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mpacc考研:暨南大学跨专业跨地区前辈经验分享
【初试复习前】
我是广东一所985非会计专业的应届生,从大二开始有转会计的念头,无奈大二大三的课程都相当紧凑,所以只在大三下考了个会从,算是自学了会计基础。接着大三的暑假有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以及实验课程,所以也只有在扇贝背背单词。然后就是报名了,当时在中大和暨大中纠结,其实觉得两所学校的管院实力差别可能不是很大,但是中大比较难考,今年好像也是才招不到15人(最后好像扩招了),所以权衡了一下自己的能力还是报了暨大,并且直至现在,也不觉得后悔。说实话,选择cc是因为想转专业,错过了大一大二的校内转专业机会,直接找会计工作的话一般不会招没有经验的非本专业学生,因此才决定考的。而且当时决定的有些仓促,几乎是报了名准备到一半的时候才发现cc如此热门,也算误打误撞吧,好在铁了心要学会计,不然真的可能没有勇气坚持到最后呢。
【初试准备】
正式开始准备管综好像是八月末了,知道我看到论坛里各种三四月就开始准备的帖子的心情吧。。其实最大压力的时候反而是中期的时候,每科都学了一部分,但又没有完全看完,看到论坛上刷第二遍第三遍的帖子内心真的有点不是滋味,并且还没有报任何网课。所以还是要告诉大家,对于别人的节奏,别人的学习方法,还是要保持理性对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保持适当的压力和动力,才能撑到最后。
基本上前期(8-10月)因为还有课,所以每天的复习时间是8:30-21:30(除去吃饭、上课时间),中午基本不休息。到后期11-12月,就是8:30-22:00,中午午睡半小时,回到宿舍洗漱完毕后再看半小时才睡觉。我觉得后期有午休反而效率更高,大约也是因为没有其他课程分心了,由此可见规律的作息、适当的休息以及高度的专注非常重要。
效率最高的后期,每天的安排基本上都是15:00前做【数学+逻辑】,15:00后【英语】,20:00后【大小作文】。
一、数学
数学分册(机工版)&高分指南&自己积累的错题集
(掩面)只刷了两本书,因为自己数学不怎么好,所以先认真看的数学分册,熟悉了考点和回忆了大部分高中的技巧。十月才开始刷的高分指南,不得不说,高分指南还是挺全面的,即便题目有些偏难。刷这本刷了我一个多月,是认认真真一个一个字看的,一道一道题算的。我是先把每一章后面的三篇课后题做两篇,留着一篇全部考点刷完后复习回顾。到十一月有考虑过要不要买同样好评如潮的名家详解,最后还是决定再把高分指南刷一遍。不是我说题海战术不好,只是我觉得能够把高分指南这一本里的全部消化,也就差不多可以驾驭各种考点了。到十二月开始就是往年真题,以及错题集的复习,对于那些错题特别多的考点,再多看几遍。
二、逻辑
逻辑分册&逻辑精点&人大600题
分册是用来熟悉考点的,可以不用,直接看逻辑精点,它前面也有基础部分。到后期刷完逻辑精点后你会对自己的能力掌握有个大概的了解,拿我来举例子,我的长处就是演绎逻辑,所以今年的最后两题我是完全没问题推出来的。但我的弱点就是论证逻辑里的支持与削弱,最后考试错的也是它。逻辑精点之后刷了600题,感觉还是和真题有一丢丢差距,不过拿来练手没问题,一般错2-4个。逻辑做到最后会有看到题目就知道要考什么的感觉,知道了自己的弱点之后可以把相关考点多看几遍。
三、联考作文
写作分册&写作套路化训练
写作我是差不多十一月才开始准备,到十二月基本就是一天一篇(以真题作文为主),大小间隔着来。对于小作文就不说太多,真题的漏洞都挺好找的,主要是形成自己的模板,锻炼总结概括和论证表达能力,语言到位而精炼这点我觉得是很多人忽略的。这两本参考书的风格迥异,写作分册倾向于作文能力初级的同学,内容简单易懂,技巧也很实用。而套路化训练我认为受众是偏向于大作文想拿高分的能力稍高同学,王诚老师的一些方法很不错,但是对于我这种从小到大作文水平都一般的来说,一两个月难以速成。对于大作文,我是先积累了一些素材,形成了自己的模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再准备了大概十几篇的主题作文。有人说模板作文可能被压分,我觉得应该没有,因为我考场上用的就是模板,例子也举得一般,立意“敢于不同”更是一度以为自己偏题了,最后大小作文加起来也有37左右,算是中上水平。
