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分享
近日,关于东北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不愿留在东北工作的新闻广泛得到大家的关注与热议。关于这条新闻,有人简单说,应该多给项目吸引年轻人留下来,有人说发展的太慢,岗位太少了,还有人看过后,冷冷的说一句太落后,但离开的人认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和理想的薪资。无论怎么说,都是众说纷纭,观点各异,且都是简单说说,并未有深入地见解,更多的也是无能为力。这些都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若是改变成一道题目,又应该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分享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查阅了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相关数据均显示,东北三省高校毕业生呈现外流趋势,并且近几年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关于东北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不愿留在东北工作一事,请谈谈你的看法。
如果想要在考场答好这道题,就要懂得站在公职人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才能够更有深度,考虑问题全面,方能够真正的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么我们简单的来分享下如何作答。
东北高校毕业生的他地就业问题,表面看是个人就业选择问题,但实际所反映的是东北就业形式的严峻性,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到振兴东北这一国策的进一步发展,各级党员干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找到根源,逐一解决。
首先,他地就业是为了更好的薪资和发展前景。东北大部分城市属于内陆,交通不及南方发达,因发展滞后,导致可提供的工作岗位很少,很难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缺少发展前景,且薪资待遇较低,相反北上广等大城市,更具发展空间,薪资待遇也高出很多,自然就出现明显的流动。
其次,喜欢发展快更开放的城市。北上广等大城市,开放程度远超于东北,年轻人思想进步,有创新想法,恰好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发挥自己的才能,文化也更为开放,大城市的快节奏,也会促使年轻人更有动力,积极拼搏进取。
最后,东北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和路径性矛盾。东北高校毕业生眼中,当地的好工作是进国企或考公务员。只是国企岗位有限,对专业和学历要求严格;考公务员的成功率则更小。且一些知名企业,把更多的就业机会留给985和211院校,且招聘条件苛刻,众多毕业生为寻求出路,选择其他城市就业生活。
各级领导干部便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为出发点做出整改,多措并举。
第一,东北各级政府应积极落实振兴东北这一政策。因地制宜,打破原有的陈旧观念,积极学习沿海城市优秀的管理模式,改变老机关作风及人际潜规则等不良恶习,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推陈出新。
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发展需要,确保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相接轨,讲求素质与技能教育,积极落实我国政府所提倡的职业教育,形成有效的校企结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有能力的同学进行创业,学校予以适当的就业指导。
第三,政府应采取积极政策,促使企业积极吸纳人才。给予企业优惠政策,且禁止企业在人才招聘时标注过多苛刻条件,如何积极响应,将在日常业务中予以协调,促使企业能够从真正吸纳人才角度进行人才的储备。
最后,企业应自主转变观念,重视能力对企业的发展重要性。非985和211院校依然人才济济,企业若想发展,更多的在于人才的储备,而非名校的名气。
通过以上的作答,我们不难看出想答好这道题首先要了解此热点,那么很多内容就能够有效整理,如果不了解,则需要自己平时多关注省情国情,否则很难得到理想的答案;其次是关于提出的对策,不要拘泥于高大上的追求,重点是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解决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不是将自己背诵过的一些内容生搬硬套。
以上作答内容的分享,希望可以帮到各位考生,供大家备考作为参考。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