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经验分享:一个专科自考生的MPAcc考研坎坷路
经历了报名、初试、复试、等结果等一系列的步骤,将近一年的考研复习也暂告一段落。初试第五,复试第一,总成绩第一的结果,对于我这个大专出身,凭自考本科报考的“差劲”学生来说,已经是相当满足了。学校并非211、985,但我觉得这跟选对象一样,也许并不是最帅、最有钱的,也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最好的,但只要适合自己就可以了。在社会上磨砺了近三年左右的时间,没了当初的澎湃激情,剩下的只有淡定和冷静。觉得现在能被这样一所以经济类、管理类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的一类大学所录取,很幸运,很开心,也很知足了。当时选择CC,是因为教育部设置会计硕士的初衷与我自己的职业想法不谋而合,现在的结果,是老天对我的付出、我的眼泪、我的汗水最大的眷顾。在这里要感谢我的家人还有朋友同学们,是他们一如既往的鼓励才让我支持到今天。也很感谢坛子里的各位热心筒子们,你们的一路相伴,让我从未感觉孤单。
之前有答应过论坛里的一位考友,在复试成功结束后就总结一篇经验帖,现在是该兑现我承诺的时候了。因为本人一直是会计专业,考的并不是热门的名校,自己的实力确实也有限,这篇帖子仅供那些跟我差不多情况,本专业出身(跨考的情况可能有些不同,自己未经历过,所以不敢乱指点),并且意在报考非211、985的学子们参考,若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高手们“手下留情”,小女子感激不尽。
以下分五个部分讲述下我这近12个月漫长而充实的奋斗历程,可能有些长,还希望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耐心读完:
一、cpa与Mpacc
有人觉得两者冲突,我觉得这看你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四月份报考的时候还没打算要全职考研,报的三门貌似跟考研的内容关系不太大,等五月去北京,在北大、清华、人大、央财、北理校园里感觉一番后,才真心觉得是应该好好再给自己争取一次读书的机会。
我是七月份铁了心辞职回家准备这两件事的。在分析两者的考试内容和范围后,我觉得前期暂时把重心放在注会上面。记得很清楚7月1日的时候,仅风管一门才勉强敷衍地看过一遍,另外两门一页还没动。着手复习前,我征求了叔叔的复习建议,他说像我这种情况,每天至少得保证10小时的学习时间。于是把剩下的700多小时(后来我的计划表反映实际复习达79天,累计学时达810小时),划分为几个阶段,我把它总结为“通、懂、熟、冲”(具体来说是:通读全书、弄懂原理、熟练掌握、冲刺模拟)。8月份的时候还在担心考研的时间很可能不太够用,后来接到改革的消息,觉得注会结束后再开始复习应该还来得及。所以一心一意就扑在三门课程上了。
简而言之,注会各门课程其实有些思维是相通的,不并太纠结于到底报什么,看自己对哪些课程感兴趣呗。我之前就报了审计、经济法和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即便是大家普通觉得最简单的风管,在我看来,对考研也是有帮助的(这我在第二点会提到)。所以,这两者并不是鱼和熊掌的,关键看自己把握。别犹豫不决,一旦决定了,就不要怀疑、放弃、打退堂鼓。虽然11年的注会成绩因为作弊等原因晚发布,但我的三门课程悉数通过,自此专业阶段还剩下两门了(后来发现,通过的注会这四门课程貌似为我在面试过程中争取到一点附加分)。因此,请各位同学们相信:自助者天助也。
二、关于报考学校
“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两年的战斗让我真心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去年打酱油(连单词都没背完就匆忙上战场),报的中南财大,考了335分,后来为调剂的事伤透了脑筋。二战时,脑海里就只有一个字“稳”。结束了注会的考试后,时间已到9月底了,虽然那个时候单词没背完一遍,但我没急于赶紧埋头复习,而是用我在用风管学到的SWOT分析和项目筛选的思想后,首先全面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以及改革所带来的机会、威胁,在全国的范围内选也了几所适合自己情况的6-7所学校,并手工自制了一个表格,内容涉及各个学校的学制、学费、招录人数、招录比例、往年招录分数、复试科目、是否有文凭歧视(这点对我这样的学生很重要,所以把它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等。具体了解后,把这些内容进行量化、评分、排序,最后总分显示,我现在报的这所学校处在第一,然后上学校官网具体了解到会计是她的优势专业,会计学专业是国家重点专业,会计学科是省内重点学科,而且是国家级首批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各种信息显示,她与我当初决定报CC的目标相一致。(后来去学校复试,学校并没有出现我之前所担心的歧视文凭的问题,她公平地对待的每一位考生,她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充分自由的发挥空间。)