四、英语二
没错英语二是我用的参考书最多的,但不是因为我英语差,是参考书水平参差不齐。个人觉得自己英语不差,六级裸考550,所以很多参考书是没有认真看的,绿皮书也是看了三分之一就晾着了,大家一定不要学我,因为这样到后面会很心虚,图添烦恼,还是老老实实背单词吧。模拟题不管是老蒋还是张剑,都觉得跟真题差的挺多的,不建议太看重,用来练习阅读感觉可以。文章最像的是英美外刊超精读,所以可以每天一篇这样看着,到后期会发现内容还是结构上都与真题有一定相似度。最推荐的就是老蒋的真题详解,我后期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直至完全可以揣摩出题者的出题思路,会发现阅读其实挺简单的。作文的话也是练了十几篇,写在本子上,然后和范文作对比,积累下一些好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觉得老蒋的模板痕迹太严重的可以尝试看看王江涛的。自己的作文不太好,初试扣了14分左右,但多练总是没错的。
综上,我初试准备并没有刷很多题,关键是要认清自己的长短处,然后是多练多总结。在复习的过程中,每天看书做题必然枯燥,我身边也没有同样cc的研友,特别是瓶颈期难免有时候有想偷懒的念头。想到自己想要去的学校,想到一定要学的会计,就都坚持下来了。当然最好还是有个好研友,彼此鼓励,更加有动力。四个月的复习时间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很短,但是如果找对方法,每天实打实地复习下来,也已经足够了。
【复试准备】
初试成绩是2.16出来的,在这段期间有自己粗略看过一边中财。直到2.20回校后才开始正式复习,这也是个惨痛的教训啊,复试的成绩还是不咋地,大家一定要早作准备。暨大迟迟不出复试方案,就默认与去年相同,中财+财管笔试,英语面试+专业面试。参考书和去年的一样,可以百度。大约花了20天将中财和财管仔细过了一遍,课后题全部写在本子上。3.15以后剩下十天,专注看两科的重点(以前的师兄师姐有整理,可以参考),根据重点以及往年考题整理了可能考的笔试问答题,还有面试问题。最后几天准备了英文自我介绍,还有可能问的英文问题(为什么转专业,为什么选择暨大,研究生计划,工作计划)。
报到当天要做体检和心理测试,据说体检其实不用着急但是大家都赶在复试前做了,所以人会特别的多,前一天晚上还没休息好,被医生说心脏有杂音,花了三百大洋在附属医院做了心彩超才能通过T-T。心理测试要拿号,最好早上先去拿号再去报到,因为号一般在八点就派完了。
复试当天8:00-9:50是专业笔试,我竟然没带计算器,还好计算题不太难。记得以前的师兄师姐都说选择判断是很多基础会计的题目,感觉今年完全挺少的啊,就是从中财里面出的,现在过去太久也不记得,不太难,看书就可以了。主要说说大题吧,中财考了三道分录,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坏账计提3.(忘了。。) 简答:1.投资性房地产的两种计量方式2.可变现净值及应用举例 财管简答:1.投资决策使用利润还是现金流量 2.应收账款成本类型 计算题:每年现金流量和回收期
感觉和重点还是蛮符合的,除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增值税部分我有些不确定之外,其他基本都没问题,所以最后复试为啥低分我也不知道。。
