般制造业中完成了重要的资本积累和规模扩张,开始积极进军重化 工业 。跨国公司在其全球战略中正式确认了中国的战略性意义,并开始在当地采购、全球制造基地转移、当地研发、人才本地化等方面全面布局。在此阶段,企业获利的关键已经不再能以简单的要素加以归纳,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的企业都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赢利模式,不同赢利模式之间可以相互模仿的难度在加大,而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善于赢利的企业都在中国和全球市场复杂的博弈中找到了自身的特殊比较优势。
二、我国企业当前阶段赢利模式的总体危机
基于比较优势的赢利模式是我国企业赢利模式演进的最新阶段。在这种赢利模式支撑下取得成功的企业较之前三个阶段的成功企业已经体现了巨大的进步,但从深层次上分析这其中最主要的三种具体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暗含的危机。
1、具有国际比较成本优势的行业缺乏长期可持续赢利空间
这些产业主要包括纺织、服装、鞋、家具、机电产品等等。在这些产业领域中,中国企业,其中主要是民营企业,通过充分发挥中国的廉价成本优势,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公认的最具竞争力的市场地位。这一业务模式可能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但其赢利模式却很难持续,主要挑战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