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及其宏观调控
内容 提要: 经济 波动与宏观调控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宏观经济政策既是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原因,又是经济波动的治理工具。本文中笔者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相关性作了 分析 ,并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 宏观调控 特异性
经济的波动与循环是经济 发展 中的正常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经济的循环有良性循环与非良性循环之分。所谓良性循环,是指经济的上下波动以及物价的水平被限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总的经济态势比较平稳、均衡。所谓非良性循环,是指经济的上下波动超过了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经济运行大大偏离了均衡增长的轨道,而呈现出严重震荡、大起大落的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 问题 便是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找不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故而总是难免陷入"忽热忽冷、冷热交替"的怪圈。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 理论 界看法不一。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及其特异性分析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共经历了四个波动周期(其中第四次仍未完成,如图一)。这四次经济周期分别是:
第一次周期,从1978年开始到1984年结束,历时七年。此次周期的峰值出现在1984年,经济增长率为15.3%;波谷出现在1981年,经济增长率为4.4%;该次周期的平均增长率为9.43%,波幅为10.9个百分点。
第二次周期,从1985年至1987年,波长为三年。波峰为1985年,经济增长率为13.3%;波谷为1986年,经济增长率为8.5%;周期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07%,波幅为4.8个百分点。
第三次周期,从1988年开始至1992年,波长为五年。波峰为1992年,经济增长率为14%;波谷为1990年,经济增长率为3.9%;周期的平均增长率为8.36%,波幅为10.1个百分点。
第四次周期,从1993年开始至今。波峰为1993年,增长率为13.2%,波谷尚未出现,波幅至少为6.2个百分点(以1999年经济增长率为7% 计算 )。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经历的四次经济周期特征来看,我国历次经济波动都呈现出一种非良性循环特异性。具体表现为:
第一,周期波动次数频繁。改革开放短短20年间就出现了四次波动,平均每5年一次,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波动次数比较频繁。二战以来,美国共经历了5次经济周期,平均每次周期的持续时间为9.2年,约110个月。从1980年至今共经历三次波动周期,除第一次周期(1980年1月至1981年7月)波长较短外,后两个周期都很长。其中,第二个周期(从1981年7月到1991年9月)波长为110个月,约9.2年,第三个周期从1991年9月至今,已经延续了105个月,而且这一周期还将会延续一段时间①。韩国和 台湾 自80年代以来也都只经历了3次经济周期,平均波长为7年②。再看看与我国国情相近的印度,自1980年以来,印度仅经历2次经济周期,其中第一次从1980年至1992年,长达12年,第二次从1992年至今尚未结束③。
第二,周期振荡比较剧烈。四次周期,除第二次周期的振幅比较小(为4.8个百分点)外,其他三次周期的波幅都比较大,其中第一、三次周期的振幅都在10个百分点以上。第四次周期现在仍在继续的周期,但振幅至少不会低于6.2个百分点。而美国自1982年以来国内生产总体的增长率波动很小,经济的周期性特征逐渐淡化,尤其是1992年以来,经济增长率的变动幅度一直在3.9%~1.9%之间,增长率的平均数为2.86%,波幅仅为2个百分点,经济的运行是相当平稳的。
第三,在各次周期中,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年份多而上升的年份少。四次波动共20年中,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年份有14年,而经济增长率上升的年份仅6年,总的下降时间与扩张时间的比例为1:0.43。相比而言,美国在自1981年7月至今(1999年6月)的两次周期中,总的收缩时间为22个月(第一次16个月,第二次6个月),而总的扩张期却超过192个月(其中第一次为93个月,第二次已经超过99个月),总的收缩与扩张时间之比为1:8.73④。美国经济周期中的扩张期比我国要长得多。
第四,经济周期中物价波动的幅度很大。虽然,与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周期相比,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要平缓得多,但物价的波动却变得更加剧烈。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周期中,物价的波动幅度相当大。我国从1978年至1998年,通货膨胀率平均约为6.71%,其中最高值为21.7%,最低值为-1.5%,两者相差23.2个百分点。而美国自1982年至1991年,通货膨胀率平均为4.1%,最高值为6.2%,最低值为1.9%,二者仅差4.3个百分点;自1992年以来通货膨胀率则更是控制在3%以内。印度自1984年至1991年,通货膨胀率最高值为13.5%,最低值为6.1%,二者相差也仅为7.4个百分点。
二、波动的特异性与调控的特异性之间的相关性
