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模拟范文:能让“恶评”闭嘴的只能是电影质量
12月2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评论文章《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文章指出最近三部贺岁大片都遭遇着巨大的舆论风波,恶评泛滥。其中存在某些大V、公众号为博眼球、圈粉丝、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12月28日澎湃新闻网)
该文章显得有理有据,却在发布后受到了颇多质疑。根源还是在于,它挑动了公众对中国电影最敏感的神经,大众对电影市场一直以来的失望早已沉淀为深厚的愤怒情绪,一触即发。
一般来说,影评是公众释放观影情绪的主要出口,也是电影口碑的风向标。诚恳专业的影评能够对电影制作者产生很好的反馈效果,对于提高公众的欣赏水平也有积极意义。随着电影大众化程度的提高,影评的概念也变得逐渐模糊起来。传统专业的影评会对影片的题材、主题、人物或它的社会意义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而现如今,观众们的一句观后感也会被纳入影评的范围。纵然影评概念范围在扩大,但影评的本质应该是不变的,即表达的是观众观影后的真实感受。
影评是主观的,也应该是自由的,但不意味着它可以放肆地对电影制作者进行人身攻击,传达不负责任的言论。这样不仅会对公众产生误导作用,也有损影评的尊严。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里批评的就是这样的恶意评论,包括被资本雇佣的水军和没有看完电影就直接差评的恶意评论者等。
不可否认,这些“恶评”里也存在另一种情况,即很多人是真的不喜欢电影,只不过表达方式激烈了些。但是,只要是遵从内心感受的评论,就应该有表达的空间,这本无可厚非。这里面唯一的问题是,很多人对于商业片和文艺片的评价标准没有清晰的划分,用评判文艺片的精英标准来评价商业片,自然会处处不满。以豆瓣为例,它的用户群体主要是文艺青年,他们热爱的多是思想性、艺术性和批判性兼具的文艺片,这一点从豆瓣上文艺片评分普遍高于商业片可以明显看出。 将两种电影类型放在同样的参考系里评价,对以满足观众喜好和口味为目标的商业片来说显然不够公道,也不利于商业片的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针对商业片和文艺片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对电影行业来说,是一个需要努力的方向,也能起到些许减少“恶评”的效果。
一切不实事求是、不负责任的影评都应该受到抵制,这需要平台在评分系统上继续优化升级,也需要公众端正态度,认真看电影,认真评论。
除开极端不理性、被资本操纵的“恶评”,那些真心的吐槽更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电影制作者绝不能将所有的“恶评”都粗暴地划为利益纷争,沉浸在“观众不能理解自己”的可悲幻觉中。经验早已证明,真正优秀的电影是不会差评如潮的,相反,好的电影往往能用口碑弥补资本资源上的弱势,电影《湄公河行动》的强势逆袭就是一例。
膻肉周围才苍蝇成群,能让“恶评”闭嘴的只能是电影的高质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何本芳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