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话题之公共场合里的个人素养
【材料】
2017年3月,一篇题为“继宜家沦陷后,无印良品也无法再保持清白了……”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文章称店里的衣物、化妆品、文具、家装区都因为太多消费者的“试用”而变得面目全非。记者实体探访发现,有的顾客为了寻找尺码而乱放衣物,有的四仰八叉躺在躺椅上,有的带着孩子坐在沙发上吃零食……一旁写着“仅供购买体验,请勿长时间休息”的提示牌俨然成了摆设。一些国际品牌的开放式营销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确实耐人寻味。
【解析】
从宜家、无印良品的“沦陷”到近来屡屡引发关注的网约自行车遭破坏现象,不少人的自律表现往往很难经得起考验。有受访者表示“反正这里没人管,坐吧,没事的”,这种心态更是具有典型性。潜台词便是,没人管就可以不用管那么多。
在今天谈论个人素养的问题,似乎越来越成为不被讨好的事情。甚至随着个人腰包逐渐鼓起来,不少人越发觉得素养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是患上“有钱就可以任性”的“上帝”心态。在膨胀的消费能力的幻觉之下,一部分人只看到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而对应有的公德和消费文明嗤之以鼻。
首先要大力开展文明礼貌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文明素质,从娃娃抓起,使其接受传统的家教文化,让孩子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只有从小树立荣辱观,长大后才能做到行为上的文明自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其次,针对公共场合不文明现象,政府应立法予以治理,完善细化公共场所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建立社会监管机制、建立个人文明档案,对不文明行为适度处罚并通报当事人所在单位、社区和人才市场等,否则仅靠舆论和道德谴责难以取得成效,标本兼治才是硬道理。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