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CBE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突出的教学环节。本文借鉴加拿大的CEB实践教学模式,将应用型外贸人才的能力分成三个层次,按照不同层次的要求,构建了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结构。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去年,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公布了2010年中国大学"红黄绿牌"专业名单,其中"红牌"专业有20个,主要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属于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在亮起"红牌"的各专业中,就有目前报考较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际上,该专业不是社会不需要,而是要求太高。国际贸易业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语言、政治、法律、运输、保险等一系列的问题,它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很强的操作能力。目前,大多数外贸企业在选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不仅注重学历,更强调求职者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愿意承担培养和训练不具有操作技能的毕业生的任务,在招聘中倾向于录用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门槛。加之前几年该专业的报考火爆同样也造成了各个学校纷纷开设,导致培养人才过多,最终影响了就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须加强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外贸人才。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从我国高校的定位来看,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研究型人才,即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型人才,即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相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是:人才的能力培养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忽视对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对前沿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对于科研开发能力不作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重视实习和实践教学环节。因此,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抓好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最重要、最关键的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可以发现问题,并通过对所发现问题的分析、判断、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立足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能力、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能力、对国际贸易规则的领悟能力和对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综合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外贸活动。
二、CBE实践教学模式简介
加拿大的CBE(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基础,其最大特点就是不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出发,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出发点考虑课程开发,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而是围绕着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来设置学习课程,制定计划,教学管理,决定教学方法、步骤、内容及考核方式,从而保证学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较高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的融合在一起。
CBE实践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分析形成DACUM(课程开发Developing a curriculum)图表、学习包的开发、实践教学实施与管理、实践教学评价。其中核心是职业分析形成DACUM图表,具体做法是:由一批经验丰富的优秀从业人员将一个职业目标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分析,分别得出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最终形成一张DACUM表(罗列出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及说明,教学专家可根据DACUM表来确定教学单元或模块,若干个相关单元可组成一门课程,最后按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出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DACUM是一种较规范细致的方法,整个过程都力图保证职业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的实现。
三、国际贸易专业CBE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应用型外贸人才的能力要求
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按照"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将学生的能力分解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
1.基本技能。即胜任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是与一类学科相联系的能力。包括英语沟通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等。
2.专业技能。即胜任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是与专业相联系的能力。包括国际贸易谈判能力、外贸函电拟订能力、国际贸易合同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和审核能力、报关报检能力等。
3.综合能力。即胜任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与某几个专业相联系,是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训练学生应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训练。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创新能力等。
(二)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根据对应用型外贸人才的能力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相应分成三个模块(图1)。
图1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基本技能模块
这一模块涉及到的专业课知识较少,着重训练学生从事经济类相关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确立将来为第一线服务的意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通过英语听说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日常活动交流和简单的商务会话。通过统计学实验、计量经济学实验,使学生学会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掌握SPSS、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通过会计学实验,使学生在了解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掌握成本、费用、利润的计算,培养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和财务预测能力。通过市场营销实验,使学生充分体验企业从市场调查、竞争企业分析、营销战略制定到具体的营销战术的决策组织的全部过程,熟悉和了解各种市场调研预测工具的应用,从本质上提升营销决策和分析能力。最后,在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进行一次专业认识实习,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外贸企业、海关、装运码头等,也可邀请有外贸实践经验的实业界人士做报告,使学生对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外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外贸行业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以及我国的外贸形势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践认识。
2.专业技能模块
这一模块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围绕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开展,主要采用课内同步实训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常用的技术,要求学生在实践环境中能运用一项或几项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国际贸易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交易磋商阶段。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交易磋商能力。通过出口报价实训,使学生掌握进出口价格的构成要素,外贸商品的报价技能,不同贸易术语的报价转换,不同报价货币的报价转换。通过国际商务谈判实训,培养学生国际商务谈判的组织能力,国际商务谈判的策略和技巧,以及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基本礼仪。
第二阶段,合同签订阶段。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外贸合同的拟订能力。通过外贸合同拟订实训,包括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等合同条款的拟订,使学生掌握对外贸易合同中各条款拟订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外贸函电实训,使学生掌握对外贸易业务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及表达技能,培养和提高外贸业务工作能力。
第三阶段,合同履行阶段。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出口跟单能力与物流制单能力。通过单证操作实训,使学生熟悉进口商申请开立信用证的业务流程,掌握进口业务开证的相关技能,具备单证员的业务能力。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训,使学生掌握货物储存、运输、保险等业务操作能力,能胜任货代员的工作。通过报关报检实训,使学生掌握商品报关、商品检验、商品检疫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胜任报关员、报检员的工作。
3.综合能力模块
这一模块以实际或模拟实际对象为背景,采用校内(实验室)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在更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以形成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外贸模拟综合实验主要利用外贸模拟教学软件来完成,使学生对全部所学课程进行一次集中操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该实验以外贸企业的基本过程为主线,设置国际贸易环境的全景仿真,学生分别担任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银行等不同的角色,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强化主要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EPR沙盘模拟实验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展现和模拟体验不同的岗位,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训练管理技能,提升管理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树立共赢理念,磨炼商业决策敏感度,提升决策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现场实习,全面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系统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外贸活动中。通过毕业实习,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的一些具体问题。
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性训练,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毕业论文的撰写必须和毕业实习联系起来,结合实际选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外贸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个人的观点。
四、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保障
(一)建立高水平的实践课程教师队伍
配备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证。但是,就各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普遍都比较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因此不能很好地开展实践教学。针对这个问题,一是要注重人才的引进,特别是要引进"实践型"而不是"证书型"的双师型教师;二是要注重对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与企业合作,要求教师每个假期去企业实习,参加不同岗位的短期培训,不断提高和积累实践经验。
(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要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近年来,我国外贸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但规模普遍较小,从客观上看单个企业并不具备接受大量学生实习的能力。同时由于学生给外贸企业带来收益的能力暂时欠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外贸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意愿明显不足。此外,贸易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出于保守商业秘密的需要,重要的外贸业务一般也不让学生参与。基于这些因素,很多高校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校外实践基地。因此,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学校自身要努力探索"互利互惠"的合作方式,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使企业在合作中得到实质性的好处。此外,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立法来促进校企合作。
(三)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有一系列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使实践教学得到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一方面要完善各类教学文件,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实习报告、实践记录、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等。另一方面对实践教学实施全过程管理,如建立督导随机听课检查制度,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及教学纪律等进行检查;教研室详细了解、检查和掌握实践教学的运行进展情况;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以问卷、调研等形式,收集企业、学生、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及意见,对后续实践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