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7事业编面试热点大全:司法公开吹响时代进步号角

来源: 2017-08-23 23:26

 【热点链接】

4·14聊城于欢案是指2016年4月14日14时,发生在山东省聊城冠县的刑事案件。由社会闲散人员组成的10多人催债队伍多次骚扰女企业家苏银霞的工厂,辱骂、殴打苏银霞。

2016年4月13日,吴学占在苏已抵押的房子里,指使手下拉屎,将苏银霞按进马桶里,要求其还钱。当日下午,苏银霞四次拨打110和市长热线,但并没有得到帮助。

2016年4月14日,于欢从接待室的桌子上摸到一把水果刀乱捅,致使杜志浩等四名催债人员被捅伤。其中,杜志浩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另两人重伤,一人轻伤。2017年2月17日,山东省聊城市中级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

2017年5月24日,记者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实到,该案将于2017年5月27日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郑红军向记者证实,于欢案确实将于本周六二审,“昨天下午已经在法院门口的公告栏贴了公告。”对于记者询问该案是否公开开庭审理,郑红军回复为公开审理,“到时候可以看我们的官方微博,很详细。”这意味着该案或将采取微博直播的方式通报庭审相关信息 。

【热点预测】

近日,备受社会关注的于欢故意伤害案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法庭采用全程微博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庭审实况,成为近年来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的又一案例。对此,你怎么看?

【核心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对当代时政热点的探讨,综合测查考生对于司法公开的认识,对于法治观念的理解。

【参考答题】

于欢故意伤害案件持续引发舆论关注,面对汹涌舆情,司法机关既不能充耳不闻、漠不关心,也不能为其左右、人云亦云。人民法院采用司法公开的方式,是司法机会回应社会关注的正确方式。

一个多月前,于欢案进入公众视野,由于信息报道不够充分,事件迅速引起巨大争议,以至于有人说,“评论太多了,事实不够用了。”的确,缺乏事实支撑的舆论轰鸣,只能让原本并不复杂的刑事案件变得模糊起来,让真真假假的说法乃至猜测满天飞。而查明事实真相,法庭庭审才是最好的平台。随着二审法庭调查的深入,于欢案的来龙去脉和事实真相逐渐呈现在公众面前,有些细节第一次为公众知悉,此前各种缺乏凭据的猜测得以平息,评论者的情绪也趋向客观、理性。

事实上,于欢案“第二季”的全程微博直播,是近年来一系列热点案件司法公开的延续。对包括于欢案在内的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司法机关一直以审慎的态度予以对待,通过司法公开回应社会关切,体现了司法与舆论的良性互动,司法公信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司法领域,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最好的稳压器。通过最大限度的司法公开,可以消弭各种误解和猜忌。通过全程公开,打消了公众对“暗箱操作”的忧虑,使一些偏离正轨的公众舆论回归理性。同时,把案件放在社会聚光灯下,也是司法担当的体现:案件办得对,就是一次普法教育;案件办错了,则是一次改正错误、重拾公正的良机。这都传递了人民法院勇于担当、实事求是、捍卫公正的坚定信念。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对司法机关尤其是手握法槌的法官来说,是一项崇高的要求。其中不仅有法律和程序的要求,也有情理要求和人心诉求。一方面,司法机关应该通过司法公开、释法说理,推动全社会的法治信仰、维护司法权威。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也不妨多一点法治的“过程意识”,通过包括本案在内的司法“公开课”,培养更加理性、成熟的法治素养,进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