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9年行政学参考资料(二)

来源: 2019-05-24 18:32

  第二章 行政职能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从运行过程的角度来划分,行政职能可以分为():

  A.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B.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与社会服务职能

  C.决策、组织、协调与控制职能 D.高、中、低层职能

  2.面对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这种现象可以用政府职能的()来解释。

  A.多样性 B.动态性 C.执行性 D.阶级性

  3.当美军攻打伊拉克时,萨达姆政府领导本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抗击。从政府职能的角度看,这种行为属于()。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教育职能D.社会服务职能

  4.下列政府职能中,属于社会服务职能的是:

  A.政府集中若干资源进行特大项目建设

  B.政府提高民主监督程序,提高政府的公开性和民主性

  C.政府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和规划,并负责实施

  D.政府开展对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5.通过(),组织可以收到个人活动所不能达到的结果,即通常所说的“1+1>2”的效应。

  A.决策职能 B.组织职能 C.协调职能 D.控制职能

  6.下列政府活动中,属于组织职能范畴的是()。

  A.根据客观实际资料,确定行政目标和任务,并具体设计出实现目标的方案、步 骤、方法

  B.确立控制标准、获取偏差信息、采取措施进行调节和实行有效监督

  C.在行政机关内部进行管理职权的划分,以及进行人员的选拔、调配、培训和考 核

  D.调整不同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必 要的冲突和能量消耗

  7.提出了有名的“POSDCO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的七项管理职能论的学者是()。

  A.法约尔 B.泰勒 C.韦伯 D.古立克

  8.行政职能的界定与行政组织体系的设置与改革的关系是()。

  A.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组织体系的设计以科学界定职能为前提

  B.前者应以后者为依据,即根据组织设置安排职能

  C.二者在逻辑上没有先后

  D.二者互相独立,没有必然联系

  9.从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历史来看,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极端强化,而社会管理职能相对微弱的时期是()。

  A.前资本主义时期 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D.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10.下列政府行为中,()最能代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府职能特征。

  A.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职能仅限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狭窄范围内

  B.由政府积极、全面干预经济和社会,比如提供社会保障和失业救济

  C.利用政府弥补市场的缺陷,同时利用市场来引导政府

  D.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11.提出全面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论的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 C.瓦格纳 D.查尔斯・沃尔斯

  12.“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即随着高度的社会发展,政府的活动必将随之增加的法则,又可以称之为()。

  A.瓦格纳法则 B.彼得原理 C.帕森斯定律 D.阿罗不可能定理

  13.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以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就业、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城市社区建设,从政府职能关系的改革来看,这种做法是()。

  A.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C.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D.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4.在政府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职能手段中,应占主导地位的是 ()。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强制手段

  15.从世界各国来看,政府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增加,比如 1992 年美国政府的总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0O,到 1997年增至 23%。这一现象说明了政府职能发展的()趋势。

  A.行政职能不断扩大的趋势 B.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相对减弱

  C.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社会化 D.政治职能中的民主职能的强化

  (二)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

  2.控制职能

  3.组织职能

  4.文化教育职能

  5.社会服务职能

  (三)简述题

  1.简述我国行政职能体系的基本构成。

  2.从职能关系转变的角度,简述如何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3.简述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

  4,简述西方国家行政职能发展的趋势。

  (四)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正文]

  深圳“行政三分改革”

  2003年1月,深圳推出“行政三分制” 改革。其做法是,按照决策、执行和监督三项管理职能相对分离、制约和协调的原则对现有政府部门进行重组。重组的过程中按照大行业、大系统组建几个决策部门。然后在这些决策部门涉及的范围之内,组建专业化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重组基本是按照专务、专责、专管的模式进行。监察局和审计局将作为监督部门直属市长管辖。

  比如作为试点单位之―深圳市交通局,重组前市交通局下面每个区还有一个交通分局,区分局的机构设置和市局基本上下对口,每一个分局什么业务都有,五脏俱全。市交通局既制定政策又负责监督执行。实行“行政三分制”后,根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公安局在南堡、新桥等地率先试点治安防范招标。欧海地处温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情况复杂,加上随着瓯海近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的社会管理机制和行政强制手段等治安防范措施时常得不到有效落实。为此,海公安机关决定借鉴市场经济中企业及生产领域承包经营的做法和经验,将市场经济机制引入治安防范工作中,在经济发达而治安较为混乱的南堡村和新桥中心住宅区二至3组开展治安防范承包模式试点。

  治安防范招标承包模式是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公安机关的管理指导下,采取多种形式筹集治安防范承包基金,并将治安防范任务以招标的形式由社区居民竞标承包,由中标人组织人员开展巡防工作的新的治安防范工作模式。

  案例思考:试从行政职能转变的角度,对上述现象作出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提示:A是从性质上划分。B.是从具体领域上划分。D.是从层次上划分。

