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解剖生理

来源: 2017-06-06 20:25

 (一)绪论
一.动物解剖生理                      系统解剖学(解剖学):借助刀、剪等解剖器具
1.                                                    用切割的方法,研究畜体各器
                          大体解剖学                 官的形态位置结构及相互关系
                                      局部解剖学
              动物解剖学              比较解剖学
              (研究形态  胚胎学        定义:借助显微镜研究家畜细微结构及功能
              结构的科学)                    采用切片、染色等方法
动物解剖生理              显微解剖学           细胞
                          (组织学)    内容   组织细胞
                                               器官组织
              动物生理学:研究家禽(畜)的生命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学习方法   形态结构和技能的关系
           家畜和家禽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二)动物机体的基本结构
(1)细胞
一.1.细胞:是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长发育的最基本单位。
2.                          电子致密层:内外两层色暗
         明亮相间三层结构
                 细胞膜     中间层:电子密度小,明亮
细胞膜   生物膜
(质膜)         细胞内膜: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具有三层结构的膜
①维持细胞形态和结构完整
         功能  ②控制和调节细胞与周围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
               ③参与细胞识别、粘连、运动和免疫反应
               ④直接控制离子和分子进出细胞
3.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物质转运方式  主动转运
              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4.                线粒体:具生物氧化、提供能量的作用,被称为“能量供应站”
                          粗面内质网:合成、分泌、运输蛋白质的功能
                 内质网   滑面内质网:参与糖原、脂类、激素的合成和解毒作用
                 核蛋白体(核糖体)   游离核糖体
         细胞器  中心体:               膜旁核糖体
细胞质           高尔基复合体(内网器)
                 溶酶体:是细胞内重要的“消化器官”
                 微丝和微管
         基质:是细胞执行功能和化学反应的重要场所
         内含物:是细胞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5.       功能: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核内膜面向核质的一层
细胞核   核膜   核外膜:面向细胞质的一层    
                核周隙:两层膜建的间隙
         核基质:是无定形的液态基质,又称核液
         核仁
         染色质和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
6.
动物 猪 牛、山羊 绵羊 鸡 鸭 马 驴
染色体 38 60 54 78 80 64 62
(2)组织:由来源相同、形态结构和机能相似的细胞群和细胞间隙构成                                       
一.                                       内皮   分布在内脏器官的外表面和心脏
1.                            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    血管、淋巴管的内表面
                    单层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分布在甲状腺、肾小管等,具分泌作用         
          被覆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在胃、肠黏膜,具吸收、保护作用
                             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有柱状、杯状、棱柱和锥状四种。
上皮组织                                        主要分布在呼吸道黏膜(保护、分泌)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表面和口腔食道、阴道表面
           腺上皮:器官为腺体  变移上皮:分布在膀胱、输尿管等,具保护作用
                       感觉上皮
           特殊上皮    生殖上皮
2.                         成纤维细胞:可产生纤维和分泌基质,有较强再生能力
                          组织细胞:(巨噬细胞):能做变形运动,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
      能吞噬进入机体内的细菌异物和衰老死亡细胞
                    细胞  浆细胞: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等黏膜的固有层内,产生抗体
疏松结        肥大细胞: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细胞核校位于细胞中央,胞
            缔组织             质内含有大量的易染颗粒产生组织胺、肝素
           (蜂窝组       脂肪细胞:呈球形,具合成和贮存脂肪的作用
            织)          胶原纤维(白纤维):多聚集成束较强的韧性,可被胃液溶解
结缔组织            纤维  弹性纤维(黄纤维):少单根存在细,较强的弹性,韧性较差
               网状纤维(嗜银纤维):细短而分支多交织成网,银染色法成棕黑色           
         基质:无色透明黏性较强,具很强黏滞性的胶状物
               规则性致密结缔组织:如肌腱、颈韧带等
致密结缔组织   不规则性致密结缔组织:如皮肤真皮。具保护支持作用
           脂肪组织:分布在皮下、大网膜、肠系膜等,具贮脂、保温、缓冲作用
           网状组织:主要分布在骨髓、淋巴结、肝、脾等器官
           软骨组织    透明软骨:主要分布在肋软骨、喉、气管等,半透明状
            (软骨)   弹性软骨:主要分布在耳廓、会厌等
                       纤维软骨:主要分布在椎间盘、半月板、耻骨联合等
                    骨细胞:位于骨陷窝,呈扁椭圆形,突起多
骨组织   骨胶纤维
                    骨基质:主要是胶原纤维(骨胶原),90%的钙以钙盐贮存在骨内
           血液和淋巴:存在于心脏、血管、淋巴管内的液体结缔组织
①尼氏体:是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构成的嗜碱性物质
②                                          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表面
骨膜:是覆盖在股表面的一层结缔组织呈粉红色。  骨外膜:分布于骨表面,有血管和神经
③嗉囊:鸡鸭的食管在胸前口处膨大而形成
3.       骨骼肌(横纹肌):随意肌,迅速有力收缩,易疲劳。多附着骨骼