下面说说面试,是下午1:30开始,到了现场问了一个研究生助理才知道,今年只有一个面试,英语面试直接加在一起。这下我慌了,怕他会问专业英语问题,我可是一点儿没看。结果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按初试成绩我是第二个进去的,一共有四个还是五个老师,太紧张记不得了。上来就是英语面试,问了我修了哪些相关的courses,major。最后还问了会计恒等式,因为紧张过度,仨词都会说,就“等于”忘了是“equal”。。答不出也没什么,老师都是笑眯眯的,除了中间那个好像是胡玉明老师,全程一直斜眼看我,板着一张脸,结果我越看他就越紧张,我后来猜测是有的老师就是想给你施加压力,看你的承受能力,其实不要看他就好了,其他老师都非常亲切的。接着就是抽题,会计、财管、审计中抽一个,之前就说过我准备了所有面试可能出的题,并且已经打定主意选会计的,结果一抽还真是在我准备中的。关联方,关联方交易,怎样构成/不构成关联方,然后我就blablablabla。。这下胡老师说话了,估计是想找我漏洞,就追问了我一下,结果我还被他带坑里了,后来还是另一个老师帮我解围。一个女老师又问我知道财管的哪些理论,我就blablabla说了一堆关于MM理论的,她又追问我MM理论是理想下的,有哪些可以理论可以作为它的补充,我回答了权衡理论相关知识。快结束时老师问我有没有想问的问题,我说转专业会对我的复试成绩有影响吗?老师说这是你的一个资历,就像你是985的,别人不是,这也是你的优势,我们会综合考虑的。
总结,复试对于重点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前几年师兄师姐分享的各种资料(可以在考研论坛里搜索暨南大学mpacc)都已经很全面了,包括我在网上入的资料,其实里面真题的总结就是论坛里前辈分享的,大家要好好利用,我就不重复上传了。关于转专业的影响,我想真的可能有一点,另一个小伙伴出来说老师们听到她是会计本专业的非常开心。。也有等成绩的时候说初试第一名被刷下去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所以对于跨专业考生复试尤其不能掉以轻心!
近几年会计硕士成为众多考生考研的选择热点,但是许多考生对于会计硕士并不太了解,从而导致复习效率比较低,考研小编建议考生在考前对于考试科目应该做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我是广东一所985非会计专业的应届生,从大二开始有转会计的念头,无奈大二大三的课程都相当紧凑,所以只在大三下考了个会从,算是自学了会计基础。接着大三的暑假有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以及实验课程,所以也只有在扇贝背背单词。然后就是报名了,当时在中大和暨大中纠结,其实觉得两所学校的管院实力差别可能不是很大,但是中大比较难考,今年好像也是才招不到15人(最后好像扩招了),所以权衡了一下自己的能力还是报了暨大,并且直至现在,也不觉得后悔。说实话,选择cc是因为想转专业,错过了大一大二的校内转专业机会,直接找会计工作的话一般不会招没有经验的非本专业学生,因此才决定考的。而且当时决定的有些仓促,几乎是报了名准备到一半的时候才发现cc如此热门,也算误打误撞吧,好在铁了心要学会计,不然真的可能没有勇气坚持到最后呢。
【初试准备】
正式开始准备管综好像是八月末了,知道我看到论坛里各种三四月就开始准备的帖子的心情吧。。其实最大压力的时候反而是中期的时候,每科都学了一部分,但又没有完全看完,看到论坛上刷第二遍第三遍的帖子内心真的有点不是滋味,并且还没有报任何网课。所以还是要告诉大家,对于别人的节奏,别人的学习方法,还是要保持理性对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保持适当的压力和动力,才能撑到最后。
基本上前期(8-10月)因为还有课,所以每天的复习时间是8:30-21:30(除去吃饭、上课时间),中午基本不休息。到后期11-12月,就是8:30-22:00,中午午睡半小时,回到宿舍洗漱完毕后再看半小时才睡觉。我觉得后期有午休反而效率更高,大约也是因为没有其他课程分心了,由此可见规律的作息、适当的休息以及高度的专注非常重要。
效率最高的后期,每天的安排基本上都是15:00前做【数学+逻辑】,15:00后【英语】,20:00后【大小作文】。
