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2013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0-07-19 23:32
2013 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2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载体/载重 模范/模式 泥土/拘泥 反省/省亲 B.扁舟/偏旁 惆怅/绸缪 嘹亮/潦倒 奴婢/裨益 C.勉强/强迫 曲径/曲解 处理/处境 车轴/压轴 D.缅怀/腼腆 任务/烹饪顷刻/倾诉 维护/帷幕 2.(2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眷顾 雄纠纠 魂牵梦萦 笑容可掬 B.缄默 催化剂 赏心悦目 集思广议 C.荟萃 文绉绉 金碧辉煌 博采众长 D.肯求 检字法 力挽狂澜 目不暇接 3.(3 分)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满 则覆”, , 。 , 。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点缺憾, 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① 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 ② 这是中国人的 处世之道 ⑧ 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 ④ 同样也反映在 建筑上。 4.(8 分)古诗文默写。 (1)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2)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写山中早晚不同景色的句子是:“ , 。” (4)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静下心来,耐住寂寞,此第一境 也;“ , ”(陶渊明《饮酒》),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也;“ , ” (杜甫《望岳》),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 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也。 5.(4 分)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从下面两个故事中选择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主人公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获 胜的。 ① 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②三打祝家庄 (2)《鲁滨逊漂流记》也被译为《鲁滨逊历险记》,你认为哪种翻译更合适?请结合具 体情节简述理由。 6.(9 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如图) 材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 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 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 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7.(16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放 学 ① 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 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 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 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 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 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 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 “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 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 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 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 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 出现在门口。 ⑤ 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11 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 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 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 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 地走几步,跳下来……11 点 45 分。 ⑧ 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 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 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 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 点整。 ⑨ 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 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 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 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 20 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 点 15 分。 ⑩ 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 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 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 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 ﹣﹣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 点 25 分。 ⑪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 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 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 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 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⑫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 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作者:龙应台。有删改) (1)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矛盾? (2)第①﹣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塾? (3)品读第⑦﹣⑩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 句进行赏析。 (4)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 (5)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 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8.(12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 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 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 功能。 ② 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 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 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 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 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 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 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 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 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 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 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木高手,即 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 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 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 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 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 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 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 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 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 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 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⑧ 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 数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 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内记忆。 ⑨ 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 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 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 20 年,当其再次重新训 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 40%。 ⑩ 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 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作者:李苗苗。有删改) (1)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 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 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 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 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 没有任何区别。 (4)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虽然学过,但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水了,有些犹豫。请你结 合文章相关内容,鼓励他大胆游泳。 三、古诗文阅读(共 14 分) 9.(10 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 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 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 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C. B. D.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 10.(4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四、作文(50 分) 11.(50 分)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让路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 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 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 受阳光的照耀。”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9 页,此文档共19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2013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 1 页2013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 2 页2013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 3 页2013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 4 页2013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 5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