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诚信教育写入管理规定,你怎么看?

来源: 2017-09-15 23:23

 【热点题目】

近日,教育部首次将诚信教育写入管理规定,对失信大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有人表示支持,认为“失信可开除”会倒逼大学生自律警醒;有人反对,认为失信就被剥夺学习的权利,处罚过重。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为人之本,但如今一些人的诚信缺失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特别是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在此情境下,教育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规定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甚至开除学籍处分,这种惩戒制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减少甚至杜绝失信情形。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抄袭论文、考试作弊、不偿还助学贷款等诚信问题较为严重,危害不容小觑,但是对于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一直缺乏有效的惩戒和处罚手段。失信行为不同于违法行为,不可能受到法律的惩罚,通常只会面临道德层面的谴责和非议。这必然会导致更多的大学生产生失信行为,高校内的诚信缺失只能愈发严重。这种情况下,教育部拟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规定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甚至开除学籍处分,填补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真空,让失信行为无处遁形,这种富有刚性的惩戒制度必然会让大学生们重新考量诚信的重要性,进而产生积极的倒逼效果,进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夯实社会诚信根基。当然,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甚至开除学籍等规定的出发点虽好,但要想真正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还需要在实际执行中多方考量。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详细制定该规定的量化标准,明确列出不诚信的范畴和具体行为,以及处罚的标准,确保学生权益得到保证。

其次,学校要担负起育人之责。对于校方而言,无论是警告还是开除,这些都只是惩罚手段,应该慎用,更不能滥用。学校要有责任意识,要懂得爱护学生,要将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作为工作的重点,让学生们从心底里真正意识到诚信的重要。各位老师和校方管理人员更应以身作则,杜绝不诚信行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最后,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奖励诚信、约束失信”、“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培育群众文明行为规范,为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