哈伯勒在其著名的《繁荣与萧条》一书中,曾经对经济的周期波动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我们可以把经济体系比作一个钟摆或一个摇椅。这把摇椅从外面受到的刺激(冲力),即使极端地无 规律 ,也未尝不可以使它作相当有规律的摆动(此外,我们还可以想象,这把摇椅有一种机械装置,使它在没有外在力量的 影响 时也在摆动)。因此,我们在解释摇椅的动态时,对两种因素应加以区别:一种是摇椅自身的结构,还有一种是来自外界的刺激,前者是内生因素(endogenousfactor),后者是外生因素(exogenousfactor)。"⑤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从其形成的角度看,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经济体系本身的内在结构所产生的基本波;二是由经济体系之外的外生冲击作用于内生波动之上而产生的叠加波。外生因素是打破经济的稳定态势和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内生因素是稳定经济,使之规律性运动的力量。一般而言,外生因素或外部冲击主要包括: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结构、消费模式等的变化,战争,人口的变动,国际市场的变化等等。其中,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最重要的外生冲击。内生因素或内生变量主要包括: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人口结构,需求结构等。无论是外生因素,还是内生因素,都对经济波动的形态产生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之所以呈现出一种非良性循环特征,虽然与转型时期经济本身的波动性较强有关,但是,也与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本身运用不当紧密相关。
(一)外生冲击过强:猛放与急收交替进行。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次经济波动,我们很容易发现,经济的起伏波动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松紧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之所以比较剧烈,是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过猛,所产生的外部冲击过强不无关系的。可以说,在投资政策与货币政策上的猛放与急收是导致我国经济大起大落的一个主要根源。这主要体现在:(1)投资率的剧烈波动促成了经济的飓热与骤冷,其结果是,经济周期表现为短促的扩张期与慢长的衰退期相搭配的不良组合。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都是靠大量的投资来推动,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我国的投资率不仅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且也高于印度等与我国国情相近的发展 中国 家(见图二)。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也大大高于美国的波动幅度,并明显高于印度等国的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2)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剧烈变动引发了通货膨胀率的剧烈波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非常剧烈的(见图三),这种变动决定了这段时期我国的物价波动也是较为剧烈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物价增长率变动之间的相关性是很强的。一般而言,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同时或是一两年之后,通货膨胀率必然会上涨。从图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的异常变动是导致物价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1988年与1994年出现的两次物价异常上涨是与1987~1988年以及1992~1993年货币的超量投放直接相关的。
(二)政策本身对经济的稳定效果较差:熨平及减振效果不佳。
首先,产业政策的偏差导致经济结构调整不力,经济结构层次低,不合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内在根源在于固定资产的大规模更新和重置,因此,周期性波动一般以物质生产部门为主。第三产业由于本身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小,期投入产出中的物质因素比重小,受经济波动的冲击较小。而且,第三产业由于其容纳的劳动力数目较多,在经济衰退期可以吸纳物质生产部门失业的劳动力,从而成为稳定经济的一股内在力量。比如:美国在1948~1949年的衰退中,物质产品价值下降了138亿美元(以1982年美元计),而第三产业、服务业产值却上升了120亿美元;在1973~1975年的衰退中,物质产品价值下降了500亿美元,而服务业产值却上升了677亿美元;美国服务业的就业人口在战后的所有危机期间平均增长了2.1%,这些都是与物质产品部门恰恰相反的⑥。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政府在产业政策上重物质而轻劳务的思想,使我国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比较低。到1997年,我国经济中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4.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仅占总就业人口的26.4%。相比之下,美国早在1984年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已占总就业人数的70.5%;1985年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由于我国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比较低,因此第三产业对经济衰退的缓冲效果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其次,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经济的外向度不断提升,也使得我国经济更易受到国际经济周期波动传导效应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进出口的不断上涨,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和对外开放度的不断上升。到1995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40%,对外开放度已经达到25.3%,与同是人口资源大国的美国、巴西、印度等国相比,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和经济外向度都是最高的。由于经济的开放度和外向度的不断高,我国对世界市场和外国资本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强,从而,我国经济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的传导作用就越来越明显。此次亚洲 金融 危机对我国的国内需求及外贸出口的深刻影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