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经济学论文: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2017-08-24 18:23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 
  关于就业能力的内涵,各国的理解略有不同。在国外,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英国的Beverridge,其目的是用来判别雇佣劳动者的标准。国际劳工组织把就业能力界定为"个人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则把就业能力界定为获得工作的能力以及在企业中取得进步并发挥自我潜能,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做出贡献的能力。美国劳工部把就业能力分为基础性技能和工作性技能两大类。英国教育与就业部指出就业能力包括传统智力技能、核心技能、拥有市场价值的个人特性和掌握企业如何运营的知识。加拿大会议委员会认为就业能力包括基本技能、个人管理技能和团队技能。 
  在国内,关于就业能力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构成要素和层次方面。郑晓明(2003)认为就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谢志远(2005)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王霆(2006)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技能本身,包括态度、个性等可变化的核心能力群,可具体归纳为劳动者满足就业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三大要素。关于就业能力的内涵,本文赞同郑晓明的观点。 
  二、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地方高校是指省(直辖市、自治区)属高校和省直属市(地区、州)属高等院校。相比于部(委)属高校,地方高校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在服务方向,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为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国地方高校数量大,专业丰富多彩,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就业能力要求。为了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每一专业的学生都应掌握该专业所要求的特定就业能力。那么,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生应该需要具备哪些就业能力呢?根据地方高校服务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本人认为,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就业能力: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文化知识 
  专业文化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国际贸易专业文化知识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其一是一般通识知识,主要包括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其二是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等方面的知识;其三为专业核心知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商法、国际营销、外贸英语函电、报关报检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外贸单证制作、国际商务谈判等方面的知识。 
  (二)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技能 
  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技能主要包含8个方面:(1)表达沟通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较强的文字组织、书写、表达能力;有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即口齿伶俐、表述问题明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2)人际交往的能力,要求国际贸易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与相关部门的良好关系,处理好与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当地政府、海关、商检等部门的关系,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3)开拓创新能力,要求国际贸易工作人员要头脑清醒、思维敏锐,时刻注意国际贸易信息,抓住商机,大胆创新,出奇制胜。(4)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并有效地协调起来,包括协调关系和善于用人等等。从近几年地方高校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看,大学毕业生中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用人单位的首选对象,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5)决策能力,是指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在业务洽谈面临多项选择时能及时、果断地作出最佳选择的一种能力。(6)外语应用能力,要求国际贸易工作人员能熟练地直接运用外语与外商进行交谈、起草和阅读往来磋商函电、拟制合同等。(7)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对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和EDI系统的使用能力,比如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单据的起草、录入,对国际贸易业务进行微机化管理等。(8)团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是人的社会属性在当今企业和其他各社会团体的重要体现。当一个人的个人能力与其团队合作能力发生冲突时,企业或公司更看重的会是后者。 
  (三)国际贸易专业的技术技能 
  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技能主要包含8个方面:(1)国际市场调研能力。国际贸易人员要掌握国际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具备国际市场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和国际市场预测、决策的能力。(2)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应能够通过市场调查分析确定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然后制定营销策略,提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的认知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3)成本核算能力。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要能够计算出口总成本、出口外汇净收入、出口盈亏率、出口换汇成本等指标,合理对外报价。(4)商务谈判能力。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应有较高的谈判技巧和谈判驾驭能力,能够很好地把握和处理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等各磋商环节中的各种问题。(5)报关、报检能力,即通晓海关报关报检业务程序,熟悉海关法规和通关的规则制度,能准确地判断进出口商品所属税则类别,能独立填写进出口货物海关报关单、报检单,核算各种税收。(6)出口制单结汇、进口审单能力。国贸工作业务人员要熟练掌握进出口交易中应提交的信用证、装箱单、提单、保险单、汇票、产地证书等各种单据种类,每种单据的内容和具体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制单、填单、审单,办理议付。(7)跟单能力。即熟悉国际贸易流程和模式,有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刻苦的工作精神;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相关单证审核能力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8)国际货款结算能力。即熟悉汇付、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等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支付方式的业务流程和运行程序,根据货物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支付方式来及时、安全地进行货款的结算。

(四)个人素质能力 
  个人素质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敬业。从事国际贸易就意味着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甚至节假日的时候也不能休息,而且经常出差在外,非常辛苦。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是做不好国际贸易的。(2)耐心。外贸行业中开展一笔业务,从交易磋商开始,到签订合同直至合同履行完毕,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这就要求业务人员要有耐心,认真负责,切实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3)自信。这一点最重要,在对外贸易中,很多潜在的客户,都是要在很长的时间里才转变为真正的客户。(4)身体素质。国际贸易专业人员经常进行户外工作,因而要有健康的体魄,有活力,能吃苦耐劳。 
  三、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从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来看,影响其就业能力的因素比较多,但综合起来,可概括为学校因素、学生因素、政府因素和企业因素四个方面。 
  (一)学校因素 
