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高等农业院校《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国际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对既精通对外贸易知识又能够熟练使用英语的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目前对外贸易业务操作的适应性较差。这就要求《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师改变传统的单向传递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就业要求,因此本文力求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1 《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内容更加接近于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际贸易业务的真实情况,从而一方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后对对外贸易业务的适应性更强。
1.1 激发学生对《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在此方法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递,不积极动脑思考,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求学生遵循角色扮演的原则,充当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买方或卖方的角色,面对对外贸易实际经营与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运用所掌握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参与案例讨论,了解实际的对外贸易业务的基本运作流程,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检验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工具,但《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工具解决对外贸易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教学是要与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进行完美的结合,而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案例教学法可以检验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能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比单纯的"注入式"教学法得到的知识更加牢固。
1.3 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在《国际贸易》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参与案例讨论之前,要写简要的发言提纲;在案例讨论之后,要写出本案例的分析报告,其文字表达能力在写作中逐渐得到提高。实际上,案例讨论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劝说、聆听等与人们沟通的技巧,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的局限性
《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增强学生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1 耗时费力
案例教学要耗费教师和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是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案例教学的准备,主要涉及准备案例(选择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案例)、学生分组(把学习较好和活跃的同学与不太活跃的同学搭配在一起)和制定讨论计划等三个方面。其次是学生也要进行精心的准备,主要是案例预读,包括研读案例和阅读参考书。案例教学的效果则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耗费的时间相对于"注入式"教学来说更多,如果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不积极主动参与的话,就会打击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2.2 案例教学效果难以控制
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案例教学从案例选择到课堂组织案例教学都是一种挑战。教师对案例研讨内容的深入了解和认知准备、案例的选择以及案例对理论知识的使用程度等都十分重要,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很好地把握。对于那些从教时间短且对课程内容掌握不深入的教师来讲,案例教学的效果不见得好过"注入式"教学的效果。由于案例教学的开放性,使得案例教学的评估容易变得主观化。
2.3 案例资源及材料获得性差
对于《国际贸易》的教学内容来说,要想搞好案例教学,应该有一套完整地从建立贸易关系开始到交易合同履行完毕后所涉及的所有的书面材料,最好这些材料是一笔交易的,交易标的物又是学生所熟悉的商品,但是一般的贸易公司或是由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是不愿意把这些书面材料无偿地给一个教师,除非你与这个公司或企业的某个个人有关系。即使是找不到这样的真实的贸易资料,能找到空白的这些单据和合同的文本也是好的,实际上,空白的书面资料也是不容易得到,教师要到各个相关的部门去索取,人家还不一定愿意给。
2.4 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适应性差
由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的长期使用,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适应案例教学。实际上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得出的认识很可能是"过度概括化"的认识,因此案例教学只能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很不稳定的,有的学生嫌理论课枯燥无味,在案例教学中,也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仅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还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
3 克服《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局限性的建议
案例教学的局限性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选择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案例资料
案例的种类很多,一般针对本科生,国际贸易的案例主要从三个方面设置:一是综合性的案例,一次真实地、完整的交易过程,从买卖双方建立贸易关系开始,到交易合同的履行,买方取得货物,卖方取得货款,让学生对国际贸易交易过程有所了解,以深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二是对实际案例中的各种复杂、灵活的做法,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论证,以说明这些做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三是给定一些特定的对外贸易案例,让学生按照有关的国际规则、惯例和相关的国际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方案。以上三方面的案例,可以安排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阶段使用,要做到既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3.2 科学组织案例教学
授课教师在上课前对要使用的案例进行精心地准备,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地讨论,教师对案例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课后要求学生认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要成功地开展案例教学,授课教师需要对整个案例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组织。案例应提前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预习;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授课教师作一些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写出发言提纲,为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案例分析的讨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案例讨论结束之后,要求学生按小组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达到利用案例教学巩固理论知识的效果。
3.3 教师参与案例讨论的程度要适当
课堂上案例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性环节,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平等自由讨论的案例教学环境。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案例分析的听众,利用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其次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要注意听学生发言,做到学生的讨论是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的,如有偏差,必要时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如重新把讨论集中到某些被忽略的关键问题上,或指出某些敏感的因素,或鼓励大家认真分析某个学生分析的前提假设,或在小组里的大部分同学都不以为然的时候赞同某个人的意见引起讨论等等。
3.4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由于在高等农业院校的本科教学中案例教学并不普遍,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例教学的特点、作用和教学安排,让学生对案例教学有充分的认识,明确告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另外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因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课堂上踊跃发言是搞好《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的关键。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引导,选一些平时爱钻研的学生当小组的组长并重点发言,另一方面通过分数这一常规的"指挥棒"来激发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因此,检查并审批学生课前准备的为案例分析与讨论时所使用的发言提纲,是教师必须做的工作,也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实践表明凡在上课前对案例分析材料进行预习并撰写发言提纲的学生,课堂讨论时就比较活跃,对问题探讨也显得比较深入、系统,案例教学的效果也让教师与学生满意。
3.5 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由于各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和国贸易组织机构的对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新变化,使得《国际贸易》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要注重案例的针对性、启发性和客观实践性,必然要求授课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国际贸易理论水平,还要具有相当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对国际贸易实践问题及国际贸易的新发展更应给予高度的关注,这样才能使所选的案例具有客观现实性,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寻求更多的背景资料,联想到更多的观点,为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提高教师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案例教学的水平。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