  2、B. 提示:动态性的核心就是行政职能随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表现为回应性。

  3、A. 提示:政治职能的核心在于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抵御外敌入侵即包含其中,属于专政职能。

  4、D. 提示:A属于经济职能。B属于政治职能中的民主职能。C属于文化教育职能。

  5、C. 提示:A是决策职能。B是控制职能。D是协调职能。

  7、D.对 提示:A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B.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C是理性官僚制的奠基人。

  8、A。

  9、A。

  10、B。提示:A、D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特征。C是当代资本主义时期的特征。

  11、B。提示:A提出“守夜人” 的职能论。C提出政府职能的瓦格纳法则。D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12、A。

  13、A。

  14、C。

  15、A。

  (二)名词解释

  1.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它在本质上是国家权力的执行,即通过实施行政行为实现国家行政权。

  2.行政管理的控制职能是依据行政计划标准,来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行政目标和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3.组织职能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既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通过建立行政组织机构,确定职位、职责和职权,协调相互关系,从而将组织内部的各个要素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财。物得到最合理的使用。

  4.文化教育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

  5.社会服务职能是指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搞好社会保障,搞好诸如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城市规划、旅游娱乐以及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待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三)简述题

  1.行政职能体系包括基本职能和运行职能两类。

  (1)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四项职能。

  (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可概括为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2.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质上是权力配置关系和利益关系,也是一种法律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必须在合理划分事权、财权的基础上,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关系,并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

  在具体内容上,就是指各级政府之间的合理分权,把过分集中于上级政府的权力下放给下级政府,做到权、责、利相一致;在指导原则上,就是既要维护国家政令的统一,防止地方割据,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又要保证地方、基层能够因地制宜,有利于调动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人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种种利益矛盾。对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作为上级必须考虑到上级与下级。中央与地方的两方面的积极性,必须从总体上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作为下级必须懂得顾全大局、服从命令听指挥。必须做到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只有这样才有全党的统一,才有全国的协调,才有中央、地方、部门的当前与长远利益的相得益彰。

  3.研究行政职能,把国家行政管理看作一个完整的职能体系,科学地认识、确定行政管理各方面、各阶段的职能和保持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并适应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转变职能,对有效地进行行政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于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行政组织体系,必须明确政府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以及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行政职能是行政机构设置的重要依据。行政的设置并不是任意的,必须依据行政职能来建立相应的机构。行政职能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组织的设置、规模、层次、数量以及运行方式。政府组织结构形成的过程就是把各项职能固定分配给各层级部门的过程。

  第二,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是改革行政组织系统的依据和关键。

  行政组织的变革必须紧紧围绕行政职能这个中心。在行政职能没有转变的情况下采取精简人员、撤并机构的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易于陷入“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怪圈。只有以职能为基础来设置、改革行政机构,才能科学地认识哪些机构是应该加强的,应该建立健全的;哪些机构是无必要的,应予以合并、撤销或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改革机构,建立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行政组织体系。

  第三,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于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行政管理的过程,正像现代“大机器”那样运转,是决策、组织、协调、控制诸职能有序运行的过程,每项职能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其中任何环节的疏忽,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管理系统,导致行政职能紊乱。只有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行政管理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保证整个管理系统高效地运行。

  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政府职能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行政职能逐渐扩大。

  近两个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政府迅速膨胀。十九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为满足较快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必然随之增加。这一切都使政府活动的加强成为必需。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又称“瓦格纳法则”,该法则不断地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所证实。

  第二,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相对减弱。

  政治职能只能起到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作用,却不能消除这种矛盾和冲突。统治阶级日益认识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两极对立最终损害统治者自身利益。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大幅增长,统治阶级可以为社会各阶级和阶层提供的分配份额,使阶级矛盾与阶级对抗相对有所缓和。尽管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依然存在,但它以更隐蔽的形式体现出来。而由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多,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地增强和膨胀,从而使政府的统治职能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第三,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

  政府的管理能力是有限的。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激增,政府在许多方面已显出力不从心。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成员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时间越来越充裕,也有可能或已有能力普遍参与社会管理。因此,政府被迫把某些社会公共事务还给社会,而集中精力于自己应当管、有能力管也管得好的事情。政府通过宏观协调,将一部分职能交还给社会,由社会组织替代政府进行直接管理,实现社会职能社会化,这是当代政府职能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向。

  第四,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增强。

  各国政府普遍重视计划手段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将计划工作的重点转到运用经济手段进行间接的、更全面的宏观控制的轨道上来。此外,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部门,建立和完善综合协调的机制。

