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面试备考:规范网络用语
【热点概述】
2015年10月15日,教育部和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了2014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部分互联网新词促“草泥马”、“屌丝”、“逼格”等词,格调不高,品味低下,却被报纸、广播电视媒体广泛运用,对此,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田立新表示:网络低俗语言大量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网络低俗语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点评】
近年来,热词热语势头不减,中国语言生活热点频发,网络语言上广播电视节目、进教科书、入词典等问题引起社会热议,网络用语中出现了一些诸如“给力”“正能量”等新词,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用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更多的是一些诸如“屌丝”这类的低俗语言,影响着群众生活,网络语言粗鄙化的确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会认同。
网络低俗语言的出现,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的。
互联网缺乏监管。当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网络用语规范能让广大网民遵循,同时,网络用语也是监管部门管理的盲区,加之网络用语的不断变化,监管部门并没有能及时地发现并制止低俗网络用语的传播和使用。
网民个性化导致网络文化多样性。伴随着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等特点,网民的个性更是无限放大,许多个人行为,小范围内使用的语言在网络环境下迅速扩大,低俗化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如鱼得水,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
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民素质的参差不齐。一些人深受市场经济影响,拜金主义、虚无主义倾向严重,很容易产生一些低俗化的语言,在网上迷失自我。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循规蹈矩,但是在网上就变得俗不可耐,说话无下限,这样就产生了许多网络低俗语言。
要改变当前低俗网络语言泛滥的局面,政府、企业和广大网民都要做出努力,形成倡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良性循环。
从政府方面来说,要加强网络文化管理。要想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有硬性手段,通过立法加强强制性震慑,打击在网上恶意传播低俗语言及造成恶劣硬性的人。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审查,加大审查力度,杜绝不良文化的传播。对于网络传播的内容监管部门要进行严格审查,对那些有害信息及时删除、过滤和屏蔽。
从网络行业来说,要加强行业自律。作为网络从业者,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加强对网站的维护,对于会对公众产生不利影响的内容,主动做到不制造,不传播,自觉维护网络环境清洁健康。
从网民角度来说,要提升网民素质。要从源头上解决网络用语低俗,网络文化媚俗的问题,就要从网民入手,尤其是要从青少年入手,青少年作为网民的主力军,自制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内容的影响,为此,媒体等社会团体或组织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和培育,尤其是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使广大网民能够自觉意识到网络低俗用语的危害,共同维护网络生态的健康。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