在这里顺便提一句,之前在坛子里看到有同学很气愤地说某某学校夸大宣传,后来严重缩招的事儿,个人觉得,考研有风险,报考需谨慎。我们报考时,应该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不能仅仅从简章上的招生人数上片面地匆忙下决定。(这里并不针对此次因这受挫的孩子,本帖是给13年的学弟学妹们的一点建议和参考,以免他们犯同样的“错误”,希望你们谅解)。
三、关于复习方法
首先,必须强调方法这个事儿。高考后的一段时间里,害怕别人用“勤奋”两个字来形容我,因为我觉得再勤奋,如果没有好的结果,全都是白费。因为高考前,并没有意识并且改善学习方法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与一二本失之交臂。本可选个最好的三本,但出于对家庭经济情况的考虑,毅然直接填了专科。一个选择题的6分之差,让我今天需要用比别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去弥补那一纸的差距。这次学习的过程中,我告诉自己,不能再重蹈覆辙了,不可以一个劲地拼命往前“冲”。我后来把我改进后的习惯叫作“一步三回头”,即:每向前走一步,再回过头巩固之前学的,务必把基础打牢,确保熟练运用基本原理。
再者就是计划的制定问题。学习应该有个科学的规划,明确的目标。切不可脚踩西瓜皮,滑哪儿到哪儿。以前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制定学习计划的,而这次是真正的自发行为。先定好目标,划定学习范围,限制学习时间,从简到繁、由粗到细。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再好的计划,重在落实,而我用了WPS即成模版里的一个现成表格,对自己每天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这也是为什么上面我能准确地计算出注会的复习时间),我把这个表放到这:复习计划模版.rar。
最后就是考友的选择问题。一个好的考友,确实可以很给力的,我有深刻体会。毕业快三年的时间,同学中好多出国的都差不多回来了,大部分的人已经参加工作了,像我这样工作了又回来考研的实在不多见哪!在这里很感谢,人大的力哥同学哈,每次对我的word问题耐心细致解答,从不拖延,比老师还尽职哦,祝愿他可以顺利找到工作,明年为母校的CC再战!另外还有,复试准备期间遇到的YH和华哥,专业课的疑问不少,我们会定期不定期的在网上进行讨论和解答,后来复试专业课考试中基本可以应付的来。像坛子里也有不少热心的牛人,大家可以结盟组团,互帮互助。事实证明,复习时,和考友适当的讨论,可以相互促进,相互鼓励,效果是不容小视的。
之前有答应过论坛里的一位考友,在复试成功结束后就总结一篇经验帖,现在是该兑现我承诺的时候了。因为本人一直是会计专业,考的并不是热门的名校,自己的实力确实也有限,这篇帖子仅供那些跟我差不多情况,本专业出身(跨考的情况可能有些不同,自己未经历过,所以不敢乱指点),并且意在报考非211、985的学子们参考,若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高手们“手下留情”,小女子感激不尽。
以下分五个部分讲述下我这近12个月漫长而充实的奋斗历程,可能有些长,还希望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耐心读完:
一、cpa与Mpacc
有人觉得两者冲突,我觉得这看你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四月份报考的时候还没打算要全职考研,报的三门貌似跟考研的内容关系不太大,等五月去北京,在北大、清华、人大、央财、北理校园里感觉一番后,才真心觉得是应该好好再给自己争取一次读书的机会。
我是七月份铁了心辞职回家准备这两件事的。在分析两者的考试内容和范围后,我觉得前期暂时把重心放在注会上面。记得很清楚7月1日的时候,仅风管一门才勉强敷衍地看过一遍,另外两门一页还没动。着手复习前,我征求了叔叔的复习建议,他说像我这种情况,每天至少得保证10小时的学习时间。于是把剩下的700多小时(后来我的计划表反映实际复习达79天,累计学时达810小时),划分为几个阶段,我把它总结为“通、懂、熟、冲”(具体来说是:通读全书、弄懂原理、熟练掌握、冲刺模拟)。8月份的时候还在担心考研的时间很可能不太够用,后来接到改革的消息,觉得注会结束后再开始复习应该还来得及。所以一心一意就扑在三门课程上了。
