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把握大局,建立常识(二)
在综合分析题目中,相当一部分考察的是当下我国的现状和政府的战略,这部分知识点是许多考生非常陌生的地方,即使知道一星半点,也是只言片语,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显然,考生在平时就应该开始积累相关常识,建立起一个有序的知识系统,只有这样,在面试中才会对这一类题目胸有成竹。本文旨在以简明扼要的方式,为考生梳理出当下中国的现状和政府战略和政策脉络。帮助考生快速了解国情社情,建立知识体系。
今天的话题是“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全面落实,法治政府要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一、明确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认识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石就是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本质上说,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实现其利益的工具。在社会主义中国,法体现的就是人民的意志,维护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国家政权和国家法制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所以,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都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体现人民意志。所以两者能够实现辩证统一。
二、明确依法治国与改革的关系
改革离不开法治。首先,法治对改革起着引领作用。为了改革,我们必须制定改革性的法律,让立法先行,让改革本身成为法律的实施过程。其次,法治对改革起着规范的作用。改革的程序必须符合法律的行为规范,让改革行为在法治轨道内进行。为了改革,某些地方要停止某些法律适用的,必须得到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的授权。最后,法治可以保障改革的成果。对于成熟的改革成果,我们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保障不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三、明确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重视道德的国家,依法治国必须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毕竟法律规定的是行为的底线,而道德才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所以全面依法治国,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要对道德建设起到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法律通过它规定的内容和方向,旗帜鲜明地表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这本身就是对道德价值的彰显。法律通过设定法律责任来保障相应的道德规范。而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得到多大程度的遵守,又取决于人们内心自觉自愿的接受。如果没有道德的滋养,法律就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人们就不会敬法、守法,执法者也会以权谋私,滥用权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