肌组织   平滑肌(内脏肌):不受意识支配,收缩缓慢,作用持久不容易疲劳。分布在内脏
                          器官和血管壁内
         心肌:短柱状形成“闰盘”,不随意肌,缓慢持久收缩。自动节律性强分布于心脏
①闰盘:相邻心肌纤维的两端连接成阶梯状的粗线
②泄殖腔:是直肠末端的膨大而形成的腔道,是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共同通道
③鸣管(后喉):禽类特有的发声器官,以气管为支架,有几块支气管软骨和一块鸣骨构成。
④盲肠扁桃体:在盲肠基部黏膜内有淋巴组织分布。鸡的最明显是诊断疾病是主要检查部位。
⑤法氏囊(腔上囊)是家禽所特有的免疫器官,位于泄殖腔背侧,开口于肛道。:
4.         定义: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功能:具体感受体内外刺激和传导冲动,对神经元有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
                     假单极神经元       传入(感觉)神经元   多位于脑和                         
          神经细胞   双极神经元         传出(运动)神经元   脊髓内
神经组织             多级神经元         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纤维   有髓神经纤维:如脑、脊神经内的神经纤维     感觉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如植物性神经的节后纤维        运动神经纤维
          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5.         定义:神经组织中一种无传导冲动能力的细胞部分
神经胶    特点:突起不分树突和轴突,无尼氏小体和神经原纤维,不能接受刺激传导冲动
质(细胞)功能:可支持、营养、保护和修复等作用
(3)器官、系统和有机体
一、1.  概念: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规律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机能的结构
器官   分类   中空性器官:如食管、胃、气管、膀胱、血管、子宫等
              实质性器官:如肝、肾、脾等
2.     定义:由几个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在一起,彼此分工合作来完成体内某一方面的生理机能,这些器官就构成一个系统
系统  十大系统: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运动、被皮、心血管、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内脏: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脏器:构成内脏的器官
3.                 定义:神经系统对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进行的调节
         神经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
有机体             特点:作用迅速准确持续时间短,作用范围局限
         体液调节  定义:体液因素对某些特定器官的生理机能进行的调节
                   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泛
         自身调节:动物有机体在周围环境变化时,许多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4)畜体表主要部位名称及方位术语
一.1.       头部  颅部:分为枕部、顶部、额部、颞部等。
                   面部:分眼部鼻部咬肌部、颊部、唇部、下颌间隙部
                     颈部    鬐甲部:前方较高的部位
                     胸背部  背部:
                             肋部:侧面以肋骨为基础
             躯干部  腰腹部  胸前部:前下方
                     荐臀部  胸骨部:下部
                            尾根
尾部   尾体
畜(禽)体                  尾尖
(以骨为基础)              肩带部
                            臂部
                     前肢   前臂部  腕部
                            前脚部  掌部
            四肢部                  指部
                            股部
                            小腿部  跗部
                     后肢   后腿部  跖部
                                    趾部
2.             正中矢面:通过脊柱的矢状面将畜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仅有1个
     矢状面  侧矢面:位于正中矢面的侧方,与正中矢面平行,有无数个
面          背侧
     额面   腹侧
              前部
     横断面   后部
3.          前侧(头侧):靠近畜体头部的         背侧:前肢和后肢的前面
           后侧(尾侧):靠近尾端的    四肢部   掌侧 :前肢的后面
方位术语   背侧 :靠近脊柱的                   跖侧:后肢的后面
           腹侧:靠近腹部                             
           内侧:靠近中央失状面
           外侧
①反射:神经系统的参与下,集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②反射弧:完成一个反射活动时,要通过的神经通路
③神经:周围神经内的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④动脉:引导血液出心脏并向全身输送血液的管道。壁厚空虚时不塌陷,出血时呈喷射状
⑤静脉:引导血液入心脏多与动脉伴行。壁薄易塌陷,出血时呈流水状
⑥毛细血管:连于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短而细互相吻合成网
⑦大循环(体循环):从左心房开始,通过主动脉及其分支,进入全身各个毛细血管,最后汇集成前腔静脉和后腔静脉返回右心房
⑧小循环(肺循环):从右心房开始,通过肺动脉进入肺,在肺内形成毛细血管网最后汇集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三)牛(羊)解剖生理
(1)运动系统
一.              骨:运动的杠杆
1.        组成  骨连结:运动的枢纽
运动系统        肌肉:运动的动力
                构成动物的体型
          功能  动物的使役能力
                家畜屠宰率及品质
                骨的突起和肌肉作为定位的骨性或肌性标志
2.         维持体型
骨骼功能  保护脏器
          支持体重
二.骨骼           骺:两端膨大
1.         长骨  骨干(骨体):中间较细
                 作用:支持体重和形成运动杠杆
骨的形态   短骨:支持作用、分散压力、缓冲振动
扁骨:保护脑等重要器官
           不规则骨:具有支持、保护和供肌肉附着的作用
2.                浅层为纤维层:具有营养和保护的作用         在骨受损伤时,成骨
           骨膜                                              层细胞有修补和再生
                 深层为成骨层:富含成骨细胞,参与骨的形成    骨质的作用
骨的构造         骨密质:致密而坚硬,耐压性强,分布在长骨的骨干和其他类型骨的外
           骨质          层
                 骨松质:结构疏松,许多骨板和骨针交织成海绵状,分布在长骨骺和其他类型骨的内部
                  红骨髓(胎儿、幼龄、成年动物):年龄的增长,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