简而言之,注会各门课程其实有些思维是相通的,不并太纠结于到底报什么,看自己对哪些课程感兴趣呗。我之前就报了审计、经济法和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即便是大家普通觉得最简单的风管,在我看来,对考研也是有帮助的(这我在第二点会提到)。所以,这两者并不是鱼和熊掌的,关键看自己把握。别犹豫不决,一旦决定了,就不要怀疑、放弃、打退堂鼓。虽然11年的注会成绩因为作弊等原因晚发布,但我的三门课程悉数通过,自此专业阶段还剩下两门了(后来发现,通过的注会这四门课程貌似为我在面试过程中争取到一点附加分)。因此,请各位同学们相信:自助者天助也。
二、关于报考学校
“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两年的战斗让我真心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去年打酱油(连单词都没背完就匆忙上战场),报的中南财大,考了335分,后来为调剂的事伤透了脑筋。二战时,脑海里就只有一个字“稳”。结束了注会的考试后,时间已到9月底了,虽然那个时候单词没背完一遍,但我没急于赶紧埋头复习,而是用我在用风管学到的SWOT分析和项目筛选的思想后,首先全面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以及改革所带来的机会、威胁,在全国的范围内选也了几所适合自己情况的6-7所学校,并手工自制了一个表格,内容涉及各个学校的学制、学费、招录人数、招录比例、往年招录分数、复试科目、是否有文凭歧视(这点对我这样的学生很重要,所以把它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等。具体了解后,把这些内容进行量化、评分、排序,最后总分显示,我现在报的这所学校处在第一,然后上学校官网具体了解到会计是她的优势专业,会计学专业是国家重点专业,会计学科是省内重点学科,而且是国家级首批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各种信息显示,她与我当初决定报CC的目标相一致。(后来去学校复试,学校并没有出现我之前所担心的歧视文凭的问题,她公平地对待的每一位考生,她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充分自由的发挥空间。)
在这里顺便提一句,之前在坛子里看到有同学很气愤地说某某学校夸大宣传,后来严重缩招的事儿,个人觉得,考研有风险,报考需谨慎。我们报考时,应该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不能仅仅从简章上的招生人数上片面地匆忙下决定。(这里并不针对此次因这受挫的孩子,本帖是给13年的学弟学妹们的一点建议和参考,以免他们犯同样的“错误”,希望你们谅解)。
三、关于复习方法
首先,必须强调方法这个事儿。高考后的一段时间里,害怕别人用“勤奋”两个字来形容我,因为我觉得再勤奋,如果没有好的结果,全都是白费。因为高考前,并没有意识并且改善学习方法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与一二本失之交臂。本可选个最好的三本,但出于对家庭经济情况的考虑,毅然直接填了专科。一个选择题的6分之差,让我今天需要用比别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去弥补那一纸的差距。这次学习的过程中,我告诉自己,不能再重蹈覆辙了,不可以一个劲地拼命往前“冲”。我后来把我改进后的习惯叫作“一步三回头”,即:每向前走一步,再回过头巩固之前学的,务必把基础打牢,确保熟练运用基本原理。
再者就是计划的制定问题。学习应该有个科学的规划,明确的目标。切不可脚踩西瓜皮,滑哪儿到哪儿。以前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制定学习计划的,而这次是真正的自发行为。先定好目标,划定学习范围,限制学习时间,从简到繁、由粗到细。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再好的计划,重在落实,而我用了WPS即成模版里的一个现成表格,对自己每天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这也是为什么上面我能准确地计算出注会的复习时间),我把这个表放到这:复习计划模版.rar。
最后就是考友的选择问题。一个好的考友,确实可以很给力的,我有深刻体会。毕业快三年的时间,同学中好多出国的都差不多回来了,大部分的人已经参加工作了,像我这样工作了又回来考研的实在不多见哪!在这里很感谢,人大的力哥同学哈,每次对我的word问题耐心细致解答,从不拖延,比老师还尽职哦,祝愿他可以顺利找到工作,明年为母校的CC再战!另外还有,复试准备期间遇到的YH和华哥,专业课的疑问不少,我们会定期不定期的在网上进行讨论和解答,后来复试专业课考试中基本可以应付的来。像坛子里也有不少热心的牛人,大家可以结盟组团,互帮互助。事实证明,复习时,和考友适当的讨论,可以相互促进,相互鼓励,效果是不容小视的。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