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活动的迅猛发展和国际贸易人才的迫切需求,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也都开设了国际贸易这个专业。然而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课程,多数教师由于个人的习惯和兴趣,也可能由于课堂与社会脱节,往往喜欢多讲理论少讲实务,而中职教育要围绕就业这个导向,面向实际,应对具体的对外贸易岗位,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并兼顾培养学生随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能力。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了不断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该课程为中职生的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创新教育服务,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国际贸易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2、国际贸易职业道德。国际贸易职业道德对于国际贸易人员起着思想准绳的作用。无论是专业外贸公司或其他企业中的外贸从业人员,都应当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国际贸易操作规范与国际贸易职业道德规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教育,应当将国际贸易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国际贸易操作规范的教育放在同等地位。
4、国际贸易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是社会对现代国际贸易毕业生较为普遍的评价。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对国际贸易工作更是缺乏感性认识。虽说国际贸易学生一般都要求有一定的实习期,然而很多学校的实习流于形式,并未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1、教学中心存在偏差,重理论、轻实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际贸易课程理论与实务的比重上,往往多讲理论少讲实务,尤其是多讲纯理论性的知识,使实际授课的内容与计划不符;二是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总体教学上,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却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模拟环境,进行进出口业务的模拟操作,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3、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将启发式教学实施到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时隐时现,没有很好地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反映,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理论性太强,实际应用少,教学过程不够生动,学起来枯燥乏味,兴趣不浓。
5、在考核方式上,手段过于呆板和单一,没有真正发挥出考试的作用。
三、改革方案的探讨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握学生的市场定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重视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运用,加大情境教学的力度。
3、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
4、教学过程注重实务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5、加强模拟操作联系,巩固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强调 "一体化"的教学思路。
6、重视人文教育,改进考核方式。
总之,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我们始终以培养高素质的外贸操作人才为宗旨,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模式,给学生更多地参与机会,把实践教学作为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素质训练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动脑思考不同的国际贸易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积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