           骨髓                                  代替。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成年动物):由脂肪组织构成,具贮存营养的功能(家畜失血
                                     过多,可转变为红骨髓)
           血管、神经:分布在骨膜上的小血管经骨表面的小孔进入分布于骨密质
                  滋养动脉:较大的血管,穿过滋养孔分布于骨髓
3. 
              有机物:主要成分:骨胶原(蛋白质)        成年家畜的骨约含1/3有
  骨化学成分          功能:骨的弹性和韧性的物质基础    机物和2/3的无机物,使
              无机物   主要成分:钙盐(碳酸钙、磷酸钙) 最大的坚固性,具有较好
                       功能:骨的坚固性的物质基础       的韧性
4.骨连接:骨与骨相互连接的部位
5.                 纤维连结:两骨之间以纤维结缔组织连接,较牢固,一般无活动性
         直接连结  软骨连结:两骨相对面间借软骨连结,基本不能运动
                   骨性结合:两骨相对面以骨组织连结,完全不能运动
                   概念:骨与骨间能灵活活动的连结
                          关节面:两骨相接触的的光滑面,骨质致密
骨连接                    关节软骨:附着关节面的一层透明软骨,光滑有弹性和韧性
         间接连结  构造   关节囊:包围在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囊
          (关节)        关节腔:关节软骨的关节囊间的密闭腔隙有少量淡黄色的滑液
                          关节的辅助结构:主要有韧带和关节盘
①关节(滑膜结构):是骨和骨之间可灵活活动的连接
②血清:离体血液如不做抗凝处理,很快回凝结成胶冻状的血块并析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③血浆:血液离心沉淀后,上层淡黄色的液体
④激素:由内分泌系统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为激素。
⑤卵黄囊憩室:在空腔中部有以突起,是卵黄囊柄的遗迹。是空腔和回肠建分界的标志
⑥乳镜:牛乳房与阴门裂间呈线状毛流的皮肤纵褶
⑦乳腺:动物哺乳动物特有的皮肤腺,雌性动物的乳腺能充分发育,形成发达的乳房,分娩后可分泌乳汁哺乳幼畜
⑧毛流:毛在动物体表按一定的方向排列
6.分类:
            单关节:由相邻两块骨构成,如前肢的肩关节                  
关节骨数目                           
            复关节:由多块骨构成,如腕关节、膝关节
               单轴关节:由中间有沟或嵴的滑车状关节面构成,只可沿横轴作屈伸运动
关节运动轴数目  双轴关节:椭圆形关节面和相应关节窝构成,能作屈伸及左右摇摆
                多轴关节:半球形关节头和相应关节窝构成,可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                            
7.         头部骨骼:多为扁骨和不规则骨。分颅骨和面骨
全身骨骼  躯干骨骼:包括椎骨、肋和胸骨,连接起来构成脊柱和胸廓
          前肢骨骼:包括肩胛骨、臂骨、前臂骨、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
          后肢骨骼:包括髋骨、股骨、膝盖骨、小腿骨、跗骨、趾骨和籽骨
①                 后方中部有枕骨大孔和椎管相连
枕骨:单骨 枕髁:大孔两侧有软圆形的关节面
                   枕髁和寰椎关节窝构成关节
       顶骨和顶间骨
       额骨:四方形,很大,宽而平坦,后方两侧有角突
颅骨          鳞颞骨:向外伸出颧突,是头骨背面最宽处
颞骨   岩颞骨
       蝶骨:由蝶骨体、2对翼和1对翼突构成
       筛骨:介于颅腔和鼻腔间,有嗅神经通过
②     鼻骨:对骨,短而窄,前后几乎等宽
       上颌骨:对骨,其下缘称齿槽缘
       泪骨:对骨,为于眼眶前部
面骨   颧骨:位于泪骨下方                                            
       颌前骨:对骨,位于上颌骨前方                    切齿齿槽:前缘上方
       鼻甲骨                                下颌骨体  臼齿齿槽:后方
       下颌骨:面骨中最大的一块,分左右两块            齿槽间隙:两槽平滑区域
                                             骨支
       舌骨;位于下颌间隙后部,支持舌根、咽及喉
③               额窦:很大,伸延于整个额部、颅顶壁与部分后壁,与角突的腔相通
副鼻窦(鼻旁窦)
                 上颌窦(额窦):主要位于上颌骨、泪骨和颧骨
④头骨的连结:大部分为缝隙连结
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     能做开口、闭口运动
             颞骨
8.                颈椎(7块)         椎体   椎头
                 胸椎(13块)               椎窝
           椎骨  腰椎(6块)   组成  椎弓   棘突
           (牛)荐椎(5块)                   横突
                 尾椎(18~20块)     突起   前、后关节突
                肋间隙:相邻肋见的空隙
躯干骨骼   肋   肋骨                    真肋:第1~8对肋以肋软骨直接与胸骨相连
                肋软骨:由透明软骨组成  假肋:以肋软骨依次连于前一肋的肋软骨
                                        肋弓:最后肋骨和假肋软骨连接形成弓形结构
                 胸骨柄   两者的两
           胸骨  胸骨体   侧有肋窝
                 剑状软骨
           胸廓:圆锥形由胸椎、胸骨和肋构成。前口由第一胸椎、第一对肋和胸骨围成
9.            脊柱连结
躯干骨的连接
              胸廓连结
①         椎体间连结:相邻椎骨的椎体借椎间盘相连结
脊柱连结   椎弓间连结:相邻椎骨的前后关节突间形成的滑动关节
           脊柱总韧带:                    背侧的索状部
            棘上韧带在颈部变宽大即项韧带
脊柱总韧带                                 腹侧板状部
            背纵韧带:椎体背侧,起于枢椎止于荐椎
            腹纵韧带:由胸椎中部开始,止于荐骨
②         肋椎关节:肋骨与胸椎形成的关节
胸廓连结
           肋胸关节:肋软骨与胸骨形成的关节
10.               肩胛冈
                  冈上窝:肩胛冈前上方
                  冈下窝: 肩胛冈后下方
         肩胛骨   肩峰:下端突起处
                  肩胛下窝:肩胛骨内侧的凹窝
                  肩臼:远端的关节窝
①       臂骨(肱骨):近端粗大前方两侧有内外关节,外侧结节称大结节
前肢骨            桡骨
         前臂骨   尺骨:突向后上方称肘突
         腕骨
         掌骨   系骨
         指骨   冠骨
                蹄骨
                悬骨
                近籽骨
         籽骨
                远籽骨

           肩关节:属多轴关节
前肢关节   肘关节:属单轴关节
           腕关节:复关节
                     系关节
指关节    冠关节
                     蹄关节
10.                                    髋臼:三骨结合处形成一个深的杯状关节
                                      髂骨翼:位于背外侧,其前部宽扁呈三角形
