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以规育法 依法定规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昌明宣告沿袭千年的人治思想的终结,也将社会规则体系的历史演进推向高潮。社会道德层面的规则体系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和界定,党章党规体系的规则约束用法律的载体进行升级和固化,法律在维护公民权利的同时,有效制约了政府权力,让人民和政府之间达成关系和谐的同时,也找到了规则与法治之间的平衡。
规则是社会意义上的法律规范,法治是法律层面的规则遵循,社会规则体系中以德服人的核心思想是法治实施的精神支撑,法治实施过程中依法治国的战略思维是规则内化的行为规范。规则在衡量现代文明发展的广度的同时,法治在挖掘现代文明发展的深度,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树立法治权威的社会认知基础,法治思维的养成是促进规则普及的法律精神保障。规则在社会运行中划定公民道德水准的高线,法治在文明发展中坚守公民行为准则的底线,唯有在规则体系内孕育法治精神,在法治保障下定立规则标准,才能将规则与法治的思考赋予现实的社会意义。
规则内化是法治纲举目张的基础。当北京的快递小哥被打致高位截瘫,当婚恋网站的乱象丛生致天才殒命,当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致一尸两命,我们对社会的认知停留在冷漠、浮躁和无奈之上,又不得不在唏嘘之余思考其背后的价值伦理。当与人为善的基本社会规则沦丧,当无信不立的基础社会规则丧失,当人比天大的基准社会规则缺位,我们法治精神的基础何在,法治权威的根基何在,法治信仰的基石何在?法律不是刻在铜表和大理石上,而是铭刻在公民内心的,但是,这样深刻的认知首先源于对规则的遵循,起于对规则的敬畏,成于对规则的捍卫。
法治昌明是规则外化于行的保障。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唯有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才能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活力的激发是技术规则的普及过程,需要法治的科学性庇佑;社会公平的达成是游戏规则的推广效果,需要法治的公正性维护;社会稳定的局面是道德规则的覆盖结果,需要法治的权威性树立。规则意识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有力支撑,是公序良俗规范的切实保障,更是法治外力约束的思想升级,而规则意识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过程,在这样的征途上,唯有法治始终是忠诚的卫道士。
规则是法治的内涵,法治是规则的外延,在规则基础上探索法治发展方向,在法治框架内推进规则普及过程,才能让依法治国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