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话题:清华大学出台“游泳新规”
【热点概述】
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清华大学学生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的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但如果学生有恐水症等特殊情况,可不参加。这是清华首次明确将游泳与毕业“挂钩”。“游泳新规”刚刚发出,备受关注。认为此举一刀切,不尊重学生意愿,是强迫行为。
清华为何要把游泳与毕业“绑定”?据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介绍,学校确实有这项要求,并从2017级新生开始执行。为了解决学生体质下降问题,今年清华将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其中就包括对学生提出会游泳的要求。学校要求,从游泳入手,量化毕业体质要求。刘波进一步解释说,因为游泳是必备的生存技能,从长远来看对学生有利。而且游泳的锻炼效果比较好,有助于提升耐力,且在水中运动,引起关节肌肉损伤的风险比较小。清华体育部表示,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必须上游泳课。新生入校后会开展游泳测试,初步计划军训期间测试。用蛙泳、蝶泳、自由泳、仰泳4种标准泳姿中的任意一种游完50米就算通过,未通过者必须选修游泳课。特殊情况除外,如皮肤病、恐水症等不适合游泳的学生,可以不参加。
上个月,清华大学针对大一新生的首次集中游泳测试,共有499人报名,实际到场445人。结果,有407名新生通过了测试,合格率约为91.5%;他们现场领取了清华自制的合格证书,同时也意味着“过关了”。重拾传统,“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校规值得推广。清华大学重拾“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老校规,传承的是一种体育运动精神,旨在帮助学生强化锻炼意识,提高身体素质。此举在具体操作中也充满人性化,而且学生的反响也很好。所以,此校规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模拟命题】
清华出台“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新规,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今年3月,清华出台“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新规之后,受到一些网友的质疑,认为此举一刀切,不尊重学生意愿,是强迫行为。而“清华新生测泳技合格率91.5% ”的事实恰是对这一质疑的最好回应。本人以为,“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校规合情合理,切实可行,可以在其它高校进行推广。
而近年来,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丰富化,尤其是网络世界的吸引,大部分青少年在闲暇时间会选择网络世界沉浸自己,导致他们更加不注重身体素质。媒体不时也有报道诸如通宵暴玩网络游戏致暴死,或某高校大学生军训晕倒数人,某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溺亡,某大学体育课晕倒数人,某校体育课请假超过30%,某小学生下河游泳溺亡等等令人担忧的消息。这反映的是我国部分青少年身体素质差,健康意识薄弱的问题。而大中小学生主体又是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或者应有的自救或施救技能。
同时,如今全国在进行全民健身的推广活动,我国最高学府在此时重拾旧校规也是应时应需之举。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可以值得借鉴:第一,游泳的测试标准简单,要求并不高。在泳道的深水区,学生在蛙泳、仰泳、蝶泳和自由泳四种泳姿任选其一或任意组合,从头到尾游完50米,中间会换气,就算及格。也就是说,只要主动去学,认真去学,是不难学会的。第二,“不会游泳不能毕业”是清华的老校规,这是对老传统的一种传承。上世纪20年代,“当时清华西体育馆的室内泳池刚建成,虽然只有20米长,却吸引批师生试游。时任体育部主任马约翰就倡导“学生游泳,不会游的不能毕业。”著名学者梁实秋曾因游泳测试不过关而补考。后来因场馆问题才终止,现在只是恢复老校规而已。第三,此举弥补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无游泳项目的短板。可以说,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没有游泳馆(池),要想让他们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掌握游泳技能显然不可能。高校要求学生学游泳尽管有点迟,但至少能让其掌握一门重要的生存技能,拥有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第四,游泳相对于其它运动更有优势。练习游泳不容易受伤,有利于加强身体的力量和协调性;游泳作为一项体育项目,锻炼效果比较好,有助于提升耐力,且在水中运动,引起关节肌肉损伤的风险也比较小。同时,清华大学也指出,对于身体有残疾、有疾病,不适合游泳的学生是不做硬性要求的。
总之,清华大学重拾“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老校规,传承的是一种体育运动精神,旨在帮助学生强化锻炼意识,提高身体素质。此举在具体操作中也充满人性化,而且学生的反响也很好。所以,此校规是值得肯定和借鉴以及推广。如在有条件的其他高校可以开始试点并逐渐推广,在有条件的中小学也可以考虑开设相应的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课程。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