            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  髂骨体:后部呈三棱形
                  结合而成            臀肌面:髂骨翼的外侧面  耳状面:内侧面
                                      髋结节:外侧角
                                      荐结节:内侧角
                                      坐骨结节:两侧坐骨后缘形成坐骨弓,两端突出
                                                耻骨联合
①                                    骨盘联合  坐骨联合
后肢骨骼   股骨: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近端内侧有球形的股骨头,外侧有粗大的突起叫大转子。远端粗大前方为滑车状关节面,后方为股骨髁
           膝盖骨(髌骨):圆锥形,位于股骨远端的前方
                   胫骨:发达,呈棱柱状
           小腿骨
                   腓骨:位于胫骨外,已退化
                 距骨
跗骨  跟骨
                 跟结节
                 中央跗骨
           跖骨、趾骨、籽骨
②         荐髂关节:几乎不能运动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属多轴关节    主要作屈、
后肢关节   膝关节:复关节,包括骨胫关节和骨髌关节    伸运动
           跗关节(飞节):单轴关节                   
                    系关节
趾关节   冠关节
                    蹄关节
③骨盘:由两侧髋骨、背侧的荐骨和前四尾椎以及两侧的荐结节阔韧带共同围成的结构。雌性动物骨盘的底壁平而宽,雄性动物则较窄
三.肌肉
1.横纹肌(骨骼肌):运动系统的肌肉
2           .长肌:多在四肢
肌肉形态分   短肌:存在脊柱相邻椎骨间
             阔肌:多见于胸、腹壁
             环形肌:分布自然孔周围
3.肌腹:由许多骨骼肌纤维借结缔组织   肌外膜:包在肌肉外面的结缔组织
结合而成,可运动            肌束膜:包在肌束外的
                                    肌内膜:包在肌纤维外的
4.肌腱:在肌肉的两端,致密结缔组织取缔肌纤维。在四肢呈索状,在躯干呈薄板状,不能收缩,有很强的韧性和抗张力
5.肌肉的分类:                                    纺锤形肌
           伸肌                       二头肌      多裂肌
其作用分   屈肌            按形态分               板状肌
           内收肌                     三角肌      环形肌
            直肌                      臂头肌
按纤维方向  横肌           按起止点
            斜肌                      胸头肌
6.                     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血管、神经、脂肪及皮肌分                    
                筋膜        布。具保护、贮存营养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深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有连接和支持肌肉的作用
肌肉的辅助器管           密闭的结缔组织囊,具减少摩擦的作用
                黏液囊   滑膜囊:关节附近的黏液囊常与关节腔想通
                       纤维层(外层):由深筋膜增厚而成
                腱鞘   滑膜层  壁层:紧贴在纤维层的内面
                               脏层:紧包在腱上
                       作用:减少摩擦、保护肌腱
7.                面皮肌
                   颈皮肌
            皮肌   肩臂皮肌
                   躯干皮肌
                   功能:颤动皮肤,以驱除蚊蝇及抖掉灰尘水滴
牛全身肌肉             面部肌 :分开张自然孔的开肌和关闭自然孔的括约肌
            头部肌肉   开肌 :主要有鼻唇提肌、鼻外侧开肌、上唇提肌和下唇提肌
                       括约肌:主要有口轮匝机和颊肌,可关闭自然孔
                              咬肌 
                     闭口肌   翼肌
             咀嚼肌           颞肌
                    开口肌:主要肌肉是二头肌(枕颌肌)向下牵引下颌骨而是口腔打开
8.              脊柱肌:支配脊柱活动的肌肉
躯干的主要肌肉   颈腹侧肌:位于颈部气管、食管的腹外侧,呈长带状肌肉
                 胸壁肌:
                 腹壁肌:由4层纤维方向不同的薄板状肌构成
①                                           背最长肌
脊柱肌   脊柱背侧肌:作用——两侧同时收缩,
可伸脊柱、举头颈;一侧肌肉
收缩,可向一侧偏脊柱         髂肋肌
                     颈部:颈长肌
         脊柱腹侧肌         腰小肌
                     腰部   腰大肌
②         胸头肌:其与臂头肌间的沟,称为颈静脉沟,内有颈静脉
颈腹侧肌   肩胛舌骨肌:位于颈侧部,臂头肌的深面
胸骨甲状舌骨肌:位于气管腹侧
③       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表层收缩时,牵引肋骨向前外方移动,使胸腔横径扩大,助吸气
胸壁肌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深面收缩时,牵引肋骨向后内方移动,使胸腔缩小,助呼气
                       主动脉裂孔(上)
         膈(横膈膜)  食管裂孔(中)
                       后腔静脉裂孔(下)
④       腹黄膜:腹壁肌表面覆盖有一层坚韧的腹壁筋膜。功能是协助腹壁支持内脏
         腹外斜肌:肌纤维走向前上方走向后下方。起始于肌质,止于腹白线
         腹内斜肌:肌纤维走向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起于髋关节及腰椎横突,止于最后肋后缘及腹白线
腹壁肌   腹直肌:肌纤维纵行。起于胸骨和后部肋软骨,止于耻骨前缘。
(从外倒 腹横肌:较薄。起于腰椎横突及肋弓内侧,肌纤维上下走行
内)     腹肌作用:对腹腔脏器起着重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腹白线:位于腹底  壁正中线上,剑状软骨与耻骨之间。由两侧腹壁肌交织而成。白线中部稍后有一 痕叫脐  
         腹股沟管:位于股内侧,为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的一个斜行裂痕。管的内口通腹腔称腹环。外口通皮下称皮下环。是胎儿时期睾丸从腹腔堕入阴囊的通道。动物出生后如果腹环过大,小肠易进入腹股沟管内形成疝
①腹股沟管下颌间隙:两侧下颌骨之间的空隙
9.                              斜方肌 :为扁平的三角形肌,起于项韧带索状部和棘
                                     韧带,止于肩胛冈。分颈胸两部。肌纤维由前上
                      背侧肌群       方斜向后下方:肌纤维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
                                 菱形肌:位于斜方肌和肩胛肌的深面,起于项韧带索
                                     状部、棘上韧带,止于肩胛软骨内侧面
                                 臂头肌:位于颈侧部浅层,自头伸延到臂,构成颈静
                                      脉沟上界。起于枕骨、颞骨和下颌骨,止于臂骨
