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获得感
一、权威观点
过去一年,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情况下,民生投入继续增加。出台新的就业创业政策,扎实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就业工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符合规定的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可直接结算。
——2017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
二、深度解读
(一)主题内涵
“获得感”本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获得感”一词迅速流行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且使用范围出现固化趋势,多用以指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
“获得感”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
“获得感”首先是要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人民群众有房住,收入增加,能接受优质教育,能看得起病,养老有保障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在精神层面,要让每个人有梦想、有追求,同时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能够享受公平公正的同等权利。
(二)验证标准
第一,是否具有实际的获得。
第二,是否具有内在的获得。
第三,是否具有整体的获得。
第四,是否具有持续的获得。
第五,是否具有可靠的获得。
(三)重要意义
一是凸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源。
二是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三是抓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节点。
四是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金石。
(四)对策措施
第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必须优化民生制度。
第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必须自觉简政放权。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