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7事业编常考的面试:精准扶贫

来源: 2017-08-23 23:26

 【背景资料】

据脱贫攻坚调研结果显示,真金白银的投入很大,干部群众脱贫的热情和期望值挺高,但一些制约脱贫的长期问题,浮现出来。如,建档立卡后,四口之家的农村贫困户一年内盖起了170多平方米的新房,从没去过县城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群众,贷款数万元搞起了种养殖,虽然这些一方面,说明扶贫措施更精准了,不仅瞄准了贫困户,也对准了问题;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精准识别只是第一步,这些措施的长期效益还得打个问号。盖新房贷了银行多少款、借了亲朋多少钱?养羊种果栽草药能不能应付市场风险?都让人心里不踏实。针对扶贫攻坚,要“补苗”而非“拔苗”这一事件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精准扶贫就像“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搞测土配方施肥”,让弱苗、病苗也能丰产。然而,“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如果工作不深不细,不做长远打算就上马扶贫项目,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还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增加贫困群众负担。

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政府必须主动做工作,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需要协调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脱贫攻坚需要补短板,党委政府有着主导作用。当然,脱贫不能只有良好的意愿,要尊重市场机制,还可以引入社会力量。许多贫困群众聚居区,受基础条件制约很大,政府可以在修路架桥、医疗教育上多下功夫,把栽花种果跑市场等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其中,云南省引入烟草企业整体帮扶阿昌族脱贫,既增收又稳定,群众很欢迎。

眼下,脱贫攻坚无论是资金项目还是组织保障,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脱贫摘帽一旦完成,收尾的事于谁来管,让很多人担心。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得有长远考虑。比如,产业规划上,要注意避免“单打一”,防止引发区域性的风险。同时,注重素质提升、培养致富带头人等不显山露水的“潜绩”。此外,内生动力并非人人都有,还要激发连片区域开发的“群体性内生动力”。

解决贫困问题,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不经过真正的蜕变,不经历市场的风雨,脱了贫也未必能站稳。充分估计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补苗”不“拔苗”,才能让脱贫成果经得起时间检验。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