              肩带肌             背阔肌:位于胸侧壁的上部,肌纤维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主要部分起于腰背筋膜。止于臂骨内侧
                                           颈腹侧锯肌:位于颈部外侧,发达,几乎
腹侧锯肌      全为肌质
                      腹侧肌群             胸腹侧锯肌:位于胸外侧,较薄。表面和
前肢主要肌肉                                   内部混有厚而坚韧的腱层
                                 胸肌:位于胸壁腹侧与肩臂内侧间的强大肌群,分胸浅肌和胸深肌两层。有内收和摆动前肢的作用
                         冈上肌:起于冈上窝和肩胛软骨,止于臂骨的内外侧结节。有
                             伸展及固定肩关节的作用
                         冈下肌:位于冈下窝内,大部分被三角肌覆盖。作用为外展和固定肩关节
               肩部肌    三角肌:冈下肌浅层,以腱膜起于肩胛冈、肩胛骨后角及肩峰,止于臂骨三角肌关节。有屈肩关节的作用
                         肩胛下肌:位于肩胛骨内侧的冈下窝内,可收缩前肢
                         大圆肌:位于肩胛下肌后方,呈带状,有屈肩关节的
                         肩三头肌:位于肩胛骨后缘于臂骨形成的夹角内,是前肢最大
                            的肌肉。以长头和内外侧分别起于肩胛骨和臂骨的内外侧,止于尺骨的鹰嘴,有伸肘关节的作用
              臂部肌    前臂筋膜张肌:位于臂三头肌的后缘,为一狭长肌肉。起于肩胛骨后角,止于鹰嘴。可伸肘关节
                        臂二头肌:位于臂骨前面,起于肩胛结节,止于桡骨近端前内侧。可屈肘关节
                        臂肌:位于臂骨前内侧的股沟内,可屈肘关节
                               背外侧肌群:其肌腹位于前臂上部的背外侧,是腕指关
              前臂及前脚部肌       节的伸肌。由前到后是腕桡侧伸肌、指内侧伸肌、
                                   指总伸肌、指外侧伸肌和腕斜侧伸肌
                               掌侧肌群:其肌腹位于前臂骨的掌侧面,是腕指关节的屈肌。包括腕外侧屈肌、腕尺侧屈肌、腕桡侧屈肌、
                                   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
10.             臀股部肌;全身最发达的肌群,起于荐骨和髂骨,止于股骨、小腿骨和跗骨
                    主要作用于髂关节、膝关节
后肢的主要肌肉  小腿和后腿部肌:起于股骨、小腿骨,止于跗骨、跖骨和趾骨,有屈伸跗关节和趾关节的作用
①         臀肌:发达,起于髂骨翼和荐坐韧带,前与背最长肌筋膜相连,止于股骨大转子。有伸髋关节作用,参与竖立、踢蹴及推进躯干的作用
           股二头肌:椎骨头起于荐骨,坐骨头起于坐骨关节。向下以腱膜止于膝部、胫部及跟关节。有伸关节、膝关节及跗关节的作用
           半腱肌:起于坐骨关节。以腱膜止于胫骨嵴及跟关节,作用同股二头肌
           半膜肌:起于坐骨关节,止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内侧。作用同股二头  
臀股部肌   骨阔筋膜张肌:起于髋关节,向下呈扇形展开。止于髌骨和胫骨近端。有屈髋关节、伸膝关节的作用
           股四头肌:有四个肌头即直头、内侧头、外侧头和中间头。直头起于髂骨体,其他分别起于股骨的外侧、内侧和前面。向下同止于髌骨。可伸膝关节
           股薄肌:位于股内侧皮下,可内收后肢
           内收肌:位于半膜肌前方,骨薄肌深面,可内收后肢
②小腿及后脚部肌:起于股骨、小腿骨,止于跗骨、跖骨和趾骨,有伸屈跗关节和趾关节的作用                        屈跗关节的肌肉:有第三腓骨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三块
                背外侧肌群  伸趾关节的肌肉:有趾内侧伸肌(第三趾固有伸肌)、趾长伸肌
                          腓肠肌:发达,肌腹呈纺锥形,内外两个肌头分别起于股骨远端,止于跟结节。可伸跗关节
小腿及后脚部肌  跖侧肌群  趾浅屈肌
                          趾深屈肌
                跟腱:圆形强腱,是腓肠肌腱、趾浅屈肌腱、股二头肌腱、半腱肌腱合成的强韧的腱索。有伸跗关节的作用
(2)被皮系统
一.被皮系统
1.    皮肤
构成                  定义:由皮肤演化而来的特殊器官
       皮肤的衍生物   包括毛、皮肤腺、蹄、角等
二.皮肤
1.定义:覆盖于动物体表,在天然孔(口裂、鼻孔、肛门和尿生殖道外口等处)与粘膜相延续。
2.     表皮:为皮肤最表面的结构,无血管分布,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长期摩擦的部位表皮厚角化明显完整的表皮可分4层,由浅向深依次为角化层、颗粒层和生发层。
真皮:表皮深层,是皮肤最厚的一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坚韧且富有弹性。由
皮肤     浅入深可分成乳头层和网状层,其中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能营养皮肤并感受外界刺激。真皮内还有汗腺、皮脂腺、毛囊等结构。临床作皮内注射把药物注入真皮内。
       皮下组织(浅筋膜):位于皮肤的最深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结构疏松有弹性,利于皮肤作有限度的往返滑动,皮下注射就是将药物注射在该层内。皮下脂肪的多少是动物营养状况的标志
①     角化层:最表层,由数层已角化的扁平细胞构成,细胞内充满角质蛋白,老化角质层脱落形成皮屑
表皮   颗粒层:由数层已开始角化的梭形细胞构成,胞质内有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
       生发层:由形态不同的细胞构成。最深层(基层)细胞呈立方形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补充表层脱落的细胞。深部细胞间有星状的色素细胞,含色素
②   乳头层:由纤细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交织而成,形成许多圆锥状乳头伸入表层的生
真皮     化层。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有营养表皮和感受外界刺激的作用
     网状层:位于乳头层的深面,较厚,由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交织而成,内含较大的血管、神经、淋巴管
3.皮肤的技机能
①防止水分蒸发和有害物质入侵,是畜体和周围环境的屏障
②能产生溶菌酶和免疫体,对微生物有较强的抵抗力,是畜体重要的保护器官
③能感受触、压、温、冷、热等不同刺激,是畜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④通过排汗排出体内的代谢物,调节体温,分泌皮脂、合成维生素D和贮存脂肪的功能
三.皮肤衍生物
1.毛:一种角化的表皮组织,热的不良导体起保温作用。毛露于皮肤表面的部分称毛干,埋在皮肤内的部分称毛根,毛根周围有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形成的管状鞘,称毛囊。在毛囊的一侧有一束斜行平滑肌,称竖毛肌,该肌收缩可使毛竖立。毛根末端膨大呈球状为毛球,毛球细胞分裂能力强,是毛的生长点。毛球的顶端内陷呈杯状,真皮乳头层伸入其内形成毛
乳头,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①毛包括被毛和长毛
②换毛:毛到一定的寿命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衰老脱落为新毛代替。与毛乳头的血液循环变化有关。分为季节性换毛和经常性换毛
③毛流:毛在动物体表按一定方向排列。
2. 皮肤腺:由表皮陷入真皮内形成,包括乳腺、汗腺和皮脂腺。
①汗腺: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内,为盘曲的单管状腺。主要机能是分泌汗液,以散发热量调节体温。绵羊汗腺发达,黄牛次之,水牛无汗腺