  1.专业定位。专业定位就是准确把握专业特色,确定服务面向、培养目标及任务,它体现的是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管理理念和策略,对专业未来发展等具有引领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专业定位,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地方学校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师资条件、生源、办学设施、办学经费等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其中主要包括专业服务方向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专业特色定位等。作为地方高校来说,国际贸易专业定位应以教学为主,研究与服务为辅,专业口径与人才培养规格适当,专业特色明显,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地方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外贸应用型人才,主动协助地方解决涉外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就是专业所要开设的全部课程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是本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整个知识体系,也就是学生学什么知识的问题。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专业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题和专业选修课程等课程结构,也可以分成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结构。课程结构在很大包括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未来的事业发展。因此,课程设置要结构合理,比例适当,内容难度适中。课程太多、内容太难,就会出现泛而不专,学而不透等不良情况;反之,课程太少、内容太浅,就会出现偏而不全,用而不够等现象,其结果都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3.培养模式。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目前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培养模式不科学。一方面,从讲课的内容来说,理论教学太多,实验、实践教学偏少,不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育,从而导致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从课程教学的方法看,目前大多数教师上课还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一些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式、启发式及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很少采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课程考核方式。为了检验学生对某一课程学习后的掌握情况,学校都会对该课程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封闭式的试卷考试、开放式的动手操作、实验设计、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但考核方式不同,对促使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差别会很大。对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考核,如国际贸易课程考试,采用试卷考试效果要好,有利于促使学生掌握好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为国际贸易实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如果是国际贸易实务、报关报检实务采用开放式的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因此,每门课程的考核,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分别采取针对性的考核方式。 
  5.学校的就业指导。大学生尚未走向社会,就业观念不全面,对就业信息不了解,对就业能力缺乏自信,对求职就业感到茫然甚至恐惧。因此,在校期间,学校需要对大学生进行适度的就业指导。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总体情况看,低层次和一般化的基本服务进展较大,高层次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严重不足,认识也远远没有到位。为了迅速提高学校就业服务与指导水平,地方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对就业环节帮助、需求信息提供政策制度指导、求职技巧指导、职业心理辅导、择业决策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和综合素质塑造等各方面进行梳理和强化。 
  (二)学生因素 
  1.未来就业规划。未来就业规划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整合自我经历基础上形成的职业志向和愿望,是对个人未来职业的自我定义。大学生在就业规划形成过程中,会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统筹思考,形成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及职业发展的理想和目标,构建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或明确就业目标。明确这一规划的大学生就会在自己的职业理想基础上,认真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寻求工作的机会,通过成功就业来实现就业的目标和愿望。因此,从大学新生一进校就引导学生好设计好未来的就业规划。 
  2.专业背景。专业背景是指毕业学校品牌、知名度、声誉度及专业特色情况,如代表我国最高水平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985、211高校等。在当今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面对同等能力水平的求职学生,学生的专业背景对求职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地方高校既不是国家一流大学,也很少是985、211高校,从专业背景来说,学生在求职就业方面处于一种劣势。因此,为了弥补自己的专业背景不足,地方高校国家贸易专业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专业动手能力优势,在专业应用上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 
  3.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人力资本的核心要素。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上文已分析过,在此不再阐述。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看,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要找到和保持一个好的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专业技能更为重要。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大多只能被迫从事一些没有技能的简单劳动。 
  4.学生基本素质。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是指学生在学校和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一般社会资本能力和个性品质,比如,前者包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后者具有的诚实、热情、责任心自信心和适应性等。其中,社会资本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赢得资源以及在职业生涯中得到帮助。因此,良好的社会资本素质对于大学生成功就业和保持就业具有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是大学生实现就业动机的关键要素。         

(三)政府因素 
  1.经济形势。国家的经济形势与大学生就业状况密切相关。经济形势向好,就业机会增多,有助于大学生就业;相反,经济形势趋淡,市场萧条,企业减产减员,就业机会减少,大学生就业难度变大。作为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来讲,目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萧条,国际市场疲软,出口减少,国家采取了以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措施,这自然而然地导致了各类涉外企业减少了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
  2.招生规模。经济形势因素从人才需求方面影响大学生就业,招生规模是从人才供给角度影响大学生就业情况。在一定的人才需求情况下,人才供给越多,人才过剩现象就越严重,求职就业就越困难。随着我国高校的进一步扩招,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招生规模也在急剧扩大,远远超过了各类涉外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再加上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就更使得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3.就业政策。就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现实中劳动者就业问题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方案及措施。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就业政策,如鼓励大学生报考国家公务员,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等。这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政策影响大学生就业行为选择,二是就业政策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三是就业政策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四)企业因素 
  1.用人规模。用人规模是指企业用多少人的问题。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在企业,特别是涉外企业。因此,企业的用人规模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规模。衡量企业的用人规模,一是看企业个数的总数量,企业数量越大,员工需求就越多,大学生就业规模就越大,反之,就越少;二是看单个企业的用人数量,在企业总个数一定的前提下,单个企业的用人人数越多,企业总体用人数量也越大,大学生就业人数也会相应增加,反之,就会相应减少。 
  2.用人制度。用人制度是指企业使用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利用人才的问题。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用人原则和用人标准。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不管有多高,如果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求职过程中都会被企业拒之门外。因此,地方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了解企业的用人制度,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培养合格人才。只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3.学校实习基地的提供。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级应用型人才,最突出的特色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就要有相应的实验、实训场地和实习基地相配套。学生的专业实验、实训场地,地方高校一般都能提供,但专业实习基地地方高校几乎没有,只能求助于校外企业和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因此,企业能否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充分的实习基地,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进而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也产生决定性影响。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