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申论模拟范文:对网络热词要有“辩证思维”的度量

来源: 2017-09-24 23:16

 日前,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评选结果揭晓,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和十大网络用语等悉数出炉。揭晓仪式上,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表示,特别反感“小鲜肉”“颜值”等网络词语。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指委委员、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张华表示,“在我们这个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的国度,实在不忍看到‘撕逼’‘逼格’这样粗鄙的文字招摇过市。”(1月2日人民网)

就前阶段著名作家王蒙称他反感“小鲜肉”“颜值”等网络词一事,曾引起热议。其实,网络热词还是对语言文字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网络语表达的都是老百姓发出的心声,传达着社情民意,把握好网络语的方向,并加以正确引导,网络语就能成为丰富汉语语言,倾听民声,展现文化自信的有益载体和参照。对网络语的排斥、抵触乃至封杀,都不利于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会侵害人们正常的交流权。也就是说,网络语非但不会拉低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化品位,反而能起到丰富的作用。

不过,网络语一般多数寿命很短,属于自发形成,因此就有一定的阶段性。例如“元芳你怎么看”,才流行几年?现在还有人说吗?只有部分网络语经受住了考验,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使用的词语,有些甚至有可能被收录到正规的词典里。留下的一定是有魅力和生命力的。任何语言都是发展和变化的,汉语概莫能外。就算没有互联网,汉语也一直在创造着新词。仅倒退40年,当时国人知道什么叫打卡、动车、房奴、粉丝、互联网、剩女、三高、择校、方便面、职场、限购、彩票、民工、一夜情、私家车、开房、小三、蜗居等等现在的流行词语吗?

当前,的确存在着一些令人反感的网络词,就像张华教授指出的“撕逼”“逼格”这样的网络词,这就需要引导和规范。传统的主流媒体一定不能盲目跟风,有些主流媒体为了讨好网络青年群体,就经常使用这些令人反感的网络词,这不但对“撕逼”之类的词起到了推广的作用,还具有导向作用,即误导了大众。大家以为主流媒体都在用,那么就是在认可、在推广。因此,在包容网络词语的同时,也要注意导向。主流媒体绝不能在此方面不作为甚至跟风,而是要主动承担起责任来。

而对不少专家指出的关于网络用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如过度压缩、中英混杂、错别字频出等现象,其中,“错别字频出”的确值得关注,但对“过度压缩、中英混杂”忧心忡忡,就有些杞天忧人了。让时间去证明那些“过度压缩”的词语就可以了,该淘汰的自然被淘汰,该留下的就一定会留下,语言是发展的。而对“中英混杂”的担忧简直是矫情。“中英混杂”是多年来常见的“约定成俗”,如果五四运动时“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不是以音译的形式与汉语混杂使用并被广泛传播,中国的启蒙者们怎能随后成功地高高举起“民主”和“科学”这两面大旗?我们常说乘BRT,很少说“快速公交”;都说ETC,几乎不说“电子不停车收费”,就像ATM机一样;NBA跟GDP不一样还在照常使用?

由此,对网络语要有“辩证思维”的度量,既要抵制和规范那些粗俗恶词,又要包容接纳正面的有益词语。而所谓“保卫汉语的纯洁性”之说法不值得一驳。汉语的不断丰富必然受益于其他语言,包括网络语。汉语要敞开胸怀接纳那些可供交流的、有价值的、被世人接受的有益创新词语。汉语就是要随着各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而丰富起来。畏手畏脚,拒绝纳新,固步自封,必然会使汉语的发展停滞不前,无法与时俱进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