②皮脂腺:位于真皮内毛囊附近,为分枝泡状腺,开口于毛囊。其分泌物称为皮脂是种不定性的脂肪性物质,有润滑皮肤和被毛的作用。绵羊分泌的皮脂与汗液混合为脂汗
3. 蹄:指(趾)端着地的部分,由皮肤演变而成,具有支撑体重的作用。蹄包括蹄匣和肉蹄两部分,
①主蹄:直接与地面接触的两个蹄              悬蹄:不能着地的两个蹄
②蹄间隙:主蹄位于3、4指(趾)的远端,两蹄间的空隙
③蹄白线:蹄壁的底缘直接接触地面,在底缘和蹄底之间有千浅色的环状线。
④蹄匣由表皮衍生而成,可分为蹄缘角质、蹄冠角质、蹄壁角质、蹄底角质和蹄球
角质五部分。
              蹄冠:蹄壁上缘突起部分,内有冠状沟       外层(釉层):由角化的扁平       蹄壁   蹄缘:  蹄冠与皮肤相连的无毛区域,其角          细胞构成
蹄匣           质柔软有弹性,可减少蹄壁对皮肤的压迫    中层(冠状层)
              蹄壁底缘:蹄壁与地面接触的部分           内层(小叶层)
       蹄底:蹄朝向地面而略凹陷的部分,位于蹄壁底缘与蹄球之间
       蹄球:位于蹄底后方的球形突起,质地柔软,有缓冲作用
4. 肉蹄: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呈鲜红色。供应蹄匣营养并有感觉作用。分肉蹄、肉底和
肉球三部分
5.角
①角轮:角的表面有呈环状的隆起。
②角是皮肤的衍生物,套在额骨的角突上分为角跟、角体和角尖。
角跟:与额部皮肤先连,角质薄而软,出现环状的角轮
角体:角跟向角尖的延续,角质逐渐变厚
角尖:由角体延续而来,角质层最厚,甚至成为实体
(3)消化系统
一.内脏学概论
1.内脏的概念
①定义:指大部分位于胸腔,腹腔和骨盆腔内的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②                   管状器官(中空器官):管状器官内有显著的腔体如食管、胃、肠、
内脏各器官基本结构      气管和膀胱、输尿管、输精管等。
                    实质性器官:无明显腔体。由实质和间质组成,实质是完成其功能的主要组织。间质即结缔组织,被覆于器官的表面并伸入实质内,构成支架,将实质分隔为许多小叶。实质性器官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导管出入的门户,称为门,如肝门,肾门和肺门。
二..消化系统组成
1.         消化管:起于口腔,经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腺、胃腺和肠腺,胃腺和肠腺位于胃壁和肠壁内称为壁内腺;而唾液腺和肝、胰在消化管外形成独立的器官,称壁外腺,有导管通消化管。
①                上皮:是消化管执行机能活动的主要部分。在食管、口腔、前胃和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有保护作用;在真胃、肠为单层柱状上皮,有吸收
黏膜层      作用
                  固有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腺体等
                  粘膜肌层:固有层下的薄层平滑肌,收缩有利于内容物的吸收、血液的流动和腺体分泌物的排出
消化管   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连接黏膜和肌层的作用,内含血管、淋巴管、
神经丛和腺体等
         肌层:分内环形肌和外纵行肌。收缩可使消化管产生运动
         浆膜或外膜:最外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体腔内的管状器官外膜表面覆盖一层间皮细胞。能分泌浆液,起光滑湿润,减小器官运动摩擦的作用。
2.体腔:分为胸腔,腹腔和骨盆腔三部分
体壁:构成体腔的壁,包括骨骼肌、骨、关节、皮肤
①胸腔:由胸廓的骨骼、肌肉和皮肤围成的腔隙,呈截顶圆锥状。
胸前口:第一胸椎、第一对肋和胸骨柄组成。
胸后口:最后胸椎、肋弓和剑状软骨组成,由膈与腹腔分隔开。内有心、肺、气管、食管和血管。
②腹腔:是最大的体腔,位于胸腔的后方,前壁与胸腔之间以膈为界;后端与骨盆腔相通,内有胃、肠、胰、肾、输尿管、卵巢、输卵管和子宫(部分)等。
                剑状软骨部(下部)
       腹前部   左季肋部
                右季肋部
腹腔            左髂部
       腹中部   右髂部  背侧的腰部
                中间部
                        腹侧的脐部
                左腹股沟部
腹后部   右腹股沟部
                中间的耻骨部
③骨盆腔:由被侧的荐骨和前4个尾椎、两侧的髂骨和荐坐韧带、腹侧的耻骨和坐骨围成。
最小的体腔,可视为腹腔向后的延续部分。盆腔内有直肠、输尿管和膀胱。
3.腹膜皱褶形成的结构:系膜、网膜、韧带
①系膜:连于顶壁与肠管之间宽而长的腹膜褶,如空肠系膜
②网膜:连于胃于其他器官的腹膜褶,如大网膜和小网膜
③韧带:连于腹腔、骨盆腔于脏器之间或脏器于脏器之间短而窄的腹膜褶,如回盲韧带
④腹膜的壁层:其中紧贴在腹腔内表面的部分
⑤腹膜的脏层:壁层从腹腔的顶壁折转而下覆盖在内脏器官的外表面
⑥腹膜腔:脏层与壁层之间形成的空隙
4.口腔:具有采食、吸吮、泌涎、味觉、咀嚼和吞咽等
①消化管的起始部。口腔的前壁为唇,两侧为颊,背侧壁是硬腭,底面有舌附着。口腔后接咽的口咽部。唇、颊与齿(齿弓)、齿龈之间称为口腔前庭,齿弓以内的部分称为固有口腔。口腔内表面有粘膜被覆 。
②唇:分上唇和下唇。上唇中部和两鼻孔之间的无毛区,称为鼻唇镜。唇黏膜深层有唇腺。猪的上唇与鼻连在一起构成吻突,有掘地觅食作用。马的上唇是采食的主要器官,下唇后下方有一明显的丘形隆起,称为颏
③颊:位于口腔两侧,主要是颊肌,外被皮肤,内衬黏膜,在颊肌的上缘和下缘均有颊腺,颊腺管和腮腺管直接开口于颊粘膜表面。
④硬腭 :构成固有口腔的顶壁,向后与软腭相延续。硬腭黏膜层厚而坚实,黏膜下层有丰富的静脉丛。硬腭正中有一条腭缝,腭缝两侧有多条横行腭褶。其前端有一突起为切齿乳头
⑤口腔底:口腔底的前部,舌尖下面有一对突出物称为舌下肉埠(卧蚕),为下颌腺管的开口处。(猪无舌下肉阜)。
⑥舌:分为舌根、舌体和舌尖。舌根为舌体后部附着于舌骨上部,其背侧黏膜内含有大量淋巴组织称为舌扁桃体。由舌骨、舌肌和舌黏膜构成。舌肌属横纹肌,肌纤维走向不一,其突起称舌圆枕。舌黏膜表面有多种乳头,锥状乳头起机械作用,轮廓乳头、菌状乳头为味觉乳头,乳头内有味觉感受器味蕾,以辨别食物的味道。
⑦齿:分为上齿弓和下齿弓。根据齿的位置和结构特征,可分为切齿、犬齿和颊齿(臼齿)。颊齿又可分为前臼齿和后臼齿。切齿由内向外依次称为门齿、(内/外)中间齿和隅齿。牛羊无上切齿及犬齿。脱换前的齿乳齿,脱换后的齿称为衡齿(永久齿)
    齿冠:露在齿龈以外的部分。
齿的分部   齿根:埋于齿槽内的部分。
           齿颈:齿龈包围的部分。马的乳切齿齿颈明显而恒切齿则不明显。
          齿质:在内层,淡黄色是构成齿的主体
齿的构成  釉质(珐琅质):齿质的外面,光滑、坚硬、乳白色,是体内最坚硬的组织
          齿骨质
齿髓:齿根的末端有孔通齿腔,齿腔内的血管、神经与结缔组织一起
⑧唾液腺:能分泌唾液的腺体,主要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腮腺:位于耳根的下方,略呈三角形,腮腺管开口于颊粘膜上。
唾液腺   颌下腺:比腮腺大淡黄色,呈V字形,位于下颌骨内侧,腺管开口于舌下肉阜。
         舌下腺:牛可分上下两部。上部为短管舌下腺腺(多口舌下腺),下部为长管舌下腺(单口舌下腺),有一条总导管与颌下腺管合并开口于舌下肉阜
5.咽和软腭
①咽:为漏斗形肌性囊,位于口腔和鼻腔后方,喉和食管的上方,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②软腭:位于硬腭后方,是从硬腭延续向后并略向下垂的粘膜肌性褶。
③咽峡(口咽部):软腭和舌根构成的咽与口腔之间的通道,其侧壁黏膜上有扁桃体窦,窦壁有腭扁桃体
④吞咽时,软腭提起,隔开鼻咽部和口咽部, 喉头前移,关闭喉门,食物由口腔经咽入食管;呼吸时,软腭下垂,空气经咽到喉或由喉经咽到鼻腔。
6.食管:连于咽和胃之间的肌质管,分颈、胸、腹三部分。颈部起于喉和气管的背侧,向后方延伸逐渐转到气管的左侧,形成食管襻,到胸腔前口入胸腔。胸段食管转向气管的背侧,向后延伸穿过膈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腹段食管短与胃的贲门相连。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其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肌层为横纹肌
