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BA圈子的五大不稳定因素
导读:
MBA,英语全称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中文译为“工商管理硕士”。从1902年美国人开办这个项目到今天,MBA已渐渐发展成高薪、高素质和高潜力经理人的代名词,而且,这一发展趋势已被全球化。然而,在德国,MBA又有着怎么样的前途呢?
在隔洋相望的德国,MBA这一迟到的教育产业的发展已不能仅仅用“飞速”来形容,可以说,它的异军突起已经到了难以驾驭的地步。自1988年慕尼黑的首个MBA项目至今,德国现有100家教育机构提供近250种MBA课程,每年向社会招纳的学生人数达6000人。有足够的需求,更有足够的供应,似乎这个市场应该运作得很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德国邮政负责管理层培训的约阿希姆・凯泽尔表示,大多数人并不明白所谓的MBA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为此,教育咨询师克朗总结了MBA的五大不稳定因素:
一、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德国大多数MBA项目的收费在6000至1.8万欧元不等,而且学费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可现实是,并不是所有付了学费读出MBA的人均可获得预期的成功。法兰克福歌德商学院的瓦伦伯格教授引用了一项企业调查的结果:在那些攻读了MBA课程的职员中,只有12%能够获得加薪的机会。此外,由于高昂的师资费用,也并不是所有的办学机构均可从中获利,但因为MBA的光环效应,没有哪家商学院愿意放弃开MBA课程的机会。
二、选择过多,分类不明。在“工商管理硕士”这个概念下,社会中存在形形色色、使人眼花缭乱的“相关产品”。一方面有为二、三级经理准备的、旨在培养执行能力的“白金课程”,另一方面,那些刚过了事业起步期、急于想要有进一步发展的职场新手也有相应的MBA课程。此外,课程中既有笼统的、为未来的“总经理”度身定制的综合课程,也有专业领域指向性很强的项目。然而报名的职员在选择时很难在众多课程中挑选到适合自己的。
三、质量认证无统一标准。认证机构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透明度、可比性和质量。可是,一旦这样的认证机构铺天盖地,它们也就失去了原本存在的意义。在德国,你会发现诸如AQAS、ASIIN、ACQUIN、AMBA、AACSB或者ZEVA和FIBAA让你一头雾水的缩写。这些便是各大认证机构的名称。其中,FIBAA规定了在德国、奥地利、瑞士三个国家MBA课程开设的最低标准,而AACBA和AMBA则是来自英美国家的认证机构,它们约束着全世界所有开办MBA课程的机构和学校,标准较为严格。然而它们中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供人参考,究竟这些认证机构评价了哪些方面的因素,对你报名MBA又有什么参考意义呢?
四、鱼龙混杂,质量难保。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在MBA的市场上,必定存在着害群之马。一位观察MBA产业长达15年的德国女记者,就抓了海德堡一家MBA机构的“典型”:这个项目名为“药学MBA”,课程的学费为2500欧元,只需花费三天的时间。难道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即可把自己提升为经理人吗?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会认为,办学机构的资格水平比学员的支付能力更重要。
五、难以被企业接受。假如公司的人事部门愿意花钱让你参加MBA课程,以便迎接新项目的挑战,那么你的培训就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然而,很多情况下,许多企业的人事部门对此并非那么积极。据调查,许多公司的职工,尤其是在大型企业,他们攻读MBA课程大多都不向其他人公开。同时,许多人事经理都认为,为了培养管理能力而去读什么MBA是毫无意义的。
即使存在着这么多不稳定的因素,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把自己的业余时间贡献给了MBA课程。当然提升个人能力的愿望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有关专家提醒,各位有志之士,在MBA已市场化的今天,选择课程之前应准确把握个人的发展意愿,切莫盲目相信广告和那些多如牛毛的认证机构,这样才能将自己培养成一个真正的“工商管理硕士”。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