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大全:树立健康科学幸福观
【材料】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如果我们要问‘人类主要关注的是什么?’我们应该能听到一种答案:‘幸福’。”改革开放前中国人避讳幸福问题,随着“中国梦”的提出,人民幸福被写在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旗帜上。近年来,人们广泛地谈论幸福,大胆地追求幸福,“幸福”成为当代中国最时尚的关键词之一。然而,不少人将幸福仅仅理解为个人的感受,似乎只要自己感觉到幸福那就是幸福,无所谓幸福的标准,当然也不可能在幸福问题上达成共识。
【解析】
毕淑敏在《你站在金字塔的第几层》中说,“一个人就像是一粒种子,天生就有发芽的欲望。我们人类的精神内核中,存在着一个内在需要的金字塔,分成五个台阶。在金字塔的最高点,屹立着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追求”。她认为:幸福就是在自我实现的路上得到的独一无二的体验,既能快乐地活在当下,也能在未来快乐地生活。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我实现中得到乐趣。
中国人的幸福观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尚书》就提出了“寿”“富”“康宁”“攸好德”(修行美德)“考终命”(长寿善终)的所谓“五福”幸福观。后来,古老的“五福”发展成寓意吉祥的新“五福”(福、禄、寿、喜、财)。这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多元复杂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传统幸福观的历史性嬗变。赋予幸福观以新的时代内涵,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在我国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尤为重视各项精神倡导和对精神领域的宏观调控、指引,以政策的形式予以展现,增加其普及率和影响力。
在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指引下,将个人放在以劳动为前提的具体劳动关系中,不断满足个人合理需要,将其全面发展作为引导目标,为其提供借助劳动通道就可以获得幸福的平台和机会。
奠定社会幸福观中劳动的核心地位,使其成为所有幸福观中的核心要素,并伴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导,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向社会大众群体进行推广,逐步将劳动幸福观植入大多数民众内心之中。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