一、数学
数学分册(机工版)&高分指南&自己积累的错题集
(掩面)只刷了两本书,因为自己数学不怎么好,所以先认真看的数学分册,熟悉了考点和回忆了大部分高中的技巧。十月才开始刷的高分指南,不得不说,高分指南还是挺全面的,即便题目有些偏难。刷这本刷了我一个多月,是认认真真一个一个字看的,一道一道题算的。我是先把每一章后面的三篇课后题做两篇,留着一篇全部考点刷完后复习回顾。到十一月有考虑过要不要买同样好评如潮的名家详解,最后还是决定再把高分指南刷一遍。不是我说题海战术不好,只是我觉得能够把高分指南这一本里的全部消化,也就差不多可以驾驭各种考点了。到十二月开始就是往年真题,以及错题集的复习,对于那些错题特别多的考点,再多看几遍。
二、逻辑
逻辑分册&逻辑精点&人大600题
分册是用来熟悉考点的,可以不用,直接看逻辑精点,它前面也有基础部分。到后期刷完逻辑精点后你会对自己的能力掌握有个大概的了解,拿我来举例子,我的长处就是演绎逻辑,所以今年的最后两题我是完全没问题推出来的。但我的弱点就是论证逻辑里的支持与削弱,最后考试错的也是它。逻辑精点之后刷了600题,感觉还是和真题有一丢丢差距,不过拿来练手没问题,一般错2-4个。逻辑做到最后会有看到题目就知道要考什么的感觉,知道了自己的弱点之后可以把相关考点多看几遍。
三、联考作文
写作分册&写作套路化训练
写作我是差不多十一月才开始准备,到十二月基本就是一天一篇(以真题作文为主),大小间隔着来。对于小作文就不说太多,真题的漏洞都挺好找的,主要是形成自己的模板,锻炼总结概括和论证表达能力,语言到位而精炼这点我觉得是很多人忽略的。这两本参考书的风格迥异,写作分册倾向于作文能力初级的同学,内容简单易懂,技巧也很实用。而套路化训练我认为受众是偏向于大作文想拿高分的能力稍高同学,王诚老师的一些方法很不错,但是对于我这种从小到大作文水平都一般的来说,一两个月难以速成。对于大作文,我是先积累了一些素材,形成了自己的模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再准备了大概十几篇的主题作文。有人说模板作文可能被压分,我觉得应该没有,因为我考场上用的就是模板,例子也举得一般,立意“敢于不同”更是一度以为自己偏题了,最后大小作文加起来也有37左右,算是中上水平。
四、英语二
没错英语二是我用的参考书最多的,但不是因为我英语差,是参考书水平参差不齐。个人觉得自己英语不差,六级裸考550,所以很多参考书是没有认真看的,绿皮书也是看了三分之一就晾着了,大家一定不要学我,因为这样到后面会很心虚,图添烦恼,还是老老实实背单词吧。模拟题不管是老蒋还是张剑,都觉得跟真题差的挺多的,不建议太看重,用来练习阅读感觉可以。文章最像的是英美外刊超精读,所以可以每天一篇这样看着,到后期会发现内容还是结构上都与真题有一定相似度。最推荐的就是老蒋的真题详解,我后期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直至完全可以揣摩出题者的出题思路,会发现阅读其实挺简单的。作文的话也是练了十几篇,写在本子上,然后和范文作对比,积累下一些好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觉得老蒋的模板痕迹太严重的可以尝试看看王江涛的。自己的作文不太好,初试扣了14分左右,但多练总是没错的。
综上,我初试准备并没有刷很多题,关键是要认清自己的长短处,然后是多练多总结。在复习的过程中,每天看书做题必然枯燥,我身边也没有同样cc的研友,特别是瓶颈期难免有时候有想偷懒的念头。想到自己想要去的学校,想到一定要学的会计,就都坚持下来了。当然最好还是有个好研友,彼此鼓励,更加有动力。四个月的复习时间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很短,但是如果找对方法,每天实打实地复习下来,也已经足够了。
【复试准备】