7.胃位于腹腔内,膈和肝的后方,是消化管道中的膨大部分,前端以贲门接食管,后端经幽门与十二指肠相通。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前三胃无消化腺主要贮存食物和发酵分解粗纤维的作用称为前胃,后一个有消化腺分布可分泌化学性消化称为真胃
①瘤胃:最大。瘤胃向左、右稍压扁,前后伸长。左侧面贴脾、膈和腹壁称为壁面,右面与瓣胃、皱胃、肠、肝、胰等器官相邻称为脏面。瘤胃表面有左纵沟、右纵沟和前沟、后沟。纵沟将瘤胃分成背囊和腹囊。前、后沟很深,形成前背盲囊(瘤胃房)、前腹盲囊(瘤胃②隐窝)、后背盲囊及后腹盲囊。
瘤胃乳头(毛肚):瘤胃粘膜呈棕黑/黄色,表面密布有大小不等的叶状、棒状乳头。
瘤网胃口:瘤胃和网胃间的连通口较大
瘤胃前庭:瘤网胃口背侧形成一个穹隆
②网胃(蜂窝胃):最小,呈梨状,位于季肋部的正中史状面瘤胃背囊的前下方。其黏膜形成许多网状结构的皱褶上密布角质乳头
食管沟:自瘤胃贲门至网瓣胃口间有一条螺旋状的沟
食管沟唇:沟两侧隆起的黏膜褶。
网胃壁的内侧有食管沟,起于贲门,沿瘤胃及网胃右侧壁下行,达网瓣口。出于瘤网口,网瓣口,网胃的收缩力强。
③瓣胃:呈两侧稍扁的球形,位于右季勒部与第7~11肋相对,肩关节水平线通过瓣胃中线
瓣胃沟:瓣胃由网瓣口与瓣皱口分别通网胃和皱胃,网瓣口与瓣皱口之间的胃壁
百叶胃:瓣胃黏膜上形成百余片瓣叶。瓣叶上密布粗糙的角质化的乳头。
④皱胃:呈长囊状。皱胃腹缘称为大弯,背缘称为小弯,皱胃与十二指肠的通口称为幽门。
胃底部:邻接网胃并部分地与网胃相附着,
三部分组成  胃体部:沿瘤胃腹囊与瓣胃之间向右后方伸延,
            幽门部:沿瓣胃后缘(大弯)斜向背后方延接十二指肠。
             胃底腺区(在胃底部):腺区最大, 主细胞:短柱状或锥体状,分泌胃蛋白 
                  分泌胃液的主要部位             酶原和胃脂肪酶
据黏膜位置、                                壁(泌酸)细胞:圆形或三角形,分泌
色和腺体                                         HCl
不同                                         颈黏液细胞:位于腺颈部,可以分泌黏液,保护胃黏膜
            贲门腺(靠近瓣皱胃口附近)和幽门腺区:腺体主要由黏液细胞构成,能分泌碱性黏液,保护胃黏膜。
其肌层分为内斜、外环和外纵,中层环形肌发达,在幽门部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
8.小肠
£①   十二指肠:起于幽门,后接空肠,长约1米,位于右季肋部和腰部。向背转向后行,到右侧髋结节位置折转向前内侧,至右肾腹侧延接空肠。其主要特点是系膜短,肠管平直,位置比较固定。在起始部形成乙状弯曲。有胆管和胰管的开口。
小肠   空 肠:小肠中最长,腹腔内活动范围大。形成无数肠圈,以短的空肠系膜悬挂在结肠圆盘周围形似花环环。位于腹中部右侧。其外侧和腹侧隔着大网膜与右侧腹壁相邻,背侧为大肠,前方为瓣胃和皱胃
       回肠:约50cm,短而直,管壁较厚,回肠通入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回肠与盲肠底间有回盲韧带。一般将回盲韧带附着于小肠的部分肠段算作回肠。
黏膜:形成许多纵行皱襞,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其间有杯状细胞;固有膜内含大量肠腺,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上皮与固有膜形成许多小肠绒毛;粘膜肌层为内环外纵两层。
小肠组织结构  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有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粘液。
肌层:内环外纵二层平滑肌。
浆膜:为被覆间皮的结缔组织膜,表面光滑而湿润,可减少摩擦
£绒毛与肠腺
①绒毛:是小肠粘膜表面特有的指状突起。
上皮:
柱状细胞:有纹状缘,有消化吸收作用。
杯状细胞:分泌粘液。
银亲合细胞:内分泌细胞,产肽、胺类。
固有膜:结缔组织,内有一条中央乳糜管,吸收乳糜微粒。
9.大肠
①     盲肠:呈盲囊状/直筒状,回肠的入口和盲肠的出口都在小弯部分,分别称为回盲口和盲结口。盲肠上部膨大钝圆,称为盲肠底,下部称盲肠尖,中部为盲肠体。
大肠  结肠:借总肠系膜悬挂于腹腔顶壁,分为初袢、旋袢和终袢,初袢呈乙状弯曲位于右髂部;旋袢最长位于瘤胃右侧盘曲为圆盘状称结肠圆盘;终袢向后伸达骨盘前口,移行为直肠
       直肠:短直,位于骨盆腔内,后通肛门,以直肠膜连于骨盆腔顶壁
②组织结构特点:
粘膜无皱襞和绒毛;柱状细胞的微绒毛变短,纹状缘不明显;杯状细胞特别多,但无泮氏细胞;肠腺特别发达,分泌碱性粘液,无消化酶,但有溶菌酶;肌层发达,形成纵肌带。
10.肝
£形态和位置:动物体内最大的腺体,牛肝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棕红色或棕黄色,位于右季肋部紧贴膈
①隔面:肝前面稍隆凸
②脏面:肝后面凹陷
③脏面中央有门静脉、肝动脉、神经、淋巴管和肝管出入肝,该处称为肝门。肝管在肝门与胆囊管汇合成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乙状弯曲”肠粘膜乳头上。肝的表面被覆一层浆膜,并形成左右冠状韧带、镰刀韧带、圆韧带和三角韧带
£组织结构
①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功能单位,呈多边棱柱体    中央静脉:其中轴贯穿的一条静脉
血窦:肝细胞索有分支,彼此吻合呈成网,网眼间有窦状隙
②胆小管 :由相邻的肝细胞膜凹陷形成,彼此分支又吻合成网,通向小叶边缘
肝板:肝细胞呈不规则的互相连接的板状
③窦状隙(肝窦):是肝板之间的不规则血窦。
内皮细胞(窦壁细胞):扁平状,细胞本身有小孔,基膜不完整,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微小间隙称窦周隙。
(星形细胞)枯否氏细胞:是肝窦内的一种星形巨噬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贮脂细胞:在面向狄氏间隙的肝血窦外壁,功能不明。
④肝的血液循环供应门静脉和肝动脉两个来源
门静脉:由胃、肠、脾、胰的静脉汇合而成,经肝门入肝,在肝小叶间分支成小叶间静脉,与肝小叶的窦状隙相通。窦状隙的血液再汇入中央静脉,中央静脉汇合呈小叶下静脉最后汇成数支肝静脉出肝,入后腔静脉。其属于肝的功能血管 
肝动脉:来自于腹腔主动脉。经肝门入肝,也在肝小叶间分支形成小叶间动脉,伴随小叶间静脉的分支,进入窦状隙与门静脉血混合。其来自主动脉,含有丰富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供肝细胞物质代谢使用,是肝的营养血管
⑤肝的血液循环和胆汁的排出途径:
门静脉→小叶间静脉→窦状隙→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
肺动脉→小叶间动脉↗                           ↓
肝管←小叶间胆管←胆小管                         后腔静脉
£肝的生理作用:
①分泌功能:肝是最大的腺体,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
②代谢功能:肝细胞内进行蛋白质、脂肪和糖的分解、合成、转化和贮存,很多代谢过程都离不开肝脏,能贮存VA、D、E、K及大部分B族维生素
③解毒功能:从肠道吸收来的毒物或代谢过程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经其他途径进入机体的毒物或药物,在肝内通过转化和结合作用变成无毒或毒物小的物质排出体外。
④防御功能:窦状隙内的枯否氏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可吞噬侵入窦状隙的细菌、异物及衰老细胞
⑤造血功能:肝在胚胎时期是造血器官可制造造血细胞。成年动物的肝只形成血浆内的一些重要成分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凝血蛋白等
11.胰
①胰是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为不规则的四边形,灰黄色稍带粉红,位于十二指肠弯曲中,质地柔软,有一条胰管直通十二指肠。
②其外面包裹一薄层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腺体实质,将实质分为许多小叶
         外分泌部:属消化腺,由腺泡和导管组成,占腺体大部分。腺胞呈球状或管状,腺腔很小,均由腺细胞组成。腺泡的分泌物称为胰液,一昼夜可分泌6~7L
