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中国经济进入新的转折期
摘 要 中国 经济 发展 如何走 科学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这两年学术界重点探讨的 问题 。通过对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能源、原材料问题,水、土地资源问题,对外贸易问题、国际收支问题的 研究 分析 ,提出构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节约型 社会
中国经济由过去单纯追求国内经济增长向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追求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阶段转换,这一阶段转换使中国的 工业 化和城市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必须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逐步解决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1 当前经济发展状况
今年以来,能源原材料价格一直在涨,铁矿石一次涨价70%,石油已经突破70美元 / 桶的大关,虽有所回落,但幅度很小,而老百姓最为关心基本生活用品,除住房价格上涨外,像汽车、彩电、电脑、手机、空调、冰箱等商品价格却有所下降,石油涨价带来石化、民航全行业亏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石油有可能突破80美元 / 桶的关口,甚至100美元 / 桶,而石油五年内降价的可能性又不大。原材料涨价产品降价,造成工业 企业 利润增长速度趋向于零,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转折期。
1.1 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1)能源、原材料问题
2003年,我国实现的GDP为1.4万亿美元,约占全世界4%,但为此消耗的各类资源估算为50亿吨,其中原油2.52亿吨(包括进口原油9 112万吨,进口成品油2 824万吨),消耗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石油进口依存度达35%,原煤15.79亿吨、铁矿石3亿吨、钢材2.71亿吨、氧化铝1 168万吨,水泥8.36亿吨,分别为世界消耗量的31%、30%、27%、25%、40%,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2004年,我国产煤19.6亿吨,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原油产量1.8亿吨,是世界第五产油国,而煤炭、石油增长潜力十分有限,中国煤炭消耗居世界第一,石油消耗居世界第二(包括进口原油1.44亿吨),能源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这几年来出现的"煤荒、电荒、油荒"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国主要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其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铝土矿、铜矿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42%、18%、7.3%,2002年,我国石油、铁矿石、铜和铝的国内资源保障程度分别只有69%、57.6% 、47.1%和56%,这三种矿产资源已严重依赖进口,而我国产业是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对能源和矿产资源旺盛的需求成为导致世界能源和矿产品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土地资源、水资源问题
中国有13亿人口,而耕地只有18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人均耕地水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紧张。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土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土地是沿海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珠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水资源量2 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目前 我国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m3,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约60多亿m3。水资源也是长期 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因素。
(3)对外贸易问题
我国经济越来越多依赖进出口,依赖国外市场,对国外市场依在度越来越大,一方面我国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和原材料,另一方面我国一大部分产品销售外国市场。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望接近15 000亿美元。2003年,我国约50%的铁矿石和氧化铝、60%铜矿石,34%的原油依赖进口。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总额占GDP比重)超过70%,而美国、日本这一比例都在20%左右,中国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中国经济对外高依存度长期不会改变。
(4)国际收支问题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投资引进国,累积引进投资6 000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年初已超过7 500亿美元加上香港,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国家,外汇储备以购买美国国债为主,这等于输出了大量短期资本,双顺差说明中国资源配量极不合理,同时贬值的美元也会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缩水,这也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2 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1)建立以节地、节水,综合治理为中心 内容 的农业生产体系,增强农业生产能力,适当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财政对农业农业投入的力度,建立国家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型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现阶段农业补贴的目标主要是以保障粮食(农业)安全为主,并以安全目标带动农民收入目标。补贴的力度只能是有重点的逐步增加补贴,即对重点品种(小麦、玉米、稻谷、大豆)、重点地区(粮食生产区)和重点人群(种粮农民)进行补贴。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积极发展小城镇,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为一元经济结构,积极疏导农民迁移城市,进城务工,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2)建立以节材、节能为中心内容的工业生产体系,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过程中,有更高技术含量、附加值更大、环境代价更小的产业发展起来,表现出更高的生产率和社会效益。发展高技术产业,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以提高整个经济的社会化水平。"十一五"规划有"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按降低20%的规划,平均每年要降低4.4%,通过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是能够达到的。因为在1980年到2000年20年里,我国GDP增长与能源消耗增长之比,平均为1:0.5左右,也就是用一番的能源消耗保证了两番的经济增长。"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多元化战略的主要内容。降低单位GDP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并实施多样化能源战略,既能降低经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3)建立以节约物流成本为中心内容的 交通 运输体系,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平均物流成本是10%,而中国平均物流成本则要高出一倍,达20%,中国企业要把20%的运营成本投入到和物流有关的事项中。沃顿商学院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推出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物流成本高的原因有二,一是物流企业过于分散, 应用 现代 流通技术的企业少,二是中国的高速公路网欠发达,道路尤其是高速公路不足,流通效率低。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适当限制汽车产业中的小轿车生产,尤其是大排量、高耗能的小轿车。
(4)建立以节约投资和节约能源为中心 内容 的 科学 技术体系,提高科学技术对 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彻底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主要取决于公民的整体素质(或人力资本水平)。技术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本的进步,技术的使用、创造和掌握都需要依靠人力资本。一个受过良好 教育 的个人更能适应新的环境,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更懂得如何针对新的环境对自己进行调整。把更多资源用于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 中国 经济置于可持续 发展 的基础上。
(5)建立以适度消费为中心内容的生活体系,中国经济 目前 的发展特点是资源消耗型,1953年至2000年,水资源占用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能源矿产消费以每年0.8%的速度递增,金属矿产以每年8.2%的速度递增。而到了重化 工业 阶段后,经济增长更是迫切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增长速度大于储量增长速度,全面建设节约型 社会 ,让节约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推动全民节约运动,提倡健康节约的生活方式,社会发展应该是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提出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模式,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的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 影响 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其基本行为准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和包装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是当今 时代 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 规律 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产业革命。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提高技术。其中,包括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 运输技术等。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强调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经济模式。
参考 文献
1 曹新.中国能源战略选择[J].新华文摘,2005
(7)
2 朱锦昌.缓解资源"瓶颈",坚持可持续发展 [J]. 理论 前沿,2005(6)
3 吕铁.缓解资源约束,促进产业发展[J].中国
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8)
4 金培.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
[J].中国工业经济,2005(4)
5 张岩贵.中国资源供给瓶颈与经济发展模式
的调整[J].南开经济 研究 ,2004(5)
6 裴少铭.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拐点[J].环球,
2005(14)
7 马晓河.我国离大规模反哺农业期还有差
距[J].瞭望,2005(35)
8 王梦奎.关于"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
目标的若干 问题 [J].管理世界,2005(2)
9 黄蕙.中国能源战略四大全新命题[J].瞭望,
2005(45)
10 黄庭满.中国发展进入高成本期[J].新华文
摘,2005(17)
11 裴少铭.中国经济未来突破口在哪里[J].环
球,2005(20)
12 苗俊杰.矿产资源缺口有多大[J].瞭望,
2005(28)
13 孙勇.从"空的世界到满的世界"-对循环
经济理论假设的思考[J].新华文摘,2005(3)
14 蔡守秋.论循环经济立法[J].新华文摘,
2005(11)
15 高辉清.循环经济与体制创新[J].新华文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