初试成绩是2.16出来的,在这段期间有自己粗略看过一边中财。直到2.20回校后才开始正式复习,这也是个惨痛的教训啊,复试的成绩还是不咋地,大家一定要早作准备。暨大迟迟不出复试方案,就默认与去年相同,中财+财管笔试,英语面试+专业面试。参考书和去年的一样,可以百度。大约花了20天将中财和财管仔细过了一遍,课后题全部写在本子上。3.15以后剩下十天,专注看两科的重点(以前的师兄师姐有整理,可以参考),根据重点以及往年考题整理了可能考的笔试问答题,还有面试问题。最后几天准备了英文自我介绍,还有可能问的英文问题(为什么转专业,为什么选择暨大,研究生计划,工作计划)。
报到当天要做体检和心理测试,据说体检其实不用着急但是大家都赶在复试前做了,所以人会特别的多,前一天晚上还没休息好,被医生说心脏有杂音,花了三百大洋在附属医院做了心彩超才能通过T-T。心理测试要拿号,最好早上先去拿号再去报到,因为号一般在八点就派完了。
复试当天8:00-9:50是专业笔试,我竟然没带计算器,还好计算题不太难。记得以前的师兄师姐都说选择判断是很多基础会计的题目,感觉今年完全挺少的啊,就是从中财里面出的,现在过去太久也不记得,不太难,看书就可以了。主要说说大题吧,中财考了三道分录,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坏账计提3.(忘了。。) 简答:1.投资性房地产的两种计量方式2.可变现净值及应用举例 财管简答:1.投资决策使用利润还是现金流量 2.应收账款成本类型 计算题:每年现金流量和回收期
感觉和重点还是蛮符合的,除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增值税部分我有些不确定之外,其他基本都没问题,所以最后复试为啥低分我也不知道。。
下面说说面试,是下午1:30开始,到了现场问了一个研究生助理才知道,今年只有一个面试,英语面试直接加在一起。这下我慌了,怕他会问专业英语问题,我可是一点儿没看。结果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按初试成绩我是第二个进去的,一共有四个还是五个老师,太紧张记不得了。上来就是英语面试,问了我修了哪些相关的courses,major。最后还问了会计恒等式,因为紧张过度,仨词都会说,就“等于”忘了是“equal”。。答不出也没什么,老师都是笑眯眯的,除了中间那个好像是胡玉明老师,全程一直斜眼看我,板着一张脸,结果我越看他就越紧张,我后来猜测是有的老师就是想给你施加压力,看你的承受能力,其实不要看他就好了,其他老师都非常亲切的。接着就是抽题,会计、财管、审计中抽一个,之前就说过我准备了所有面试可能出的题,并且已经打定主意选会计的,结果一抽还真是在我准备中的。关联方,关联方交易,怎样构成/不构成关联方,然后我就blablablabla。。这下胡老师说话了,估计是想找我漏洞,就追问了我一下,结果我还被他带坑里了,后来还是另一个老师帮我解围。一个女老师又问我知道财管的哪些理论,我就blablabla说了一堆关于MM理论的,她又追问我MM理论是理想下的,有哪些可以理论可以作为它的补充,我回答了权衡理论相关知识。快结束时老师问我有没有想问的问题,我说转专业会对我的复试成绩有影响吗?老师说这是你的一个资历,就像你是985的,别人不是,这也是你的优势,我们会综合考虑的。
总结,复试对于重点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前几年师兄师姐分享的各种资料(可以在考研论坛里搜索暨南大学mpacc)都已经很全面了,包括我在网上入的资料,其实里面真题的总结就是论坛里前辈分享的,大家要好好利用,我就不重复上传了。关于转专业的影响,我想真的可能有一点,另一个小伙伴出来说老师们听到她是会计本专业的非常开心。。也有等成绩的时候说初试第一名被刷下去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所以对于跨专业考生复试尤其不能掉以轻心!
近几年会计硕士成为众多考生考研的选择热点,但是许多考生对于会计硕士并不太了解,从而导致复习效率比较低,考研小编建议考生在考前对于考试科目应该做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