腺实质   内分泌部(胰岛):位于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由大小不等的细胞群组成,形似小岛,胰岛细胞呈不规则的索状排列,互相吻合呈网,网眼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血窦。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经毛细血管直接进入血液,可调节血糖代谢 
三.消化生理
1.消化、吸收的概念
①消化:饲料中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②吸收:饲料经消化后,它的产物透过消化管上皮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2.消化方式
£机械性消化(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器官的运动,改变饲料物理性状的一种消化方式。如采食、咀嚼、吞咽、反刍和胃肠运动等。其作用是磨碎饲料、混合消化液、促进内容物后移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作用。胃肠的肌肉全为平滑肌,有兴奋性低、收缩缓慢、伸展性大、不易疲劳、有自动节律性等特性
£化学性消化:在消化液中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消化,可改变营养物质的化学结构,使其成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酶(生物催化剂)是体内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的酶称为消化酶。根据作用对象不同分为蛋白分解酶、脂肪分解酶和糖分解酶
激动剂:有些物质可增强酶活性         酶的抑制剂:有些物质可降低或使其失去酶活性
酶原:大多数消化酶在刚分泌出来的时候没有活性      酶制剂:完成这一致活过程的物质
酶致活:酶原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为有活性的酶 
£生物学消化: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对饲料进行的消化。微生物消化主要是消化饲料中的纤维素,由于动物的消化液中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因而在草食动物的消化过程中尤为重要。牛进行的场所在瘤胃和大肠内
3.消化管道各部的消化作用
£口腔的消化:唾液的主要作用:①浸润饲料便于吞咽;②溶解饲料中的可溶性物质刺激舌的味觉感受器,引起食欲,促进各种消化液的分泌;③清除口腔内残留的一些饲料残渣和异物,清洁口腔;④唾液呈碱性,可中和瘤胃内微生物发酵所产生的有机酸的作用;⑤水牛等汗腺不发达的动物,可用唾液中的水分蒸发来调节散热
£咽和食管的消化:咽和食管均是食物通过的管道,食物在此不停留,只是借运动向后推移
£胃的消化
前胃的消化:主要进行生物学消化,瘤胃是进行生物学消化的主要场所。网胃相当于“中转站”,一方面将粗硬的饲料返送回瘤胃,另一方面将较稀软的部分运送到瓣胃。瓣胃相当于“滤器”,收缩时把饲料中较稀软的部分运送到皱胃,把粗糙的部分六在叶片间揉搓研磨。
瘤胃内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和纤毛虫
瘤胃的收缩方式:A波—瘤胃前庭→背囊→腹囊;B波—后腹盲囊→后背盲囊→前背盲囊→主腹囊                               食管沟(网胃沟):连于贲门与网瓣胃口之间的沟
反刍:饲料进入瘤胃后,经浸泡和软化,在休息时又被逆呕回口腔进行仔细咀嚼,病混入唾液再行咽下的过程。包括逆呕、再咀嚼、再混唾液、再吞咽四过程
反刍的生理意义:充分咀嚼,帮助消化;混合唾液,中和胃内容物发酵时产生的有机酸;排出瘤胃内发酵产生的气体;促进食糜向后部消化管的推进
嗳气:瘤胃由于微生物对饲料的发酵产生的气体,通过食管排出的过程
皱胃的消化:主要进行化学系消化
胃液的消化作用:P79        皱胃的运动:P80
胰蛋白分解酶
£小肠的消化:     胰蛋白分解酶:主要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羧肽酶
                   胰脂肪酶:胃肠中消化脂肪的主要酶
胰液  胰淀粉酶
化学性消化         碳酸氢盐:中和十二指肠中的胃酸
            胆汁:胆盐是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它是胆汁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
            小肠液: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 
胆酸盐作用:致活胰脂肪酶原,增强胰脂肪酶的活性;降低脂肪滴的表面张力,将脂肪乳化为微滴,有利于脂肪的消化;与脂肪酸结合呈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的吸收;促进脂溶性VA、D、E、K的吸收
蠕动
机械性消化   分节运动
钟摆运动
£大肠的消化:主要靠微生物进行生物学消化。由于蠕动缓慢,食糜停留时间长,水分充足,温度和酸度适宜,有大量的微生物在此生长、繁殖如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等。这些微生物可发酵分解纤维素产生大量的低级脂肪酸和气体。低级脂肪酸倍大肠吸收,作为能量利用,气体从肛门排出。大肠内的微生物可合成B族维生素和VK
4.吸收
①吸收部位:吸收的物质与速率主要取决于消化管的组织结构、食物在该部分被消化的程度及停留的时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很长,盘曲很多,黏膜具有环状皱褶,拥有大量指状的肠绒毛,吸收面积大;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已被消化到适于吸收的状态,易于被吸收
②吸收机制:分为被动转运、主动转运两种不同的过程。
被动转运包括滤过、渗透、弥散和易化扩散等
主动转运:靠细胞膜上的"泵",逆电化学梯度把物质从消化管内转运到细胞内的过程
载体:一种运载营养物质进出上皮细胞膜的膜蛋白
③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P82
(4)呼吸系统
一.呼吸系统的构造
1.呼吸系统是动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
2.呼吸: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二.鼻(包括鼻腔和鼻旁窦)
1.鼻腔:呼吸道的起始部鼻腔正中有鼻中隔将其分为左、右两个腔。每个鼻腔均包括鼻孔、鼻前庭和固有鼻腔3部分
①鼻孔:为鼻腔的入口,由内、外侧鼻翼围成。鼻翼由鼻翼软骨、肌肉和皮肤组成,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动性。
②鼻前庭:为鼻腔前部被覆皮肤的部分,相当于鼻翼所围成的空间。马鼻前庭背侧皮下有一盲囊,向后达鼻颌切迹,称为鼻憩室或鼻盲囊。在鼻前庭的外侧,靠近鼻粘膜的皮肤上有鼻泪管口。牛、羊、猪和犬无鼻憩室。
③固有鼻腔:位于鼻前庭之后,由骨性鼻腔覆以黏膜构成。鼻腔均被上、下鼻甲(由鼻甲骨和粘膜构成)分为上、中、下3个鼻道。上鼻道较窄,其后部主要为嗅区。中鼻道通鼻旁窦。下鼻道直接经鼻后孔通咽。上、下鼻道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总鼻道。按其结构和功能不同分为呼吸区和嗅区。呼吸区位于鼻腔中部,可净化、湿润和温暖吸入的空气;嗅区位于鼻腔后上部,有嗅觉功能
鼻旁窦:在鼻腔周围的头骨内有些含气的空腔。分布于鼻腔周围的骨性空腔,腔的内表面衬以黏膜,与鼻黏膜相延续。家畜的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腭窦(马)等。具有减轻头骨重量、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及对发声起共鸣作用。
2.咽
3.喉:呼吸和发音的共同通道。由喉软骨、喉肌和喉黏膜构成
①喉软骨:包括环状软骨、甲状软骨、会厌软骨和两枚杓状软骨(犬还有楔状软骨)。会厌软骨的表面覆盖有黏膜称为会厌,具有弹性和韧性
②喉肌:为横纹肌附着于喉软骨的外侧,收缩时可改变喉的形状,引起吞咽、呼吸及发音等活动
③喉黏膜:喉的内腔叫喉腔。喉腔中部的黏膜形成一对皱褶叫声带。两声带褶间形成的裂隙称声门裂 
4.气管和支气管
①形态位置:位于颈、胸椎腹侧。前端接喉,后端进入胸腔中,在心基上分为左右支气管和右尖叶(上)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两肺中,并继续分支为支气管树
②构造
黏膜:包括黏膜上皮和固有层。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