  (四)论述题

  1.西方国家的行政职能的转变经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前资本主义时期是指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行政职能体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政治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微弱,这是由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自然经济及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第二阶段,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阶段。这一时期的政府职能主要受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理论的影响,即推崇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认为最好的政府,就是最廉价的政府,政府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第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是指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以后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府职能主要受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影响,主张政府对社会秩序与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积极的干预。在这一时期,政府的专政镇压职能大大加强,民主职能有所削弱,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都扩大和加强了。

  第四阶段,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

  这一时期批判了完全的自由主义和全面干预主义,主张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既要使政府在改善和扩展市场中发挥作用,又要利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功能。也就是说,利用政府弥补市场缺陷,同时利用市场克服政府失败。

  2.回答要点:

  (1)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分析。

  第一,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原有行政职能的配置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行政职能的转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二,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职能体系,是以高度集中统一为特色的职能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这一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固有的弊端。因此,只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才可能实现政府职能体系的合理配置,才能明确划分各管理主体的职责权限。

  第三,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行政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和机构改革的重要依据。政府机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撤减、合并,而是要转变政府行政职能,在转变职能的基础上,该撤减合并的撤减合并,该增设加强的增设加强。

  (2)行政职能转变的具体内容

  第一,职能重心的转变

  我国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社会管理职能;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此,各级人民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

  第二,职能方式的转变

  职能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

  经济手段主要是指政府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工资、利润等经济杠杆,来组织、调节和影响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管理的任务。经济手段的特点在于间接性和诱导性。实践证明,运用经济手段,可以增强企业的自主权,使其从政府的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中解脱出来,从而主动地发掘潜力,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其次,由以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就是把本来属于企业、而被政府占有的权力,归还给企业,强化企业的经营权,使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的道路。

  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则是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管理,推动“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的经济运行新格局的形成。

  最后,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过去的传统观念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这样就把计划与市场绝对对立起来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明确了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从而为我国政府职能方式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三,职能关系的转变

  职能关系是指不同的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以及管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的划分。分清职能、理顺关系、明确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职责权限,这是实现行政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理顺职能关系主要是要理顺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二)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质上是权力配置关系、利益关系,也是一种法律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必须在合理划分事权、财权的基础上,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关系,并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 在具体内容上,就是指各级政府之间的合理分权,把过分集中于上级政府的权力下放给下级政府,做到权、责、利相一致;在指导原则上,就是既要维护国家政令的统一,防止地方割据,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又要保证地方、基层能够因地制宜,有利于调动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

  (2)理顺政企关系。

  理顺政企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权力下放,政企分开。一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二是把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和行政管理职能分开,理顺产权关系。三是实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制,最终建立起政府以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宏观调控体系。

  (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的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就让市场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把市场对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政府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并不意味着否定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所具有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实现政社分开,把过去属于政府的权力转移给社会中介组织去行使。政府的社会管理要实现三大转变:在管理范围上,改变原来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做法,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在管理模式上,从“大政府、小社会”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在管理方法上,从传统的以行政方法为主转变为间接的以法律方法为主。通过上述转变,最终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严格按照权责一致、分工明确的原则,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从制度上解决职能不清、人浮于事、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的弊端。

  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政府要弱化某些职能。政府的权力一方面向下级的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和企业分权,另一方面向上转移到超国家机构或国际组织中去。

  再次,政府应强化某些职能。政府必须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强化监督和监管体系。

  最后,政府需要增添新的职能。由于我国市场发育尚不完全,需要以政府来克服市场缺位,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来培育市场,替代一部分尚未发育的市场机制。

  (五)案例分析题

  1.回答要点:

  (1)深圳的“行政三分改革”从本质上看,是政府职能关系的改革,具体说来是改革政府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2)本次改革的实质是运行职能的协调与分离,即“决策、执行、监督”的相对分离,这种改革取向符合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 的要求,符合“精简、高效、统一” 的原则。

  (3)该改革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同时提高了政策执行的效率,独立的监督机构对行政行为构成了有力的监督,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个行政机构承担全面职能,无法构成有效制约的问题。

  (4)局限性分析。本次改革只是在行政系统内部进行的行政职能的再分配,行政职能整体的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在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没有新的突破,这可能是今后改革深化的方向。

  2.回答要点:

  由私人承包治安防范工作,从本质上来看,是行政职能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的改革。该案例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1)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

  其次,由以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最后,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方面体现在案例中就是,在治安事务的处理中引人市场机制,并由政府对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和控制。

  (2)表明了行政职能关系中的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上述改革过程,实质上就是要实现政社分开,把过去属于政府的权力转移给社会中介组织去行使。通过下面的三大转变,最终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在管理范围上,改变原来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做法,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在管理模式上,从“大政府、小社会” 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在管理方法上,从传统的以行政方法为主转变为间接的以法律方法为主。

  私人承包公共治安的案例就是对上述三个方面的极好阐释。

  (3)政府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政府调节与宏观调控。上述案例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政府管控。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